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當智囊遇到酒囊(1 / 2)

司馬懿早已下令全城戒嚴,緊閉十二道城門,桓範又是怎樣逃出城去的呢?

桓範真是不愧“智囊”美名。他逃至平昌門之時,城門已經奉司馬懿之命緊緊關閉。桓範一眼瞥見守城門吏是他以前的部屬司蕃,馬上從袖子中取出一塊竹版,大聲說道:“太後有詔,立即開門!”

皇帝曹芳與大將軍曹爽都已離京,洛陽城中最高的尊者就是郭太後。桓範立即借用太後的名頭來詐開城門,足見他反應迅捷。

司蕃習慣性地問了一句:“請驗看一下太後詔書!”

桓範手中的這塊竹版當然是經不起驗看的。但他非但沒有心虛氣短,反而底氣十足地喝道:“你在我手下幹了那麼久,現在怎麼敢對我如此無禮?!”

查驗詔書真偽,本是分所應當的程序問題,但桓範卻將之轉化為司蕃對自己的態度問題,並借機發火,從而得以借助權威慣性,衝破了司蕃忠於職守的內心堅持。

司蕃為桓範的氣勢所懾服,不敢懷疑,急忙打開城門,放他出去。桓範出了城門,回頭看看司蕃,心底突然湧起一股故舊之情,擔心司蕃會因為誤放自己出門而慘遭不幸,於是對司蕃大喊了一句:“太傅已經造反,你趕快跟著我速速去見陛下和大將軍!”

司蕃這才明白上了桓範的當了,他急忙上前,要把桓範趕回城內。但桓範撥馬便走,司蕃追趕不及,隻好立即去向司馬懿請罪。

司馬懿大驚失色,擔心曹爽得了桓範之助,就能想出應對兵變的妙招來。一旁的太尉蔣濟卻說:“不用擔心。桓範雖有良謀,但曹爽不過是一匹戀棧的駑馬,一定不會采納他的計謀的。”

司馬懿聽了這句話,多少心安了一些。但他想了想,決定馬上補上一招,以抵消桓範的影響。

司馬懿讓蔣濟執筆寫一封信,以他的個人名義擔保,隻要曹爽交出權力,就可確保曹爽無事,然後派侍中許允、尚書陳泰趕去勸說曹爽交出兵權。

許允、陳泰走後,司馬懿還是不放心,又找來一個叫做尹大目的殿中校尉。這個人官職雖然不高,但卻是曹爽的心腹,深得曹爽信任,一直負責皇帝寢宮的保衛工作。

司馬懿當著尹大目的麵,和蔣濟一起,指著洛水發誓,說隻是解除曹爽的兵權,絕不涉及其他,然後讓尹大目立即趕去麵見曹爽,轉達自己的意思。尹大目見這兩位白發蒼蒼的三公重臣,一本正經地指著洛水發誓,如何能夠不信?

尹大目上路之後,司馬懿寬解了很多,但內心中依然隱隱不安。

曹爽正興致勃勃地行進在謁陵的途中,突然接到來自京城的緊急奏章,不由心生疑惑。再一看,奏章署名竟然是臥病在床的司馬懿,立即有了一種不祥的預感。

曹爽打開一看,果然如司馬懿所料,一下子嚇傻了!

這一幕,與當年“死諸葛嚇壞活仲達”頗為相似,都是在猝不及防間遭遇了最令人難以置信的逆天之變!

曹爽本來就對司馬懿畏之如虎,而且一直以為司馬懿行將就木,卻沒料到他竟然是裝病騙過了自己,然後趁著自己遠離京城之際,發動了兵變!

曹爽這一生錦衣玉食,順風順水,哪裏經曆過這變亂驟生的場麵?自然是手足無措,束手無策了。他既不敢將奏章拿給皇帝看,也不敢立即起兵回京反擊司馬懿,隻能傳令讓謁陵車駕暫時停駐。

曹爽這時候的心情,很像小孩子做了壞事,一心以為自己隻要不對外聲張,這件棘手的事就等於沒有發生。所以,他捂著司馬懿的奏章,對誰也不說,隻是一個人呆呆地坐在臨時搭建在路邊的小帳中,愁容滿麵,長籲短歎。

曹羲見兄長突然間判若兩人,急忙過去探問。曹爽不得已拿出司馬懿的奏章給曹羲看。曹羲看了,也是嚇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曹羲此前曾經規勸過曹爽,但真正事到臨頭,卻也是黃了手腳,不知該如何應對深藏不露,高深莫測的司馬懿了。兄弟兩個坐在帳中,隻是麵麵相覷,卻毫無主張。

正在這時,“智囊”桓範匆匆趕到了。在一路上的快馬疾馳中,桓範早就想出了一個堪稱絕妙的應對之策。

司馬懿的擔憂還真不是多餘的。桓範的謀略水平,較之司馬懿本人也是不遑多讓。

桓範想到,雖然司馬懿已經掌控了京都洛陽,但曹魏帝國最重要的人物——皇帝曹芳還控製在曹爽手中。而魏國並非隻有一個都城,當初曹丕設立了五座都城,洛陽隻是其中之一。隻要曹爽護送著皇帝趕到距離較近的許昌,穩住陣腳,就可以宣布“鷹視狼顧”的司馬懿公然叛亂,然後號召天下諸侯勤王,共同討伐司馬懿。

桓範的這一招,正是曹魏帝國的開創始祖曹操的拿手好戲。當初,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自如操控天下權柄。如今,曹爽完全可以複製這一套做法,上演新的一幕“挾天子以討司馬”。

如果曹爽這麼做了,成功率極高,完全可以反過來置司馬懿於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