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綠滿高峰(3 / 3)

2010年,法雅園林又在山坡街租賃土地1300畝,將擁有知識產權的兩大獨有品種在老區進行產業化種植,力爭打造成全國最大的新優法梧和大別山冬青生產基地,有效提升苗木品種的附加值。

基地帶給高峰村民的,不僅是看得見的實惠。2010年,該村田鋪盧灣成立了首個苗木種植合作社——鬥米山農產品專業合作社,由14戶村民出資入股,每戶出資2萬元。通過內部土地流轉,集中連片土地307畝,建成了該村首個全部由農民參股的股份製苗木基地,栽上了楊梅、枇杷等苗木。

與此同時,村委會借助近年開展的家園建設的契機,整村推進綠色庭院建設。村委會采取“四統一包”的辦法,由村裏統一規劃、統一技術、統一管理、統一品種,全村農戶在房前屋後空閑地栽種苗木270畝,村委會與農戶簽訂包銷合同,收益按村六戶四分成。僅此一項,全村每戶可實現年均增收1400元以上。

該村12組的高長珍一家就種了100畝廣玉蘭和杜英,短短幾年時間就實現了脫貧致富。不僅如此,她家還辦起了一座有60頭母豬的養殖場,既向當地村民提供仔豬,又可以向自家的苗木提供足夠的有機肥。

提起法雅園林,村民李忠傑禁不住豎起了大拇指:“法雅園林的項目扶貧方式真好,一方麵公司得到良性發展,另一方麵農戶也發家致富。”李忠傑2008年4月栽了5畝幼苗,兩年後就賣出了1萬多株,收入4千元。苗圃裏2萬株存量苗單株價格已經達到兩塊五。

法雅園林在扶持村民發家致富的同時,更多的是給村民帶來了觀念上的轉變。原先的扶犁慣手一躍變成了滿口的經營能手,不僅帶出了一批苗木種植專業大戶,而且也湧現了一批鄉土苗木經紀人。據了解,目前在山坡街,法雅園林已經培養出200多個苗木經紀人。年僅40歲的女村民黃協星先是跟著學種植苗木,後來從銷售苗木中悟出了門道,從耕種收打一下子變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苗木銷售經紀人,苗木種植和經紀同樣做得風生水起。

法雅園林與高峰村一起走上了良性發展的軌道。基地從最初的1400畝發展到3000多畝,範圍從高峰村輻射到鄰近的舒安街,主要以鄉土植物的開發、常規苗木的標準化生產為主,現有香樟園、木蘭園、桂子園、彩喬園、水生園、鄉土植物園、盆景園等7大園區和一個研發中心。鄉土植物的開發取得了階段性的突破,芫花、黃杜鵑、烏藥、茶條槭等幾個優良鄉土品種現已進入推廣應用階段。水生園中,梭魚草、石菖蒲、水楊梅、再力花、鳶尾、黃菖蒲等數10個新優水生植物品種的開發前景很好,彌補了目前水景綠化植物單一的不足。該基地還建立了本地最大的木蘭科植物園,引種收集的木蘭科植物20多種。

當年野雞都呆不住的黃土崗,已經花團錦簇,數十種花卉苗木生機勃勃。高峰村也是迎來了巨大的變化,家家戶戶有苗木,滿壟滿畈盡春色。昔日的窮山村變成如今的“綠色銀行”,年經濟效益達350萬元。公司已擁有苗木基地2000畝,年產值800萬元,基地資產達到近2000萬元。法雅園林先後獲得全國支持老區建設先進單位、湖北省扶持老區先進單位、武漢市“關愛老區、支持老區”先進單位等數十項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