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謁陵之變 第60章 順勢而為的智慧(1 / 3)

事實證明,司馬懿的踩刹車策略是最為明智的選擇!

這不但大大挽回了他搖搖欲墜的聲譽,而且也讓他得以繼續運用道義的名義剪滅一切反對力量。

太尉蔣濟死後,司馬懿刻意提升司空王淩接替。王淩是漢末名臣王允的侄子(王允離間呂布刺殺了董卓,後來卻被董卓部將李榷殘殺滿門),很早就追隨曹操,是資格比司馬懿還老的魏室四朝元老。王淩一直統兵在外,駐紮在淮揚一帶。司馬懿對這位手握兵權的老臣著意加以籠絡,就是要盡可能消彌一切可能的反對力量。

但是,王淩對司馬懿大肆殺戮曹爽後把持朝政十分不滿。他想利用自己手中的兵權,鏟除司馬懿,複興魏室。於是,他和自己外甥兗州刺史令狐愚密商,準備起兵討伐司馬懿,改立曹操的另一個兒子楚王曹彪為帝。曹彪年長且能力出眾,足以擺脫權臣的鉗製。

如果司馬懿禁不住終極寶座的誘惑,反形畢露,就會給王淩和令狐愚提供最好的起兵理由。但王淩和令狐愚卻一直沒有等到他們最期盼的情形。

到了高平陵之變這一年的十二月,令狐愚沒有等來起兵的機會,卻生病去世了。這就讓王淩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

王淩猶豫了整整一年,到了新一年的正月,他終於決定向朝廷奏請討伐東吳為名,詐取兵符後,發動討伐司馬懿之戰。

但不幸的是,王淩的一個部屬向司馬懿告了密。

已經七十三歲的司馬懿,因為年事已高,早已不上朝議事了。一切重大事項,都是曹芳親臨太傅府邸請教。但是,一得到王淩謀反的密報,司馬懿立即恢複了二十三年前奇襲孟達的英姿颯爽的精神狀態!他立即集結數萬精銳兵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秘密進兵,對王淩駐紮的壽春形成了大兵壓境的雷霆之勢。

司馬懿隨即以朝廷名義公布了王淩的罪狀,同時又宣布特赦王淩之罪。這一招和當初誘騙曹爽交出兵權其實如出一轍。指控謀逆的話語權再一次掌握在司馬懿的手中。王淩迫於情勢,隻好向司馬懿獻上降書。

司馬懿心機深沉,王淩投降後,不知道他是否真的會赦免自己的死罪,於是也像此前曹爽用借糧來試探司馬懿的底牌一樣,向負責押送他的軍吏索要釘棺材蓋的釘子。

王淩知道軍吏一定會向司馬懿請示的。很快,司馬懿的答複來了,軍吏將兩枚長長的棺材釘送到了王淩的麵前。王淩這才知道,對司馬懿是絕不能抱有任何幻想的。王淩長歎一聲:“行年八十,竟然身名並滅!”取出身邊密藏的毒藥,自殺身亡。

司馬懿隨後下令,將參與王淩、令狐愚謀反的人全部夷滅三族!他當然也不會放過曹彪。曹彪被逼自殺。隨之倒黴的是所有的曹魏宗室成員。司馬懿下令,所有宗室親王,全部從各自的封國,移居到鄴城,並派自己的另一個兒子司馬伷負責監視他們的一言一行。

這等於是將所有曹魏宗室子弟都關進了集中營。司馬懿這套做法,其實是從曹丕那裏學來的,不過是更加決絕無情的加強版。

到了這個時候,隻要司馬懿想當皇帝,已經沒有任何人可以阻擋他了。魏少帝為之惶恐不安,萬般無奈之下提出加封司馬懿為相國(這是比丞相更尊崇的頭銜),安平郡公。但是,司馬懿卻依然拒而不受。

在生命的暮年,司馬懿將自己的性格特質發揮到了無以倫比的極致。他一手堅忍,絕不表現出對皇位的覬覦與逼近;一手殘忍,對任何可能的反對力量全都趕盡殺絕,寸草不留。堅忍和殘忍,就這樣在司馬懿身上得到了極其完美的融合。這在整個中國曆史上,也是僅此一家,別無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