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再玩一次裝病遊戲(2 / 2)

司馬懿一直偏愛幼子司馬昭,因為司馬昭比司馬師更為敏捷機變。但司馬師卻繼承了司馬懿深沉堅毅的特點。司馬懿知道這一密謀不容有失,所以還是選擇了更為沉穩的司馬師來辦理。司馬懿並沒有明說這樣做的目的,但司馬師早已心領神會。此後,他將這件事做得滴水不漏,沒用多長時間就聚集了三千死士,分散在民間各處,以備不時之用。

曹爽剛一得知司馬懿臥病的消息,根本沒起疑心,以為司馬懿真是到了時日無多的人生暮年了,不由大感暢懷。既然郭太後和司馬懿這兩塊攔路石,都已不起作用,曹爽從此行事就更加驕奢無度,放縱無忌,和真正的皇帝沒什麼兩樣了。

曹爽的飲食車馬服飾,都參照皇帝的規格。他的家裏擺滿了尚方署專門為皇帝製造的禦用珍寶和玩品。他還把先帝曹叡留下的七八個姿色出眾的宮女當作自己的侍妾,又強占了將吏、工匠、吹鼓手以及良家百姓家的子女共三十三人,讓他們充任歡娛自己的歌舞伎樂人員。曹爽還私自拿走太樂署的樂器,以及中央武器庫中的兵器。

曹爽還頗有“創意”地挖建了地下室,裝修得富麗堂皇,作為自己與何晏等心腹歡聚狂飲的私密場所。

曹爽的弟弟曹羲眼見兄長的行為越來越過份,內心十分著急,但又不敢直接勸諫。左思右想後,他模仿前一次替兄長上書的套路,寫了三篇名義上勸諫諸位幼弟的文章,陳述驕淫過度會招致禍敗的道理,然後故意呈給曹爽,請他指點。

曹爽明白曹羲是在指桑罵槐,規勸自己,很不高興。這時候的曹爽,身居高位久了,已經慢慢失去了對自我能力以及形勢變化的洞察力,變得自傲自滿,就連自己親兄弟的善意提醒都聽不進去了。

曹爽的另一位親信大司農桓範見曹爽日漸驕縱放蕩,經常帶著自己的幾個親兄弟一起外出遊玩,就規勸他說:“您總理天下萬機,掌管京城禁兵,您的兄弟們也都執掌要職,所以不宜同時出城。萬一有人關了城門作亂,有誰能在城內當您的內應呢?”

桓範此人,才識出眾,人稱“智囊”。他的這一番言論,確實有先見之明。如果曹爽能夠聽進去,著意防範,就有可能將對他不利的一切圖謀扼殺在搖籃之中。但是,曹爽聽了,卻是哈哈一笑,道:“有誰敢那樣做呢?”

曹爽這句話鮮明地揭示了他已經落入了幾乎所有位高權重者都會深陷其中的“過度自信陷阱”。這世上絕大多數的成功者,其實都不是被別人擊敗的,而是死於自己的人性弱點。曹爽獨掌大權許多年,誤以為一切盡在自己掌控之中,早已忘了這個世界其實並不太平,那個病榻上須發皆白的老者何嚐有一天不用他銳利如鷹的目光關注著他的一舉一動呢?

曹爽的胡作非為和倒行逆施早已引來一大幫仁人君子的不滿。這些人一直將司馬懿作為唯一能夠與曹爽抗衡的招牌式人物。司馬懿這一生病,這多人就坐不住了。其中就有一直被曹爽惡意排斥的孫禮。

孫禮因為直言勸諫惹怒了曹爽後,先是被支出去擔任揚州刺史,後來被曹爽借故彈劾,被下獄五年。孫禮出獄後,多方營求,才被改任為並州刺史。臨行之前,孫禮去向司馬懿辭行,但是他見了病榻上的司馬懿,卻麵露忿然之色,默不作聲。

司馬懿問道:“你是嫌棄並州地盤小呢,還是怨恨朝廷處事不公?”司馬懿知道孫禮一直遭曹爽排擠,有意將他爭取到自己的陣營來,故而用這個問題來試探他。

孫禮氣呼呼地說道:“太傅,您說話怎麼這樣不合道理呢?我雖然無德無能,但也不會把區區官位和過去的事情放在心上。我想說的是,您應該追循伊尹、呂尚的足跡,匡扶魏國朝政,報答先帝的托孤之恩!現在國家眼看要遭受危難,天下也將動蕩不安,這才是我不高興的原因!”說著,孫禮不由悲痛萬分,淚流滿麵!

司馬懿心裏被深深觸動了,曹叡忍死相待以托幼子,曹芳摟著自己的脖子親昵的那一幕頓時浮現在眼前。他明白了孫禮的心意,但他在真正的時機到來之前不想暴露任何的想法,於是他沒有任何表情,不帶任何情緒地說了一句:“且止,忍不可忍!”意思是,你先停止悲痛,要學會忍受那些不能忍受的事情。

“忍不可忍”這四個字這其實是司馬懿一生經曆的最精準概括,也是他人生哲學的最凝練總結。

當他對孫禮說出這四個字的時候,實際上他已經對孫禮表明了心跡與決斷。孫禮雖然還不甚明了,但也隱隱地感覺到,躺在病榻上的太傅也許不僅僅是在“忍不可忍”……

心理感悟:當所有的敵人都被消滅時,最大的敵人——你自己,就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