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晏這幫人確實還是有點能耐的。他們湊在一起合計,想出了一個絕妙的招術,然後由曹爽那文采出眾的胞弟曹羲寫成一封奏疏,以替兄上書的名義呈交皇帝。
這個細節值得多提一句。皇帝曹芳年僅八歲,無法理事,曹爽身為首輔,代替皇帝處理國事。所以,這份暗藏密謀的奏疏就不能以曹爽自己的名義上書,否則就是自己上給自己了。這就會在道義上授人以柄。從這個細節可以看出,司馬懿的這一群隱在幕後的對手是相當精細高深的。
這份奏疏的名字叫做《為兄爽表司馬懿為太傅大司馬》,其內容大致如下:
我的亡父曹真,奉事三朝,出將入相,立了功勞。先帝因為這個緣故,對我大加獎掖,可是我自己卻無德無能無功。先帝聖體不豫,我雖然四處奔走,侍疾奉藥,但也說不上有什麼功勞。我和太尉司馬懿共同領受了先帝遺詔,真是有說不出的慚愧、惶恐。
我聽說舜帝排列賢人的次序,把稷、契放在前麵;商湯嘉獎大臣的功勞,以伊尹為首。自古以來,都是按功德的大小來決定官職位次的。可是我無德無能,卻位列百官之首,心中實在是不安。
無論是從德行、功勳,還是威望、年齒來說,太傅司馬懿都是無人可比的。我空有其名,位次卻在他之上,天下人會怎麼樣來看待我呢?一定會說我是沾了宗室之親的光,卻不知進退。所以,我懇請陛下能夠采納我的建議,讓司馬懿擔任太傅、大司馬,這樣上可以充分顯示陛下重用賢才的英明,中可以褒獎司馬懿的文治武功,下可以讓我免除眾人的譏諷。
這封奏疏實在是太高明,太厲害了!曹爽放低姿態,將“明升暗降,明尊暗損”發揮到了極致,就連司馬懿這樣在政壇廝混了三十年的絕頂高手也絕無還手之力。
曹爽隨後立即以皇帝的名義,下發詔書,將司馬懿的職位由太尉提升至太傅,持節統兵都督諸軍事如故。而且,司馬懿還獲得了“入殿不趨、讚拜不名、劍履上殿”這幾項最高特權。這是當初曹操擔任丞相,成為天下第一人後才擁有的特權。
詔書下發的這一天是二月二十一。曹爽和司馬懿領命輔政是在正月初一。隻過了短短的五十天,兩位輔政大臣之間的權利爭奪戰就拉開了帷幕。這也許是英明睿智了一生的曹叡無論如何也預料不到的吧。
曹爽通過這封奏疏,用自己的左手和右手玩了一通把戲後,名義上司馬懿的地位更高了,超過了曹爽,位居百官之首。但是,司馬懿宿衛宮禁、處理政務的權力卻被悄然剝奪了。這也意味著司馬懿成了一個至高無上的擺設,既不能親密接觸到皇帝,也失去了第一時間處理軍國大事的機會。但在不知情的外人看來,曹爽深明大義,禮敬老臣的光輝形象卻巍然聳立起來。
曹爽的這一招,和當初曹叡繼位之初的做法頗為類似,但在高妙程度上卻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曹爽的五人智囊團的精心思慮之處還在於,他們依然保留了司馬懿的軍權,而沒有一概褫奪。這樣既可以不至於傷害司馬懿至深而引發強烈的抵觸,也可以繼續利用司馬懿的軍事權威威懾蜀吳二國。畢竟,曹氏宗親中極為匱乏領軍的將才,司馬懿的作用暫時無人可以替代。
同時,曹爽還大發官帽,司馬懿的長子司馬師被拜官為散騎常侍,還有三個兒子被封為侯爵,另外四個兒子被任命為宮廷侍從。
美國金融大亨約翰·皮爾龐特·摩根曾經說過:“一個人做任何事總有兩個理由。一個好的理由和一個真正的理由。”這句話揭破了玩弄權術者心底的秘密。
曹爽在智囊團的鼎力相助下,將一個很好的理由和一個真正的理由完全融為一體,成功地打落了司馬懿的牙齒,卻讓他有苦說不出,隻能和著血吞進肚子裏,臉上卻還不得不露出微笑。
在外人看來,司馬懿真是老運亨通,福萌全家,司馬氏這一家就算是鴻運當頭,飛黃騰達了,卻不知道,司馬懿心裏那份難過簡直就是如喪考妣,羞憤欲死。
司馬懿從來沒有想到自己竟然會在曹爽這條小小陰溝裏犯了大船。曹爽的無德無能和恭敬禮讓,讓司馬懿產生了美好的錯覺。他一直認為憑曹爽的能力根本就造不成什麼威脅,他對曹爽根本就不曾設防,他甚至認為自己已經迎來了安然無憂的人生階段,從此再也不用為生存擔憂了。
但是,曹爽卻笑裏藏刀,給了他猝不及防的一擊!司馬懿知道,以曹爽的才智能力,絕對玩不出這麼高明的花招,一定是他背後的狐朋狗友出的主意。極度憤怒的司馬懿由此惡狠狠地記住了何晏、鄧颺、李勝、丁謐、畢軌這幾個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