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是在悅淨大師住的寺廟,光線透過窗戶進入房間,空氣裏雖然有一些淡淡的灰塵的痕跡,不過一點也不會讓人覺得髒,反而覺得生機盎然。即使是站在陰暗的角落裏也可以感受到陽光的溫暖,而站在陽光底下,那份感覺是無法形容的美好。
悅淨大師喜歡這樣的天氣,覺得它總是讓人產生各種各樣的遐想,而且會讓人對生命充滿信心,窗外的景色尤其美麗。
站在陽光燦爛的街道上;悅淨大師靜靜地看著熙熙攘攘的人群,心情十分平靜,但還有一絲不易察覺的快樂在心底洋溢。
這時,一個50歲左右的男人從遠處走過來,臂彎裏放著皺皺的雨衣。當這個男人走近的時候,悅淨大師快樂地對他說:“阿彌陀佛!今天天氣很不錯,是嗎?”
然而,這個男人的回答卻讓大師大吃一驚,他幾乎是極為厭惡地對悅淨大師說:“是的,天氣是不錯。但是在這樣的天氣裏,你簡直不知道該穿什麼衣服才合適!”
悅淨大師不知道該如何回答他,隻是看著他很快地離開了。
簡單做人,灑脫自在。簡單是一種平淡,但不是單調;簡單是一種平凡,但不是平庸;簡單是一種美,是一種原滋原味的美。
生活的方式有很多種,最簡單的生活,恰恰是最真實的生活,有人以為追求很多很多財富之後,才能享受最迷人的日子,然而,在忙忙碌碌之後才發現,自己所追求的竟是最平常的享受,因此,最簡單的快樂才是真快樂,最簡單的幸福也才是真幸福。
平淡生活中有真快樂
如果你每天騎著單車上下班,回家到菜市場購物一番,之後做幾盤可口的家常菜,和家人孩子一起享受天倫之樂。慶幸吧,你平淡的生活充滿著無比的幸福!
這個世界有太多的誘惑,因此有太多的欲望。一個人需要以清醒的心智和從容的步履走過歲月,他的精神中必定不能缺少淡泊。雖然我們渴望成功,渴望生命能在有生之年劃過優美的軌跡,但我們更需要的是一種平平淡淡的快樂生活,一份實實在在的成功。這種成功,不必努力苛求轟轟烈烈,不一定要有那種揭天地之奧秘,救萬民於水火的豪情。隻是一份平平淡淡的追求,足矣!
生活,並不是隻有功和利。盡管我知道我們大家必須去奔波賺錢才可以生存,盡管我知道生活中有許多無奈和煩惱。然而,隻要我們擁有一份淡泊之心,量力而行,坦然自若地去追求屬於自己的真實。能做到寵亦泰然,辱亦淡然,有也自然,無也自在,如淡月清風一樣來去不覺,生活,不是要輕鬆得多嗎?
有了這份平淡的處世心態,你就會在簡簡單單的生活中快樂地生活。當你忙裏偷閑與愛人、孩子一同去逛公園、去看場電影、去搞一次野炊時,我相信我們都會懂得,生活其實有很多內容。我們大可不必為了一個出國名額而徹夜不眠,大可不必為一次職位的晉升而寢食難安。在平日忙碌而充實的生活中,忙便有所收獲;崗位平凡但樂在其中;鬥室而居,但衣食自足。你普通,普普通通如一棵草;你平凡,平平凡凡如一朵花,但你同樣可以驕傲,默默綻放的花朵也會芳香怡人!
也許,你沒有輝煌的業績可以炫耀,沒有大把的鈔票可以揮霍,但你擁有淡泊,這是人生求之難得的幸福了。諸葛亮有言:“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淡泊是一種真我,是英雄本色。追求淡泊者,生活的道路上永遠開滿鮮花,永遠芳香四溢;追求名利者,生活的道路上會遍布陷阱,隻能在生命終結的一刹那體會到稍縱即逝的一絲快樂。
諸葛亮曾說,“非淡定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學會淡定,擁有淡定吧,朋友,學會和擁有了它,你就能在當今社會愈演愈烈的物欲和令人眼花繚亂、目迷神惑的世相百態麵前神寧氣靜,你就會拋開一切名韁利索的束縛,在人生的大道上邁出自信與豪邁的步伐,讓心靈回歸到本真狀態,從而獲得心靈的充實、豐富、自由、純淨!
人生的大戲不可能永遠處於高潮,平平淡淡才是真,擁有淡泊之心,便能撥雲見日,體會到生活的真正內涵,否則,隻能在生活的邊緣徘徊,隻能是舍本逐末。
淡定人生要拿得起放得下
有一個富翁背著許多財寶,到處收購快樂,可是他旅遊了十年,走遍千山萬水,也沒能買到快樂。
一天他在山路邊休息,剛好有個農夫背著一大捆柴草從山上走下來,於是上前問道:“我是個很有錢的富翁,世界上沒有我買不來的東西,可我就是活得一點兒都不快樂。我已經走遍了世界各地,至今一無所獲,你知道哪裏可以找到快樂嗎?”
農夫放下沉甸甸的柴草,慢慢地擦去汗水,舒心地笑起來:“快樂其實很簡單,放下就是快樂啊。”
富翁頓悟:原來放下身上的重負就是快樂,我背著這麼多的財寶,到處旅遊,總是擔心被別人搶走,被別人騙去,從不敢放下,哪兒能得到快樂啊!
佛陀住世時,有一位名叫黑指的婆羅門來到佛前,運用神通,兩手拿了兩個一人高的花瓶,前來獻佛。
佛陀對黑指婆羅門說:“放下!”
於是婆羅門就把左手拿的那個花瓶放在地上。
佛陀又說:“放下!”
婆羅門又把右手拿的那花瓶也放了下來。
佛陀又說:“放下!”
黑指婆羅門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世尊,我已經兩手空空,把兩個花瓶都放下了!”
佛陀說:“我並沒有叫你放下花瓶,我要你放下的是你的六根、六塵和六識。當你把這些統統放下,再沒有什麼了,你將從生死桎梏中解脫出來。”
黑指婆羅門這才了解佛陀的真意,趕緊頂禮。
佛陀要黑指婆羅門放下的不是手中的花瓶,而是心裏的執著。一人高的花瓶,普通人一隻手是拿不了一個的,就算兩隻手抱起來也很困難,可是黑指婆羅門為了展示自己的神通,一隻手一隻就把兩個花瓶都拿起來了,還拿給佛陀看,這就是執著,太想炫耀自己了。
執著這件事情很微妙的,有時候是故意的,有時候不由自主。好比說,有的人,你每天都和他見麵,卻連他叫什麼名字,長什麼樣子都記不住;有的人,雖然你隻見過他一麵,卻怎麼都忘不了他,甚至一輩子都記得他,這就是執著!因為心裏麵有愛、有欲,所以對同樣的東西產生了不同的念頭。一旦你把世俗的雜念拋開,你就會發現,哪裏有執著啊?
佛教認為人生有八苦,如果說生、老、病、死的苦是因為看不透的話,那麼愛別離、怨憎恨、求不得就是因為放不下:放不下愛、放不下恨、放不下得失。
著名禪僧原坦山年輕的時候就悟道很深,經常做一些別人看起來很怪異的事情。
一天,原坦山和一位師弟一起下山,經過一條小河時遇到一位漂亮姑娘。
因為剛剛下過雨,河水雖然不怎麼深,卻很渾濁,也沒有木橋,姑娘就被困在了河邊。
原坦山看到姑娘一臉焦急而窘迫的神情,上前施禮問道:“請問姑娘,是想過河嗎?”
“是呀,”姑娘點點頭,無奈地回答,“水太髒了,我怕把衣服弄髒了……”
“姑娘莫急,”原坦山安慰她道,“貧僧抱你過河,好嗎?”
姑娘等了好久才遇到有人幫忙,而且是個彬彬有禮的和尚,略一遲疑,就點頭應允了。
於是,原坦山抱起姑娘就走。到了對岸,原坦山輕輕放下姑娘,念了一句“阿彌陀佛”就若無其事地轉身走了。
師弟看見原坦山主動和姑娘打招呼,還抱著她過了河,坦然自若,仿佛什麼事也沒有發生過似的,感到頗為震驚。可是身為師弟,又不敢教訓師兄,一路上噘嘴板臉,悶不吭聲,心中對師兄大為不滿。原坦山也不理他,隻管自己走路。
快到寺院的時候,師弟終於忍不住:“師兄,你實在不像話,身為出家人,怎麼可以摟抱年輕女子,壞丁佛門清規,簡直無法無天!你忘了我們佛門的清規戒律了嗎?”
看著師弟正氣凜然的神情,原坦山不以為然地反問道:“什麼女子?在哪裏啊?”
“又來了,過河的時候你不是抱了個漂亮姑娘嗎?是我親眼所見,你想耍賴啊……”
“哈哈……”原坦山仰麵而笑,“是那個女子啊,過河之後我就把她給放下了,你怎麼還抱著呢!”
一句話噎得師弟半晌說不出話來。
後來這件事兒傳到方丈那裏,方丈不但沒有責罰原坦山,反而更器重原坦山了。
佛門的戒律不是用來戒行,而是用來戒心的。如果一個人心裏四大皆空、五蘊皆無,那還戒什麼?因為有,才要戒,若沒有,何需戒?原坦山就是因為非常明了這個道理,所以最後成了有名的禪師。
放下就是要忘掉,忘得一幹二淨。有人問你還恨不恨你的仇人,你說我不恨他了。別人會信嗎?可能你自己也將信將疑吧?如果你說我哪有什麼仇人,連自己都不記得有這個人,那說明你真的放下了,就沒有煩惱了。煩惱都是自找的,隻有放得下才能獲得解脫,才能活得快樂、幸福。
看透煩惱,淡定生活
簡單做人,不依附權勢,不貪求名利、金錢,無怨無爭,也是一種人生。這種人生為自己而活,不必看別人的臉色行事,想笑就笑,想哭就哭,快樂自在。雖然沒有人送禮,沒有人吹捧,但也沒有人惦記,出門不用小心壞人,單位不用提防小人。生活反而更輕鬆。這種人生更精彩。
有個叫智通的和尚三更半夜突然高聲大叫道:“我大悟了,我大悟了……”驚醒了眾多僧人,禪師也被驚醒了。眾人一起來到那個僧人房裏,禪師問道:“你悟到什麼了?居然在這裏大聲叫嚷,說來聽聽!”
眾人以為他悟到什麼高深的禪旨。沒想到他一本正經地說道:“我日思夜想,終於悟出了——尼姑原來是女人做的。”
結果自然是可想而知——哄堂大笑!“這也算大悟?”
禪師驚異地看著智通說:“是的,你真的悟到了!”
智通和尚立刻說道:“師父,現在我不得不告辭,我要下山雲遊去了。”
眾僧又吃了一驚,這個和尚太傲慢了,悟到了“尼姑是女人做的”,本來就沒有什麼稀奇的,可是他居然以此要求下山雲遊,實在是太目中無人了。
可是禪師卻不是這樣想的,他認為智通是到了下山雲遊的時候了,於是不再挽留他,提著鬥笠,率領眾僧,送他出寺。到了寺門外,智通和尚接過鬥笠,再也沒有任何留戀地大步而去。
眾僧向禪師問道:“他真的悟到了嗎?”
禪師感歎道:“這個和尚實在是前途無量啊!連‘尼姑是女人做的’都參透了,還有什麼禪道悟不出來的呢?‘尼姑原來是女人做的’,這個道理眾人皆知,可是有誰能從中悟到佛理呢?這句話從智通和尚的嘴裏說出來,卻蘊含著另一種特殊的意義——世間的事理,一通百通。”
世界上的事,無論看起來多麼複雜神秘,其實道理都是很簡單的,關鍵在於是否看得透。真理其實很簡單,可是尋求真理的過程卻是艱辛複雜的。
不為什麼,不想什麼,拋棄所有的煩惱,這是一種境界。讓心靈享受到“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情逸致,享受到富有禪意的生活,就要讓心靈除去雜念,遠離世俗,做最自然、最本真的人。
人生處處有快樂
每個人都是血肉之軀,人與人沒有多少區別。但是,這種成分組合之後卻使一種神秘的東西更加凸顯,那就是每個人都有一種心靈狀態。因為這種狀態的存在、你看到了人們各自臉上的不同反映,不同處世方式以及不同的生活狀態,這種心靈的狀態就是心態。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顆心靈,每顆心靈的深處都蘊藏著無窮無盡的智慧和能量。
一對年幼的姐弟為了冬日裏取暖,在大雪漫天的山上辛苦地砍柴。弟弟滿臉通紅,不住地搓著快要凍僵的雙手,滿臉委屈地說道:“姐,我要是皇帝多好!就會有一把用金子做成的斧頭!威力無比!可以轉眼間砍到很多的柴火。”姐姐在一旁聽了,禁不住嗔笑:“狗娃呀,狗娃,你要是皇帝!咱們就不用上山砍柴了!這麼大冷的天!一定坐在熱乎乎的炕上吃著香噴噴的烤紅薯呢!”
在現實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人不惜用盡一生的精力,甚至不惜以拋棄身家性命為代價瘋狂地追求著所謂的快樂,而在這對姐弟的眼中,快樂竟是如此的簡單,充其量隻是一把金子打成的斧頭或者坐在一張熱乎乎的土炕上吃著幾隻烤紅薯。
也就是這幾隻烤紅薯,有人整日馬不停蹄卻尋找不著。
過去有這樣的一個人,在烈日下走得非常口渴,為了解除這個痛苦他很想弄些水來。看到遠處霧氣騰騰,以為是水,可是走過去一看,卻又不是。後來他終於找到一條河流,河水滔滔不絕地流著,而且十分清澈。然而,這個人卻又隻是站在遠處呆望著,而並不急著下去喝。
這時正巧有人路過,那人很奇怪,問道:“你口渴難耐,一路找水喝,現在找到了,為什麼卻又不喝呢?”這人的回答讓人覺得非常奇怪,他說:“你喝得完這麼多的水嗎?要是喝得完我早就去喝了。既知喝不完,那我何苦要去喝呢?”過路人聽了,隻能付之一笑。
靜下心來,回想一下我們時常聽到、看到、甚至接觸到的各色的人和事。他們當中,有普普通通的平民老百姓,有腰纏萬貫的商家老板,有在商界叱吒風雲的大的企業家……我們會常常聽到這樣的喟歎:看你快樂的樣子,真叫人羨慕不已呀!聽那種口氣,好像快樂的感覺從來就不曾光顧過他們。
在有些人眼裏,尋找快樂就像爬山一樣,到達一個山頭時,就會看到在前方有更高的山頭出現,努力登頂,尚未形成的快樂感覺便在一瞬間煙消雲散了!快樂高山對他們而言從來就沒有真正登上過,每天風塵仆仆謹小慎微地生活,逮著的卻隻是快樂的小尾巴。
走在傍晚初秋的鄉村小路上,你會經常看到勤勞的農民正在給即將要收割的稻田放水,不時地望著夕陽的餘輝下,稻田裏此起彼伏的稻穗,老人滄桑的臉上卻會淌滿了快樂。
人的心態是隨時隨地可以轉化的。一個人心裏想的是快樂的事,他就會變得快樂;心裏想的是傷心的事,心情就會變得灰暗。人生的成功或失敗,幸福或坎坷,快樂或悲傷,有相當一部分是由人自己的心態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