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再玩一次裝病遊戲(1 / 2)

曹爽自征蜀潰敗,自取其辱後,與司馬懿的旗開得勝相形見絀。曹爽極為不甘,與心腹商議後,決定進一步加強集權,以遏製司馬懿的影響力。

京都洛陽的禁衛軍原本分為武衛、中堅、中壘、五校共四營兵馬。曹爽初掌大權時,任命自己的弟弟曹訓擔任武衛將軍,掌領最精銳的武衛營兵馬。曹爽提出裁撤中堅、中壘二營,將兵馬劃歸另一個弟弟中領軍曹羲掌領。

曹爽這麼做的用意很明顯,就是要強化對禁軍的控製,然後利用皇帝的名義來更為強悍地掌控朝政。這個做法,和當初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幾乎如出一轍。司馬懿是過來人,一眼就看透來曹爽的深意。

司馬懿擔心曹爽達成目的後,會對自己大大不利,忙以先朝舊製不可違為由,極力阻攔。但曹爽堅持己見,還是這樣做了。

司馬懿硬生生地忍下了這口氣。曹爽見自己一強硬,司馬懿稍加抗拒就退縮了,更是趾高氣揚,不可一世。

此後,曹爽為了更加不受約束的專擅朝政,又聽從了何晏、丁謐、鄧颺的意見,以皇帝已經年滿十六歲,可以親政為由,將郭太後從小皇帝的寢宮遷回到皇太後本來居住的永寧宮。當初郭太後之所以不住永寧宮,就是因為小皇帝曹芳年幼無知,不能理事。曹叡安排郭後與小皇帝同住,意在讓郭後坐鎮後宮,以免輔政大臣獨攬朝綱,導致皇帝大權旁落。

曹爽這麼做,就是要徹底剝奪郭太後的話語權,不讓她參與任何國事,從而便於自己完全控製小皇帝。

曹爽這兩招一出,司馬懿頓時感受到了撲麵而來的壓力。

此前,麵對接連不斷的逆境,司馬懿為了確保生存,一直是逆來順受的。這一方麵是因為司馬懿極為隱忍。另一方麵則是因為他心懷畏懼。曹操、曹丕、曹叡祖孫三代都是能力超強的英明之主,讓司馬懿不敢有絲毫的懈怠輕慢,隻能老老實實夾著尾巴做人。但是,現在的情勢卻大不一樣了。

首先,司馬懿很看不起曹爽。這樣一個在曹叡臨終前接受遺命被嚇得渾身冒汗,連話都說不出的人,簡直就是一個窩囊廢。

其次,司馬懿很看不起曹芳。十六歲的曹芳已經完全被曹爽“慣”壞了。曹爽成為首輔後,僅僅五十天後就剝奪了司馬懿的權力。這也直接導致曹芳無從得到司馬懿的教誨。曹叡生前用“以情動人”的招數本來是極其精妙的,足以激發司馬懿的熱愛嗬護之情,輔助曹芳順利成長。但曹爽本身就是個草包,為了便於自己擅權,隻是放縱曹芳,任其率性恣意,不加教誨。所以,剛剛十六歲的曹芳已經過早地學會了縱情聲色,親近小人。這也讓司馬懿放下了最後的一點顧慮。

司馬懿下定了鏟除曹爽的決心,但是盡管他十分藐視曹爽,卻也知道曹爽獨攬大權七八年,勢力已經盤根錯節,不容忽視,必須想出一個萬全之策來。

就在這時,司馬懿的夫人張春華去世了。司馬懿早就移情別戀,對張春華不感興趣了,但為了避免後院失火,在“絕食事件”之後,司馬懿還是和張春華維持了良好的表麵關係。

張春華去世時是五十九歲,而司馬懿已經六十九歲了。司馬懿對張春華的死,並無多少悲痛,但張春華的死卻仿佛對司馬懿敲響了“去日無多”的警鍾!

人生七十古來稀。司馬懿眼看就要邁入古稀之年,如果不能盡快收拾曹爽一黨,恐怕就隻能把無盡的遺憾與憤懣帶入墳墓了。這就迫使司馬懿必須加快提速鏟除曹爽的步伐了。

張春華的死,還給了司馬懿另外一個提醒。

張春華其實是司馬懿的殘忍啟蒙者。司馬懿上的殘忍第一課,就是張春華一手包辦的“殺婢事件”。這一事件經由“與攻擊者認同”這一心理防禦機製,深刻地改變了司馬懿的價值觀。司馬懿從張春華身上很自然地想起了自己四十年前的“裝病事件”。那一次“裝病”是非常成功地騙過了曹操,也非常“成功”地把司馬懿帶入了人生的漫漫逆境。

但是,現在,世易時移,情勢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司馬懿在二十歲剛出頭的時候,裝風痹之疾,確實很容易惹人懷疑。而現在他年近古稀,不管裝什麼病,都不容易引發懷疑了。另外,司馬懿四十年前裝病想要欺瞞的對象是精細過人的曹操,而現在,司馬懿裝病想要欺瞞的對象卻是大草包曹爽。

這麼一對比思考,司馬懿立即覺得裝病是一個很好的辦法。他可以通過裝病,更好地蒙蔽曹爽,一方麵可以促使曹爽放鬆警惕,更加肆意妄為,從而抓到他的小辮子;另一方麵,自己則可以有充裕的時間暗中部署力量,做好鏟除曹爽的準備。

司馬懿計議一定,一辦完夫人的喪事,立即開始裝病,臥床不起,不再上朝,也不再參與任何朝政。但是,他暗地裏卻找來長子司馬師,讓他悄悄地到民間物色死士,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