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依樣也難畫葫蘆(3 / 3)

其實,這根本不是司馬懿的真實意思表達。司馬懿知道,像公孫淵這種狡詐無情,首鼠兩端的人,是決不能放虎歸山的。如果這一次勢在必得的時候,不將他趕盡殺絕,那麼,他吸取了這一次失敗的教訓後,以後就很難對付了。

所以,司馬懿心中早已定下了斬草除根的主張,隻不過是故意用這樣的方式來進一步迷惑公孫淵,並瓦解他的鬥誌。

驚慌失措的公孫淵果然上當了,他從司馬懿的檄文中窺見了一線生機。但他還是不甘心像鄭伯那樣肉袒牽羊無條件地向司馬懿投降。他與侍中衛演商議後,決定讓衛演前往魏軍大營,再和司馬懿談談條件。

衛演出城來到魏營,膝行入帳去見司馬懿。

衛演早已想好說辭,他對司馬懿說:請太尉息雷霆之怒,罷虎狼之威。容我等克日送世子公孫修為人質,然後君臣自縛來降。”

這就是公孫淵和衛演自以為聰明的做法,以為用兒子當人質做幌子,可以拖延時日,再尋逃脫之策。但是,聰明人往往就死在自己的聰明上。投降,最要緊的就是證明自己的誠意。鄭伯之所以能夠得到楚王的寬宥,就是因為無條件地把生殺大權交給了對手,從而激起了對方的憐憫之心。公孫淵本來就因為不講信義而臭名昭著,在火燒眉毛的危急時刻,還一再和司馬懿講條件,早就揮霍了唯一可能的生機。

司馬懿聽了衛演的說辭,倒沒有動怒,淡淡地說:“兩軍交戰,有五條原則:能戰則戰,不能戰當守,不能守當走,不能走當降,不能降當死。你們如果不投降,就隻有死路一條了。你回去告訴公孫淵,也用不著送兒子來當人質了,洗頸待戮吧。”

衛演聽了,心中一涼,惶急慌忙趕回城中,將司馬懿的話,原樣不動,轉述給了公孫淵。

公孫淵聽了大驚,心中最後一點希望也斷絕了。他急忙與兒子公孫修密商,連夜出逃。但是,司馬懿早已布下了天羅地網。公孫淵這一逃,等於是自投羅網,很快就落入了魏國大軍的包圍圈中。

到了這個時刻,公孫淵父子才下馬自縛而降。但是,這個時候的投降,已經毫無意義。“與攻擊者認同”再一次出現了。心腸堅硬的司馬懿立即下令將公孫淵父子、宗族全部斬首。同時,他還下達了血洗襄平的命令,讓部下大開殺戒,攻擊斬殺公孫淵手下文武百官二千餘人,十五歲以上的兵士七千餘人。

一時間,襄平城中哀聲遍野,血流漂櫓。司馬懿一夜之間,就讓自己變成了恐怖之神。

本來,像擒獲敵酋這樣的重大事件,司馬懿是應該先將他們係獄,再向曹叡彙報後,然後聽候曹叡的指示處置的。但是,在潛意識中“與攻擊者認同”的驅動下,司馬懿毫不猶豫就下了死手。公孫淵父子也由此和孟達一樣,成為了司馬懿雙忍性格下的犧牲品。連帶成為受害者的還有無數從逆而死的無辜冤魂。

至此,從東漢末年就占據遼東長達五十年,連曹操這樣的梟雄都無力鏟除的公孫氏家族,就被司馬懿徹底消滅了。司馬懿這一戰,堪稱他這一生中最為酣暢淋漓的戰例,牢牢地樹立起了他無敵於天下,令對手聞風喪膽的恐怖形象。

……

心理感悟:模仿者隻有找到“靈活性保鏢”,才能順利抵達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