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晏麵色白皙,身為男兒卻喜歡塗脂抹粉,這也是他被人視為浮華少年的重要原因。同時,何晏在玄學上造詣頗深,又喜歡清談。被後世稱道的魏晉名士風度就是從何晏開始發端的。隻是因為何晏的結局為人詬病,他的始創之功沒有得到應該的承認。
鄧颺的出身也很高貴。他的先祖是東漢開國功臣鄧禹。鄧颺其貌不揚,但年少就有令名。鄧颺特別貪財好色,有個叫臧艾的人,為了求官,竟然把父親的侍妾送給鄧颺。鄧颺也竟然毫不客氣就收下了。後來洛陽就傳開了“以官易婦鄧玄茂”的說法(玄茂是鄧颺的字)。
鄧颺在曹叡時曾擔任中書郎一職,但後來因為其言行浮華而和李勝一起被曹叡免職。
李勝也是官宦之後,少有才名,遊曆洛陽,結交了很多朋友,後來因為行為不符世望而被剝奪官職並下獄。
丁謐博覽群書,頗有智謀,但為人放浪無禮。他在鄴城時,曾經向別人借了一間空屋,住在裏麵。當時住在鄴城的還有多位曹氏的諸侯王。其中一位諸侯王爺不知道丁謐已經借得這間屋子,直接開門而入。丁謐見了,雙腳交叉,橫臥不起,倨傲無禮地對自己的下人喝道:“這是什麼人?趕緊叫他離開。”這位諸侯王痛恨他如此無禮,回去後立即向曹叡上書。曹叡下令將丁謐收監,拘押在鄴城監獄,後來考慮到他的父親曾經為國立功,才把他放出來。
畢軌年輕時就因為才華出眾而聞名,並因此很順利地走上了仕途。曹叡還沒有繼位的時候,畢軌曾擔任他的文學掾,後來被派到地方當長史。曹叡繼位後,畢軌被召回洛陽擔任黃門郎,後來又被派到荊州當刺史。
畢軌少年得誌,意氣高揚,行為放誕,結果惹怒了曹叡,而被免職。
這五個人都很有才華,但在品性上卻非無可指摘,而且他們均趨炎附勢,熱衷於富貴。魏明帝曹叡在世時很討厭他們的浮華作派,於是對他們一概壓製,決不重用。曹爽本來和他們氣味相投,但為了不得罪曹叡,忍痛斷絕了和他們的交往。也算是曹爽見機得快,否則曹叡必然不會任用他擔任首輔大臣。
等到曹叡一死,曹爽掌了大權後,立即原形畢露,重新和這五個人打得火熱。這五個人很快就得到了曹爽的重用。
權力會改變曹爽,當然也會改變何晏等五人。況且,這五個人被曹叡強行壓製後,內心憋屈了很多年。現在有了曹爽當靠山,當然就更想肆無忌憚地盡情釋放。
但是,他們也不能不顧慮四朝元老司馬懿的存在。畢竟,就連他們的靠山曹爽也要向司馬懿時時請教呢。
何晏等人,個個才識出眾,又大多有過實際處理政務的經驗。他們並不像曹爽那樣尊敬司馬懿。於是,自然而然地,他們就想撬掉司馬懿這塊攔路石。
何晏幾個人商議了之後,開始挑撥離間曹爽與司馬懿之間的關係。何晏找到了一個很好的理由:幾年前,魏國迎擊諸葛亮的時候,司馬懿曾經多次讓曹爽的父親曹真受氣,最後連累曹真早死。
曹爽一想,確實有這麼一回事,對司馬懿的印象就此發生改變。丁謐趁勢又說起了司馬懿的壞話:“司馬公可是個胸懷大誌的人,且又兵權在握。他的心機深不可測,您可不能以誠心對待他,必須對他有所防範。”丁謐的話中有話,無非是要以此提醒曹爽關於司馬懿的“鷹視狼顧論”由來已久,不可不防。
李勝等三人隨即一起幫腔說,國家權柄,不可托付外人。曹爽本來已經蠢蠢欲動,在這一幫心腹兄弟的集體轟炸下,起心動念就一發不可收了。於是,曹爽開始與何晏等人商量怎麼樣來剝奪司馬懿的權力。
此時距離曹叡的托孤才剛剛過去一個多月。
當這一場針對司馬懿的奪權陰謀悄悄醞釀的時候,司馬懿依然沉浸在來之不易的平和生活中,毫無覺察……
心理感悟:權力場上,唯一不能放下的就是警惕性。
權力E測試哪怕是隻被注入了一丁點兒權力,也會讓人變得我行我素,不願意根據他人的觀點調整自己的主張。
能力不足效應越是能力不足的人,越是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走向過度自信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