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為什麼獨獨放過了何晏呢?莫不是對他情有獨鍾,要網開一麵呢?
這樣想的人,說明還遠遠不了解司馬懿。在司馬懿內心的黑名單上,除了曹爽,何晏是排在第一位的。司馬懿是絕不會放過他的。相反,司馬懿要好好地消遣他一番。
司馬懿讓曾經被曹爽貶官的盧毓擔任主審官,並讓何晏參與審理。何晏以為這是一個難得的立功贖罪的機會,於是十分賣力地協助盧毓清查曾經與他同一戰線的死黨。
盧毓在司馬懿的授意下,著力對黃門張當嚴刑逼供。張當吃不消嚴刑拷打,終於“招”出了司馬懿最想要的東西——曹爽與何晏、鄧颺等人密謀造反,約定於三月中旬起事!
司馬懿讓何晏排出誅滅三族的名單。當時所謂的三族,是指父母、兄弟姐妹以及妻子兒女這三類親屬。
何晏抱著極大的僥幸心理,強忍著內心的惶恐不安,排出了曹爽、鄧颺、丁謐、李勝、畢軌、桓範、張當這七個人。
司馬懿看了何晏排出的名單後,冷冷地說道:“參與謀反的一共有八家,還有一家沒排出來。”
何晏一下子愣住了,過來好半天才醒悟過來,說:“您難道是在說我嗎?”
司馬懿隻回答了一個字:“對!”
何晏最後的幻想被徹底擊碎,頓時心如死灰。司馬懿下令將何晏收監。整個審訊就此結束。這一天是正月初十。
當天,曹爽及其曹羲、曹訓等兄弟,何晏、鄧颺、丁謐、李勝、畢軌、桓範、張當等八人全部被誅滅三族,一個不留。多少無辜的婦孺,都受牽連而死於這場殘忍的大屠殺。
曹爽一定是死不瞑目的。明明司馬懿指著洛水發誓,明明蔣濟親筆寫下保證,怎麼轉眼間就翻臉不認賬了呢?他要是早知道,拱手交出兵權會導致三族夷滅,即便桓範不死命勸說,也會奮起與司馬懿一戰的。但是,誰又讓他不早知道了呢?曹操的心得早已說得很直白了。世上從來就沒有後悔藥。曹爽玩了這麼多年權力,卻從來沒有搞清楚權力場上的終極法則,自動卸甲,自投羅網,又能怪誰呢?
這其中最後悔的一定是桓範。他早已料敵機先,空有滿腹奇謀秘計,到頭來因為看錯了主公而身敗名裂。
曹爽司馬懿二人爭權,曹爽搶得先手,卻容忍了司馬懿整整十年,而司馬懿隱忍十年,抓住一個機會,僅僅用五天時間,就將曹爽一黨夷滅三族。曹爽確實是死於自己的倒行逆施,死於自己的蠢笨如豬,但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是死於自己的不夠殘忍。如果他有司馬懿百分之一的殘忍,都不會有這樣悲慘的下場。諷刺的是,指控謀反,本來是曹爽可以用來對付司馬懿的最好理由,但最後卻被司馬懿反過來用在了曹爽的身上。
後世宋代的蘇過曾經寫過一句話,說:“天下者,得之艱難,則失之不易;得之既易,則失之亦然”,如果把“天下”兩個字,改成“權力”,庶幾可以作為曹爽這悲慘一生的準確寫照了。
集堅忍與殘忍於一體的司馬懿確實是心狠手辣,但他還是沒有將曹爽餘黨全部趕盡殺絕。事實上,這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曹爽專權十年,滿朝文武,絕大多數都和他有所關聯。如果一定要掃清所有和曹爽沾邊的人,不但殺不勝殺,而且會給司馬懿帶來普遍的對立麵。所以,司馬懿有意放過了大將軍府的參軍辛敞和司馬魯芝這兩個人。辛魯二人,在司馬懿發動兵變時,也和桓範一樣,破門而出,前去會合曹爽。
按照司馬懿的行事風格,這兩個人本也是要誅滅三族的。但是司馬懿卻有意說:“他們也是各為其主,還是寬恕他們吧。”幾天後,司馬懿反而提升了他們。
這正是司馬懿政治手段的老到之處。首惡及骨幹既除,饒了辛敞與魯芝,也就安了所有和曹爽多少有過關聯的人。京都洛陽的形勢就此安定下來。
經由這一場驚天大殺戮,司馬懿站到了他這一生中的權力巔峰,真真切切地掌握了唯我獨尊的第一權力,放眼四顧,已經沒有任何人膽敢挑戰他的權威了。這一年,他已經七十一歲了。
回望五十年前,血氣方剛的司馬懿是何等地痛恨董卓與曹操!但是,歲月流逝,帶走的不僅僅是如水的光陰,還有年少的童真,青春的執著。七十一歲的司馬懿,在曆經沉浮後,永遠也回不到過去的時光了。他十分清楚,站在曹魏帝國權力之巔上的自己,已經成為他人眼中的第三個董卓和第二個曹操了。
這真是莫大的反諷!即便是最具想象力的編劇,恐怕也編不出這樣的人生劇本。那麼,司馬懿會不會在巨大的權力慣性的作用下,也像董卓、曹操那樣,試著向那個終極權力寶座邁向呢?
心理感悟:對權勢的唯一詮釋就是鮮血與眼淚。
權力戒斷反應當一個人被剝奪曾經擁有的權力後,會出現一係列生理及心理上的不適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