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世界性難題,技術挑戰與創新機會(1 / 2)

大衛·波特(DavidBott),技術戰略委員會創新計劃總監,在本文中探討了技術發展與市場的結合。過去100年人類活動所引起的氣候變化帶來的威脅,已經成為目前眾多“綠色”活動的主題。事實上,更應該關注的是供給的可持續性問題,雖然沒有我們的關注,這個問題也會隨著氣候變化接踵而至。

人類社會正變得極度貪婪,我們快速地消耗著曾經被認為取之不盡的各種自然資源,而最終才認識到這些資源並非是用之不竭的。最近30年裏,關於石油是否有可能以及何時枯竭的爭論就是一個例證。

回溯過去一個世紀英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有助於我們深刻認識其變化的規模之大和範圍之廣。從1900年到2000年,英國的人口由3800萬增長到6100萬,增長幅度為60%。同時期房屋的數量由大約750萬棟增長到2500萬棟,增幅為200%。與此同時,英國的汽車數量由大約1.5萬輛增長到3000萬輛(增幅之大已經無法用百分比來描述)。此外,我們還可以找到其他很多數據來佐證這一時期的急劇變化,以及由此對資源產生的巨大衝擊。

不僅是基礎資源消耗殆盡,更嚴重的是,在我們對未來的規劃中並沒有考慮到資源的有限性。而隻有人們認識到資源是有限的,才會改變現有的行為方式。政府的管理措施才會對市場產生影響,進而企業將對此做出響應,開發出新的相關產品和服務。

英國政府提出,在2050年之前,英國將努力把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80%(相比1990年的水平),這一目標要成為英國相關政策和市場變化的基礎。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應該或者能夠在所有產生溫室氣體排放的方麵都實現80%的削減幅度。氣候變化委員會(CommitteeforClimateChange)2009年的報告中指出:相比其他交通工具,應該率先實現轎車的無碳化,因為這在技術上更加容易也更加經濟。因此,在製定細分領域的減排目標時,必須區分出哪些是期望達到的,哪些是能夠達到的。

產生溫室氣體排放的原因非常複雜,因而減排措施也必須從多方麵入手。考慮到變革的緊迫性,我們必須找到一種正確的解決辦法,在加快速度的同時兼顧效率。人類社會中的大多數係統都是經過長時間的進化而不是變革的模式發展形成的,這與我們應對溫室氣體排放時所采取的方式和遵循的標準都有著顯著差別。

市場的角色

在當今社會的經濟結構中,市場占有絕對的中心地位。那麼,什麼力量能夠推動市場發生改變呢?目前,政府的政策是主要的推動力,但在未來這可能是不夠的。怎樣做才能充分釋放市場的能量,實現我們的預期目標呢?

市場上已經出現了一批先行者,例如那些率先購買混合動力汽車的消費者。但需要關注的是,不要因為初期可能出現的銷售不暢而灰心喪氣、裹足不前,否則,在實現全社會的碳減排目標之前,發展的道路就會走到盡頭。

對於“綠色”產品的消費者,我們必須考慮到他們舊有的習慣。例如,人們對電動汽車行駛距離的擔心,實際上就反映出加油和充電兩種續能方式的差異。遍布全國的加油站網絡,是在大約100年的時間裏建立起來的,有序而成熟的配送體係已經被廣為接受,以至於我們很少想到這些液體(每個油罐的容量約為9000加侖)在運輸過程中一旦爆炸所造成的危害。在電動汽車方麵,目前還沒有類似加油站這樣的充電站網絡,而充電的時間也比普通轎車(油箱容積約為50升)的加油時間長得多。此外,雖然一般轎車每天的行駛裏程通常不到50公裏,電動汽車也已經能夠達到這個裏程,但大多數消費者對電動汽車的續航能力仍不滿意。

要摸清市場的脈絡(實際上我們都身處其中),以及人們對待變革的積極性和接受程度,就離不開對成本問題的考量。在轎車方麵我們是幸運的,按照平均的使用壽命,在2050年之前將有3~4代轎車進行更新換代,這就給市場以充分的時間去調整和參與。我們所需要的是堅定對未來的信心,而最好的辦法就是向人們展示出明天的景象。市場初期銷售的混合動力和電動汽車,讓那些“吃螃蟹者”得以體驗新的技術,並將產品的優缺點反饋給生產企業。由此,生產商對於擴大市場增強了信心,從而加速了革新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