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最高智慧的托孤(1 / 2)

劉放孫資計議已定,於是日夜不休,衣不解體,守在曹叡身旁,要伺機攪黃曹叡此前的托孤安排。

這一天,曹叡自覺神誌清明,想起曹宇的推辭,多少有點不放心,不由自言自語道:“燕王曹宇為什麼要推辭呢?是不是正該這樣做呢?”

劉放孫資聽到這句話,大喜過望,立即抓住曹叡的話頭進言說:“燕王實際上是有自知之明的,知道自己不堪擔此重任。”

劉孫二人這麼一說,曹叡立刻就緊張起來了。曹宇是他選定的首輔大臣,年紀也較長,如果曹宇不能勝任,豈不是說整個托孤計劃就跑偏了?

曹叡急忙問:“那麼誰能勝任呢?”

劉放孫資知道,決不能立即提議司馬懿當首輔大臣。

原因有二。第一,關於司馬懿心懷二心的傳聞人盡皆知。第二,在曹叡的名單中沒有司馬懿的名字。這兩點足以說明,曹叡對司馬懿還是懷有疑慮的。

但劉放孫資必須立即做出非常肯定的回答,否則就會錯過這個稍縱即逝的機會。這個時候,原名單中的五位輔政大臣剛好隻有曹爽在場。這個時候身為宗室親族的曹爽就成了最佳人選了。提名曹爽,就不會招致他的反對,從而有利於分化此前的輔政團隊,將其他人選拉下馬來。

於是,劉放孫資立刻接口說:“曹爽可以擔當重任!”

真是便宜了曹爽這個小子!劉放孫資本來對曹爽也沒有多少好感,如果不是他正好在場,劉放孫資是絕不會提名他擔任首輔大臣的。但因為機緣巧合,曹爽這個本來入圍輔政大臣都不太夠格的小子,竟然一轉眼成了首輔大臣。

不過世事難料,曹爽此刻的超級幸運在日後竟也成了巨大不幸的肇始。可見,機會本身沒有好壞,能否得益則要看自身的能力與作為是否與之匹配。

曹叡還是了解曹爽的能力的,馬上追問了一句:“曹爽能承擔這件大事嗎?”

曹爽這個不成器的家夥,聽到曹叡的這句問話,竟然嚇得渾身冒汗,腿都軟了,緊張得連一句話都說不出來。劉放心裏暗罵了一句,要是曹爽的回答跟不上去,自己和孫資可就白忙活了。曹叡隨時可能放棄變動,維持原來的安排。

劉放暗暗踢了曹爽一腳,附在他耳邊低聲說:“快說以死奉社稷!”

曹爽這才明白過來,連忙按照劉放所教,說:“臣願以死奉社稷。”

劉放在曹氏祖孫三代身邊確實沒有白混。他交曹爽的這一句回答堪稱經典。曹叡問的是曹爽的能力是否勝任首輔大臣。但既然曹叡這樣問了,說明他對曹爽的能力是有所懷疑的。而關於能力問題是很難用幾句話說清楚的,一個人自賣自誇反倒容易帶來更壞的印象。但如果轉換思路,用誓死效忠來表明態度,則更容易贏得對方的共鳴。劉放十分清楚,這些金字塔頂端的權力人物,最喜歡的就是赤膽忠心的臣子。隻要曹爽這樣說了,大事基本就成了。

果然不出劉放所料。身體已經十分虛弱的曹叡同意讓曹爽擔綱首輔大臣。於是,劉放孫資趁勢再提出讓司馬懿參與輔政。

第一個改變是最難的。隻要做出了第一個改變,隨後的改變因為有了慣性就容易多了。曹叡已經虛弱不堪,無力再深思熟慮,於是再次同意了劉放孫資的提議。

永遠不要低估帝王身邊的佞幸之人的能量。如此重大的家國大事,竟然在片刻之間,憑著劉放孫資的幾句話,就出現了顛覆性的改變。曹叡剛剛頒布三天的輔政大臣名單就全然改變了。第一份名單上的五個人,除了曹爽外,全部被悄然抹殺了。

劉放孫資趁熱打鐵,請求曹叡寫下手諭。這又是很老到的一手。眼見曹叡已經朝不保夕,如果沒有手諭為憑,燕王曹宇等人完全可以拒絕曹叡對他們不利的新安排,並用矯詔的名義置劉放孫資於死地。

曹叡動了這麼一番大心思,深感疲累,沒有動筆就沉沉睡去了。劉放孫資唯恐有變,一直守在曹叡身邊,寸步不離。這才是真正政壇老手的做法。諸如曹宇、曹爽、夏侯獻這些人和劉放孫資真是差得太遠了。

果然,曹叡醒來之後,想了一下,又變卦了,不想改變自己的先前的托孤安排了。他主要還是對曹爽的能力不放心,對司馬懿的忠誠不放心。劉放孫資立即進言,揭發甚至是編造夏侯獻、曹肇等人對宮女無禮的僭越行徑,終於讓曹叡打定了主意。

這一次,劉放孫資一定要曹叡寫下手諭,留下鐵證。曹叡歎了口氣,說:“我疲乏極了,一點力氣也沒有,寫不了字了。”

劉放立即坐到了曹叡的床上,用自己的手,把著曹叡的手,強行寫下了詔書。劉放的這個舉動,震撼性地揭示了中國曆史上無數暗室政治的內幕。很多偉大的決策,往往不是大人物深思熟慮的結果,而不過是大人物身邊的小人物情緒激發時的意氣之作!

曹魏帝國以及如毛附皮般附屬於其上的諸色人等的命運就此徹底改變!

劉放孫資的老謀深算還不止於此。

他們拿到手諭後,趁著曹叡尚未斷氣,立即拿出宮中,宣布罷免曹宇等人剛剛被任命的官職,不得在宮中滯留,並讓曹宇立即回歸封地,無詔不得入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