豁達的人在遇到困境時,除了會本能地承認事實,擺脫自我糾纏之外,他還有一種趨樂避害的思維習慣。這種趨樂避害,不是為了功利,而是為了保持情緒與心境的明亮與穩定。這也恰似哲人所言:“所謂幸福的人,是隻記得自己一生中滿足之處的人;而所謂不幸的人,是隻記得與此相反的內容的人。”每個人的滿足與不滿足,並沒有太多的區別差異,幸福與不幸福相差的程度,卻會相當巨大。
觀察分析一個心胸豁達的人,你往往會發現,他的思維習慣中有一種自嘲的傾向。這種傾向,有時會顯於外表,表現為以幽默的方式擺脫困境。自嘲是一種重要的思維方式。每個人都有許多無法避免的缺陷,這是一種必然。不夠豁達的人,往往拒絕承認這種必然。為了滿足這種心理,他們總是緊張地抵禦著任何會使這些缺陷暴露出來的外來衝擊。久之,心理便變得脆弱了。一個擁有自嘲能力的人,卻可以免於此患。他能主動察覺自己的弱點,他沒有必要去盡力掩飾。從根本上來說,一個尷尬的局麵之所以形成,隻是因為它使你感到尷尬。要擺脫尷尬,走出困境,正麵的回避需要極大的努力,但自嘲卻為豁達者提供了一條逃遁出去的輕而易舉的途徑——那些包圍我的,本來就不是我的敵人。於是,尷尬或困境,就在概念上被消除了。
一位店主的年輕幫工總是遲到,並且每次都以手表出了毛病作為理由。於是那位店主對他說:“恐怕你得換一塊手表了,否則我將換一位幫工。”這話軟中帶硬,既保住了對方的麵子,又嚴厲地指出了對方的過失。
每個人身邊都會有各種各樣性格的人,這些人的處世方式、待人方式都不相同,這就需要你有寬宏的心胸。
豁達者的遊戲精神,即是如此。既然他把一切視為一種遊戲,盡管他同樣會滿懷熱情,盡心盡力地去投入,但他真正欣賞的,隻是做這件事的過程,而不是目的——遊戲的樂趣在於過程之中。那麼,他也就解除了得失之心的困擾。
一顆包容心,換得無限的人際空間
有很多朋友的人,一般都有一顆包容的心,都能對別人采取一種寬容的態度。相反,一個刻薄的人,是很難得到別人的友誼的。可以說,要想有一個輕鬆和諧的交際關係,寬以待人是不可或缺的。在我國古代就有“君子寬以待人,嚴於責己”的處世方法。寬以待人,就是對他人要求不過分,不會強求於人;以寬容為懷,能讓人時且讓人,能容人處且容人。
人與人的交往貴在以善為人,在別人需要時盡可能向他提供方便,給予幫助。“有容,德乃大”。你希望別人善待自己,就要先善待別人,將心比心,給人一些關懷、尊重和理解。即使自己在人生最得意的時候,也不能忘形,不應居功自傲,而是應多想想別人對自己的幫助和恩惠,給他讓三分功。人總是喜歡和寬容厚道的人交朋友,正所謂“寬則得眾”。
當然,以寬待人,並不是說一味的寬容,否則就會“過寬殺人”。沒有限度的寬是一種麻木怯懦,有時甚至是縱容醜惡。這也就是說,無原則地寬容惡人去換取寬厚的名聲,或列舉瑣碎小事換取精明的名聲,都是不對的。聖人的寬容使人有所依靠,對人也有所容忍。這就要求一個人在寬容別人的時候有一個尺度。
寬以待人,以寬廣的胸懷,包容的氣度,創造寬鬆的人際環境。如果你能大度容難容之事,就會使你擁有極大的人格魅力,讓別人傾慕你。如果你能真正做到以一種包容的態度對待朋友,那你一定會得到他們對你的信賴,使你與他們的關係達到一個良好的狀態。
計較是貧窮的開始,敞開胸懷拒絕狹隘
有的人遇到一點點委屈或很小的得失便斤斤計較、耿耿於懷;有的學生聽到老師或家長一兩句批評的話就接受不了,甚至痛哭流涕;有的人遇到學習、生活中一點小小的失誤就認為是莫大的失敗、挫折,長時間寢食不安;有的人人際交往麵窄,追求少數朋友間的“哥們義氣”,隻同與自己一致或不超過自己的人交往,容不下那些與自己意見有分歧或比自己強的人。
狹隘的人,不僅生活在一個狹窄的圈子裏,而且知識麵也往往非常狹窄。因此,開闊其視野很重要。如老師和家長多讓學生參加一些社會公益活動,參觀一些偉人、名人紀念館,聽英雄人物事跡報告會等。這能使學生在親身經曆中感悟很多人生道理。豐富業餘文化生活,參加多種多樣的文娛、體育活動,拓寬興趣範圍,使自己時刻感受到生活、學習、工作中的新鮮刺激,感受到生活的美好,陶冶性情,從而在健康向上的氛圍中增強精神寄托,消除心理壓力。狹隘的人其心胸、氣量、見識等都局限在一個狹小範圍內,不寬廣、不宏大。多與人接觸,使自己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認識,從而積累經驗,會從中明白許多對與錯的道理。
善於寬容是人的一種美德。對任何事都斤斤計較,一定是一個狹隘的人。受情緒、認識等的影響,這種人會產生一些盲動的行為,甚至會導致難以預料的後果。
一個人活在世上,就要充分地挖掘生命的潛能,為社會做貢獻,給別人、給後人留下點有價值的東西。拋開“自我中心”,就不會遇事斤斤計較,“心底無私”才能“天地寬”。
做自己的教練,讓自己豁達起來
豁達對於人生幸福是如此之重要,那麼,我們怎樣才能使自己的心達到這種境界呢?有幾點是該明確的。
1.你的欲望應該有個度
我們擁有主觀能動性,必然存在欲望,存在追求。人們的追求是無止境的,問題是看追求什麼。若是追求獲得更多的知識,追求為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就是一種崇高的追求;追求有個幸福美滿的家庭,追求有一份安穩的工作,也是人之常情;若是一味地追求名利、地位、女色,則就十分危險了。所謂欲壑難填,一旦陷入金錢、權利、美色追逐的旋渦,就很難自拔。克製你的欲望,使之合理適度,這是心歸於祥和平靜的一個重要法門。
2.讓自己學會無私
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工作和生活。如果他在工作和生活中,追求的是貢獻於社會,努力創造為的是民族和國家,而不僅僅是博取功名利祿,那麼,就往往不會為時時都可能發生的報酬不公而抱怨、牢騷滿腹、耿耿於懷。相反,卻會因對同胞、社會、民族有所奉獻,心生暢通光明,坦然無悔。一個為自己打算的人凡事斤斤計較,一遇報酬不滿意,便會滋生被遺忘、被冷落、被否定的感覺,心的平衡與安寧必蕩然無存。隻索取不奉獻,就會背棄自己作為社會成員應盡的責任。如此,固然省了精力,圖了輕鬆,得了財富,卻會為良心恒久的虧欠和懊悔所折磨;遭人白眼唾罵,更是損了人格,失了尊嚴。
3.有點自知之明
人們能否得到心靈豁達,能否正確評價自我和確立自我追求是很重要的。一個人評價自我,是通過認識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來進行的。如果誇大長處,必會傲氣,自命不凡;誇大短處,則自慚形穢,自暴自棄。而隻要自我評價一旦失真,人們通常就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和能做些什麼,在追求目標的選擇上就容易陷入盲目。一個人隻有自我評價恰如其分時,才心寧情暢,不驕不躁,不亢不卑。因此生活目標可訂得適度。一種既能充分激發自己的潛力,經過努力又能達到的目標,將使人們內心堅定踏實,永遠充滿樂觀、自信、自尊與自豪。追求豁達的人,必然是一個積極、認真了解自己和切切實實了解了自己的人!
4.來點自省
人非先天就是聖人,心中難免會有這樣那樣的錯誤或虛偽的念頭。存有了這些念頭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放縱、任性和寬恕自己,從而造成惡性循環,永遠生活在黑暗中,最後被毀滅。人應該經常反省自己,警惕自己,告誡自己,使這些念頭不重複而逐漸把它克服。一個人隻有不斷地清洗自己的心,掃除思想上的桎梏和精神上的煙霧,才能擴大豁達的心。
豁達是一種情操,更是一種修養。隻有豁達的人,才真正懂得善待自己,善待他人,生活才充滿快樂,這才是豁達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