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謁陵之變 第60章 順勢而為的智慧(3 / 3)

我們當然不是要學他的殘忍,他的自私,他的冷酷,他的無情,而是要學他為什麼能夠突破重重的逆境陰霾,迎來陽光燦爛的日子。

很多人都會說,司馬懿之所以能夠熬到成功的巔峰,很大一個原因就在於他的長壽。他活到了七十三歲,而曹操曹丕曹叡,父祖三代加起來,都沒活過他一個人,從而也給了他可乘之機。

很多人也都認為,司馬懿的長壽是基因所致。他的父親司馬防活了七十一歲,他的弟弟司馬孚活了九十三歲。但這種看法其實是片麵的。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師隻活了四十八歲,司馬昭也隻活了五十五歲。

司馬懿之所以活得足夠長,其實另有原因。因為,壽命並不僅僅取決於基因,也取決於一個人生存心態。

心理學家艾倫·蘭格曾經對一家養老院開展研究。她將健康狀況大致相當的老人分成兩組。每位老人都被分到了一盆屬於自己的植物。其中一組老人擁有照料植物的自主權,可以自由決定澆水的時間和數量,以及是否將植物放在光照處或陰涼處。另一組老人則被告知植物必須由養老院的護士負責照料。

十八個月後,蘭格回訪這家養老院,得到了一個驚人的發現。那組擁有自主照料植物權力的老人的健康狀況大有改善,而另一組老人的健康狀況卻惡化了。具體數據是:擁有控製權的老人與沒有控製權的老人的死亡率對比竟然是15%比30%!

這項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如果失去對外部情境的控製力,往往導致會導致身心受損,甚至危及生命。這就是控製效應。

從日常經驗來看,控製效應確實是普遍存在的。比如,司馬懿的同僚曹休、曹真都是因為無力改變情勢,受氣而死。但是,司馬懿卻似乎是個極為特殊的例外。他一生坎坷,絕大部分時間都身處逆境,極度缺乏對自身命運的掌控權。根據控製效應,他是絕無可能長壽的。

但司馬懿卻有效反製了“控製效應”。他的逆境秘訣其實也很簡單:當外部的情境一時無法改變時,那就調試內部的心境,以良好的心態,平和以待,靜候轉機的出現。

這就是司馬懿隨形就勢的人生哲學。逆境中的第一要務就是活下去,但太多太多的人,過早地被逆境擊潰,打垮,甚至放棄了生命,從而永遠失去了東山再起的機會。

秦末漢初隱士黃石公所著的《素書》中有一句話,正可以當作司馬懿人生哲學畫龍點睛般的精確詮釋:

逆者難從,順者易行;難從則亂,易行則理。如此,身理,家理,國理可也。

司馬懿用他的實際行動告訴我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最高智慧都蘊藏在這句簡簡單單的話中。

司馬懿,他不隻是一隻凶猛的鷹,也不隻是一匹孤獨的狼,他還是一個真正懂得生活真諦的智者。如果能拋開對他的千年偏見,撇清他行事中的道德瑕疵,萃取他順勢而為的生存智慧,我們一定能夠更好直麵現實生活的競爭與挑戰,淡定從容,笑對未來。

心理感悟:趨勢是人世間最大的力量。

近因效應最新呈現的信息對人們的認知與判斷有著特別大的影響力。

控製效應一個人如果失去對外部情境的控製力,往往導致會導致身心受損,甚至危及生命。

2015年2月1日星期日下午14:42改定於別館1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