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當智囊遇到酒囊(2 / 2)

因為,曹爽兄弟手上的兵權猶在。而桓範作為掌管天下農事的大司農,出逃時已經預先帶上大司農之印,隨時可以征調天下之糧。手中有兵有糧,心中哪裏用得著慌?況且,司馬懿是借助了皇太後的名義討伐曹爽。但畢竟曹芳是一國之君,皇太後的權威還是比不上皇帝的權威的。曹爽完全可以用皇帝的名義衝銷司馬懿的指責,並反控司馬懿為謀逆之徒。司馬懿素有前科,反對者甚眾,隻要曹爽以曹芳的名義,登高一呼,相信司馬懿作亂的人絕不在少數。這樣一來,司馬懿立即就會失去了道義上的優勢,也就很難控製住洛陽了。

桓範堪稱不世出的“智囊”,但可惜的是,他遇到的曹爽卻也是個不世出的飯袋酒囊!

當桓範把自己的這個敗中取勝,絕地反擊的妙策告訴曹爽後,曹爽卻沒有表現出桓範預想中如獲至寶的欣喜之情。

曹爽眉頭緊鎖,長籲短歎,顯然根本沒有勇氣接受桓範的這個建議。這固然是擔心與戰神司馬懿直接開戰,難有勝算。而司馬懿的那封精心寫就的奏章也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司馬懿在奏章中提出“免去曹爽兄弟的官職,但保留他們的列侯身份”,這其實是一個標準的“安全閥策略”。

當一個人被逼到無路可退的絕路時,就會表現出拚死一搏的冒險傾向。而安全閥策略,則是在大局在握的前提下,故意預留出一個活口,適當釋放對手的壓力,以免對手狗急跳牆,最終造成兩敗俱傷的局麵。

司馬懿對於安全閥策略的運用頗有心得。當初他圍攻遼東襄平城的時候,故意放城內百姓外出砍樵放牧,就是一例。這一次,他在奏章上明確承諾,曹爽兄弟隻要交出兵權,還可以保住榮華富貴。正是這個活口條件,讓曹爽喪失了抗爭的勇氣。

曹爽唯一擔心的就是司馬懿可能隻是虛晃一槍,食言而肥。就在他猶豫不決的時候,司馬懿派出的第一撥說客許允、陳泰趕到了,並帶來了太尉蔣濟的親筆保證書。許允、陳泰極力勸說曹爽趕快交出兵權,向太傅認罪。

曹爽心裏大大動搖了。桓範見曹爽如此糊塗,不禁急上心頭,正要展開說服。司馬懿派出的第二撥說客——尹大目也趕到了。

這幾股說降的力量一會合,立即就占了上風,桓範見勢不妙,急忙不惜口舌勸說曹爽不可上當,但不管桓範如何勸說,曹爽隻是不表態。

於是,在曹爽的軍帳中,桓範與曹爽兄弟,從初夜一直坐到五更。桓範口水都快要說幹了,但曹爽兄弟還是沒有決斷。快要天明的時候,曹爽終於做出了決定。他站起身來,抽出了腰間的刀。桓範以為他是想要揮刀表態,要與司馬懿決一死戰,一陣高興,心想真沒白白辜負自己這一夜搖唇撥舌的辛勞。

沒想到,曹爽卻把刀往地上一扔,如釋重負地說:“司馬公不過是想奪我的權罷了,即便是被免職回家,我也還能當個富家翁吧。”(原話為:司馬公正當欲奪吾權耳。吾得以侯還第,不失為富家翁。)

曹爽左思右想,覺得挾持皇帝與司馬懿開戰,實在太過費力耗神,遠遠超過了他所能承擔的精神極限。因此,不論桓範如何苦苦相勸,他總是下不了決心。而他的兄弟曹羲同樣是是個嬌生慣養的公子哥兒,哪裏嚐過世間一星半點的辛勞?當然也是和曹爽一樣的心思。既然司馬懿並沒有把事情做絕,還是給自己兄弟留了一條活路,而且是可以繼續活得很不錯的活路,那麼何苦要與司馬懿拚個你死我活呢?

隻是,曹爽壓根兒就不了解司馬懿。這個可以忍辱裝病好多年的人,這個對孟達、公孫淵辣手無情的人,會這麼輕易放過他們兄弟嗎?

桓範頓時心如死灰,深深懊悔自己跟錯了人,激憤之下,一句赤裸裸的斥罵竟然脫口而出:“曹真也算是個人物,怎麼會生出你們這樣豬狗不如的兒子來呢?!沒想到我今天也要受你們的連累要滅門九族了!”(原話為: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豚犢耳!何圖今日坐汝等族滅也!)

曹爽卻顧不上追究桓範的失禮了,急忙拿出司馬懿的奏章,去見皇帝曹芳,請求皇帝按照司馬懿所奏免去自己一眾兄弟的職務。

曹芳大感詫異,不知道曹爽唱的到底是哪一出。但他平素當慣了傀儡,也不敢多問,隻是依言準奏。

第二天一大早,曹爽叫停了謁陵之行,掉轉馬頭,護送著皇帝回到了剛剛離開一天就發生了驚天巨變的京都洛陽。

等待著曹爽的將會是什麼樣的命運呢?

心理感悟:當人們把僥幸當作希望的時候,悲劇就發生了。

安全閥策略當一個人被逼到無路可退的絕路時,就會表現出拚死一搏的冒險傾向。為了避免對手狗急跳牆,掌控局勢者在勝券在握的前提下,故意預留出一個活口,適當釋放對手的壓力,以免兩敗俱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