第45章 笑到最後的忍者(2 / 2)

蜀軍將領聽了,無不黯然淚下。

諸葛亮終於還是用生命實現了他“鞠躬盡瘁”的諾言。諸葛亮死後,蜀軍按照他生前的安排,悄然拔寨而去。

蜀軍撤退後,魏軍一開始出於慣性思維竟然毫無反應。隨後,魏軍見蜀軍大寨鴉雀無聲,極為反常,這才發現了真相。

司馬懿結合此前的種種跡象,斷定諸葛亮已死。在時機未至的時候,司馬懿靜如處子。當機會一出現,他立即動如脫兔。這是司馬懿最鮮明的特征。司馬懿立即下令,催逼全軍出動追擊。

司馬懿一馬當先,奮起急追。一陣急行軍後,魏軍前哨終於在一處山腳下,趕上了蜀軍的斷後部隊。蜀軍一看魏兵追到,突然山後一聲炮響,鼓角喧天,喊聲大震。

司馬懿大驚失色,此前他已經多次吃過追擊遭遇埋伏的苦頭了。眼看這一次,他又要重蹈覆轍了。

隻見蜀兵轉過旗號,蜀營中飄出一杆中軍大旗,上書一行大字:“大漢丞相諸葛武侯”。驚魂未定的司馬懿定睛一看,見十數員蜀軍大將,擁出一輛四輪車,車上端坐的正是羽扇綸巾、鶴氅皂絛的諸葛亮!

司馬懿這一驚真是非同小可。隻聽諸葛亮跟前的大將薑維大喝一聲道:“反賊司馬懿,還不快快下馬受死!”

司馬懿頓時渾身冰涼,連聲道:“諸葛亮還活著,我輕入重地,又中了他的計!”心中的懊悔、沮喪、憤怒、哀怨一起奔湧,難以言表。危難關頭,他立即勒馬回轉,撒開蹄子逃跑。魏軍見主帥驚慌失措,頓時也魂飛魄散,丟盔棄甲,各自逃命。

司馬懿這一路直逃出了五十裏,背後兩員大將趕上,扯住了他的馬嚼環,說:“都督勿要驚慌,蜀軍並未追來。”

司馬懿受驚未平,摸了摸自己的腦袋,問道:“我的頭還在不在?”

兩將說:“都督請寬心,蜀軍已經去遠了。”

司馬懿這才放下了心,他喘息半響,漸漸平靜下來。這時,他已經知道,自己又被諸葛亮耍弄了一回。蜀兵既然不追而退,顯見諸葛亮果真死了。否則,蜀兵定會一鼓作氣,奪了自己的大寨,然後徑直向長安進發的。

司馬懿立即派探馬前去偵察。探馬隨後回報,蜀兵再退時,軍中揚起白旗喪幡,哀樂大作,哭聲不斷。司馬懿這才相信,那個神謀無敵的諸葛亮真的是死了。

原來,諸葛亮吩咐長史楊儀將先前用於裝神弄鬼的雕像安在四輪小車上,用青紗蒙住,偽造出了諸葛亮還活著的假象,成功地嚇退了司馬懿,確保蜀軍安然撤回漢中。這是諸葛亮一生中最後一次用計,而司馬懿很“配合”地幫助諸葛亮完成了他這一生中的最後一次傳奇。這一段故事,就叫做“死諸葛嚇退活司馬”。

司馬懿探明真相後,不由自嘲道:“我能料其生,不能料其死也!”這就算是給自己找台階下了。

回顧司馬懿和諸葛亮這兩個勢均力敵的對手,在這一場長達六年的拉鋸戰中的對決,可以清晰地看到,局部是諸葛亮勝,全局是司馬懿勝;戰術上是諸葛亮勝,戰略上是司馬懿勝。而局部終究蓋不過全局,戰術始終比不上戰略,終究還是忍者司馬懿笑到了最後。

司馬懿職業生涯的開篇,遠遠不如諸葛亮那樣精彩。但他用二十多年的時間慢慢趕了上去,與諸葛亮並駕齊驅,並用無比的堅忍,百折不撓,最終實現了對諸葛亮的超越。

司馬懿千方百計與諸葛亮抗衡,希望戰而勝之。但是,諸葛亮真的死了之後,司馬懿卻因為失去了這樣一個值得尊敬的對手而茫然若失。

在世人的眼裏,甚至在諸葛亮的眼裏,司馬懿是與他在伯仲之間的對手。但司馬懿卻覺得自己其實遠遠不如諸葛亮。司馬懿很清楚得知道,自己隻是占了魏國實力遠勝蜀國以及防守戰略遠優於進攻戰略的光,才勉強與諸葛亮對峙了六年。如果兩個人易位而居,司馬懿斷定自己毫無勝算。

但這也引發了司馬懿進一步的思考。諸葛亮如此足智多謀,為什麼最終還是失敗了呢?這個問題一直縈繞在司馬懿的腦海裏,促使他不斷地反省思考……

心理感悟:忍耐是沒有辦法時最好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