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兩道奇怪的詔令(2 / 2)

從這份名單上可以看出,臨死之際的曹叡對於異姓大臣們所流露出來的強烈的不信任感。雖然他此前一直很信任司馬懿,但那是建立他自覺身體康健,馭控有方的前提下的。當他不得不立年僅八歲的曹芳為太子後,他不得不擔心“鷹視狼顧”的“鷹揚之臣”的司馬懿真的會在他死後成為橫行無忌的權臣。

思來想去,曹叡最終還是覺得有著親緣關係的宗族之人更為可信,由此擬定了這麼一份清一色的輔政大臣名單。而他的父祖曹操曹丕,均是以宗族親信為首輔大臣,並配以異姓能臣為均衡班底的。

曹叡頒布這項任命的時間是十二月二十四日。燕王曹宇生性恭順溫和,與曹叡的關係親密。他十分抵觸這項任命,因為接受這項任命就等同於確認曹叡的辭世。他一時在情感無法接受,於是非常堅決地予以推辭。曹叡沒有同意他的推辭,依然頒布了自己的命令。曹宇隻能強忍悲痛,發誓要竭盡全力,不負重托。

曹宇隨即想起了剛剛掃平遼東的司馬懿正在回師洛陽的途中。曹宇非常擔心這位威望第一的老臣會對自己的輔政帶來重大的負麵影響,於是起了防範之心。他立即奏請曹叡下詔,讓司馬懿直接去鎮守長安,無須到洛陽覲見。

這就是司馬懿為什麼會收到第一封奇怪的詔令的原因。

但是,僅僅三天之後,曹叡就顛覆性地推翻了自己親手擬定的輔政大臣名單。根子還是出在那份失衡的名單上。

曹叡在考慮名單時,完全忽略了兩個他最親信的心腹——同為侍中、光祿大夫的劉放、孫資兩人。

劉放、孫資都是資格很老的人。早在曹操時代,這兩個人就得到了曹操的信任而擔任秘書郎一職。到了曹丕時代,劉放擔任中書監,孫資擔任中書令,掌管機密。曹叡繼位後,這兩個人繼續參與中樞策劃,深得信任。每逢有國家大事,朝臣集會議事,曹叡總是讓他們倆決定是非,擇定而行。

中護軍蔣濟對此深表憂慮,專門上書勸諫曹叡說:“陛下高超,明察大臣,親自處理國事,希望不要忘記左右親信造成的流弊。左右親信的忠心和謀略,未必勝於大臣,但有的卻極為擅長逢迎諂媚,阿諛奉承。現在外麵議論紛紛,動輒就說‘中書’,這個名義足以迷惑世俗了。大臣們見他們能影響陛下,就會順勢趨向他們,希望陛下明察,不要使聖明之朝出現惡吏專權的醜名。”

但是,剛愎自用的曹叡卻沒有接受蔣濟的勸誡,反而對劉放、孫資更加信任。

曹叡臨終前擬定的這份失衡的名單確實讓劉放孫資心理失衡了。但這還不是最可怕的結果。

這幾位輔政大臣除了燕王曹宇,都是少不更事之徒。夏侯獻與曹肇這兩個紈絝子弟一步登天,得到出入皇宮,為皇帝侍寢的機會後,毫不掩飾自己對劉放、孫資由來已久的反感。(這種反感與蔣濟等人如出一轍)

兩人在殿中看到司晨的公雞棲息在樹上,不由聯想到了依附曹叡而獲得大權的劉放孫資二人。這兩個毫無政治城府的年輕人,想起自己已經掌握了生殺大權,忍不住相視一笑,說:“這玩意在宮中也太久了,看他們還能活多久?”

他們說得很開心,卻不知道這句話已經被旁邊的宮人聽在耳中,並立即報告給了劉放孫資。

劉放孫資本來就對夏侯獻等人擔任輔政重臣不滿,聽到他們竟有如此打算,內心先是害怕,隨後就決定反戈一擊,以免日後受製於人,性命不保。

兩個人想來想去,決定力挺司馬懿來擔任輔政大臣。他們這麼做,倒不是因為司馬懿和他們有著特殊的交情,而是環顧朝中,隻有司馬懿的威望足以和這些靠著血緣關係上位的宗姓貴族相抗衡。

劉放、孫資兩人決定,一定要全力扭轉曹叡的決定。正是他們的這個想法,給司馬懿的命運帶來了戲劇性的變化。這也正是司馬懿收到第二封奇怪的手諭的原因。

帝王身邊的佞幸之人是絕不能得罪的。夏侯獻和曹肇即將為自己的政治幼稚病付出慘重的代價,並連帶改變了整個曹魏帝國的走向……

……

心理感悟:過度自信是未雨綢繆的第一死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