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思維心理學——掀起思想的革命,把握成功的先機(1)(3 / 3)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並不是因為阿西莫的知識太淵博,反映遲鈍、不靈敏了,而是因為人的知識和經驗會在頭腦中積累形成慣常定勢。這種思維定勢會束縛人的思維,會使人習慣於用固有的、常規的模式去思考和處理問題。

當麵臨外界事物或現實問題的時候,人就會不假思索地把它們納入特定的思維框架,並沿著特定的路徑對它們進行思考和處理。因而,阿西莫才會做出錯誤的判斷。

一位名叫馬丁·凱帝的心理學家心生好奇,他知道鱷魚是一種十分迅猛而有力的動物,但是他想知道它們是不是也有耐力和韌性。於是他把一條饑餓的鱷魚和一些小魚放在一個小箱的兩端,中間用一個厚厚的透明的玻璃板隔開。

剛開始,鱷魚毫不猶豫地向小魚發動進攻,它失敗了。但毫不氣餒,接著,它又向小魚發動第二次更猛烈的進攻,它又失敗了,並且受了傷。它還要進攻,第三次,第四次……多次進攻無望後它再也不進攻了。這時候,他將兩者之間的隔板拿開,奇怪的是鱷魚像是死去了一樣,仍然一動不動。它隻是無望地看著那些小魚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悠閑地遊來遊去。它放棄了所有努力,最終活活餓死。

這條鱷魚的死讓他感到十分震驚,他沒有想到,一個外表看起來如此強大的生命竟然會如此的沒有耐力,或者說如此經不住考驗。

從上麵的故事裏,我們可以看到鱷魚被“思維定勢”套牢,幾次的失敗讓它絕望,以為一定吃不到這一頓美餐了,所以也就沒有再一次嚐試的勇氣,最終眼睜睜的看著美食而餓死,這其實是一種悲哀。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一定要打破“定性化效應”的怪圈,用發展的眼光看待當前的人和事物,隻有這樣,才能更清醒的看到事物的實質,做出正確的判斷。凡事多想一步,就不會被“思維定勢”套牢。

巧妙解扣:克服思維定勢的秘訣

多數情況下,思維定勢容易使人的思維僵化,不利於問題解決,因此,應注意加以克服。

1.暫時擱置

把難以解決的問題暫時擱置,是克服思維定勢最簡單可行的辦法。

暫時擱置的妙處或許你早有體驗:對一個問題百思不得其解時,將問題暫時擱置幾小時、幾天或幾個星期,然後再回過頭來思考,突然豁然開朗!法國著名數學家彭加勒,有一次集中注意力研究某些算術問題而無果,而且也沒有想到這些問題跟以前的研究有什麼聯係,非常沮喪和惱火。於是他索性跑到海邊住幾天,想些別的問題。結果,有一天早晨他正在懸崖絕壁上行走時,心中頓生一個簡明扼要、確定不移的念頭:不定三元二次方程式的算術轉換式跟非歐幾何上的轉換式是相同的!以前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很明顯,暫時擱置給了他莫大的好處。

暫時擱置其實也是一個醞釀過程。正因為有了這一醞釀過程,好主意才能直接從你的無意識中產生出來。當要你完成一項任務時,任務接受得越早,就越有充裕的時間在無意識中積累信息,就會在晚些時候發現更好的解決辦法。隻要有了醞釀過程,似乎總能在適當的時候產生正確的解決辦法。就像許多學生,為了完成某個作業問題通宵達旦苦熬幾個晝夜毫無結果,而偏偏到該交作業的那天早晨突然找到了解決辦法。因此,要想解決一個難題,必須使你的無意識有充裕的醞釀時間。不給自己充裕的時間以形成醞釀過程的解決問題的計劃,不是一個好的計劃。

另外,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放鬆自己很重要。因為如果不會放鬆,頭腦就會對一些無謂的瑣事過於敏感,進而嚴重地妨礙靈活的創造性思維;隻有精神上放鬆時,頭腦中才更容易形成一些思想火花,找到解決問題之道。

2.加強訓練

可以設計一些巧妙的方法訓練自己轉移注意角度、克服思維定勢。比如可以設計這樣一個簡單的訓練辦法:把書打開,把手隨意地指向書頁的一個字詞,然後把這個字詞用在你正在進行的思維活動中。例如你正在尋找一個樂趣更多的運動方法,那麼打開書、閉上眼,用手隨意指出一個詞,發現是“折頁”一詞,那麼該如何運用這個詞呢?這就因人而異了,但終歸會有克服思維定勢的作用。不妨這樣運用這個詞:

(1)在門折頁上套一個環,環上係上一條可以自由伸縮的帶子,帶子另一端是把手,這樣看電視時就可以拉幾下,運動運動;

(2)用許多折頁、重物和滑輪,做一個個性健身器,當你慢慢用一點壓力去舉重時,同時就把書翻了頁。這個機器設計恰到好處,你舉重所需正好和你讀書翻頁的時間配合;

(3)……!

天下沒有一成不變的事物

抱著舊觀念、舊框框去看待新情況,必然是行不通的。在取舍、是否之間很容易形成“定而不移”之勢。唯一可行的解除定勢的辦法,就是極大地開闊我們的視野,改變我們既有的思維方式,時刻警惕陷入“經驗”中去。

有個教徒在祈禱時,煙癮來了,他問在場的神父,祈禱時可不可以抽煙,神父回答“不行”。

另一個教徒也想抽煙。他問神父,在抽煙的時候可不可以祈禱。

神父回答:“當然可以。”

同樣是抽煙加祈禱,要求祈禱時抽煙,那似乎意味著對耶穌的不尊重;而要求抽煙時祈禱,則可以表示在休閑時也想著神的恩典,神父當然沒有反對的理由。

我們通常都會犯同一個錯誤——在同一麵牆上撞來撞去,直到撞得頭破血流。從相反的角度去觀察你所要解決的問題,你也許會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兩個兒子大了,富翁老了。這些日子富翁一直在苦苦思索,到底讓哪個兒子繼承遺產?富翁百思不得其解。想起自己白手起家的青年時代,他忽然靈機一動,找到了考驗他們的好辦法。

富翁鎖上宅門,把兩個兒子帶到一百裏外的一座城市裏,然後給他們出了個難題,誰答得好,就讓誰繼承遺產。他交給他們一人一串鑰匙、一匹快馬,看他們誰先回到家,並把宅門打開。

馬跑得飛快,所以兄弟兩個幾乎是同時回到家的。但是麵對緊鎖的大門,兩個人都犯愁了。

哥哥左試右試,苦於無法從那一大串鑰匙中找到最合適的那把;弟弟呢,則苦於沒有鑰匙,因為他剛才光顧了趕路,鑰匙不知什麼時候掉在了路上。

兩個人急得滿頭大汗。突然,弟弟一拍腦門,有了辦法,他找來一塊石頭,幾下子就把鎖砸了,他順利進去了。

自然,繼承權落在了弟弟手裏。

人生的大門往往是沒有鑰匙的,在命運的關鍵時刻,人最需要的不是墨守成規的鑰匙,而是一塊砸碎障礙的石頭!

一位農夫在佛羅裏達州的買下一片農場。買下以後,他覺得非常頹喪。那塊地壞得使農夫既不能種水果,也不能養豬,能生長的隻有白楊樹及響尾蛇。然而,農夫卻想到了一個好主意,要把他所擁有的變做一種資產——他要利用那些響尾蛇。

農夫的做法使每一個人都很吃驚,因為他開始做響尾蛇肉罐頭。每年來參觀他的響尾蛇農場的遊客差不多有兩萬人。他的生意做得非常大。由他養的響尾蛇中所取出來的蛇毒,運送到各大藥廠去做蛇毒的血清;響尾蛇皮以很高的價錢賣出去做女人的鞋子和皮包;裝著響尾蛇肉的罐頭送到全世界各地的顧客手裏。

為了紀念這位先生把“有毒的檸檬”做成了“甜美的檸檬水”,這個村子現在已改名為佛羅裏達州響尾蛇村。

解放思想,突破常規,積極創新

什麼叫創新·《伊索寓言》裏的一個小故事給我們一個形象的解釋:一個暴風雨的日子,有一個窮人到富人家討飯。

“滾開!”仆人說,“不要來打攪我們。”

窮人說:“隻要讓我進去,在你們的火爐上烤幹衣服就行了。”仆人以為這不需要花費什麼,就讓他進去了。

這個可憐人,這時請廚娘給他一個小鍋,以便他煮點石頭湯喝。

“石頭湯”廚娘說,“我想看看你怎樣能用石頭做成湯。”於是她就答應了。窮人於是到路上揀了塊石頭洗淨後放在鍋裏煮。

“可是,你總得放點鹽吧。”廚娘說,她給他一些鹽,後來又給了豌豆、薄荷、香萊。最後,又把能夠收拾到的碎肉末都放在湯裏。

當然,您也許能猜到,這個可憐人後來把石頭撈出來扔回路上。美美地喝了一鍋肉湯。

如果這窮人對仆人說:“行行好吧!請給我一鍋肉湯。”會得到什麼結果呢?因此,伊索在故事結尾處總結道:堅持下去,方法正確,你就能成功。而這裏的方法正是去進行創新,如果那個窮人隻是依照常規去乞求一鍋肉湯的話,毋庸置疑,他肯定得不到,那麼結果可能是他被餓死或凍死在那個暴風雨的日子裏。我們也許可以說,當時他別無選擇,在明知道常規方法得不到自己所需要的東西的時候,就選擇了創新,用創新的思維去為自己贏得了自己所需要的東西。

從上麵的例子上我們可以知道,創新不需要天才,創新隻在於找出新的改進方法。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因為能找出把事情做得更好的辦法。

而對於中國,其五千年的古代文明的成功之處,正是在於偉大的人們的創新思維,四大發明在中國,偉大長城為中國製造了一個奇跡。而對於近代,我國所遭受的恥辱,如果沒有偉大的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我們不可能一洗恥辱,不可能有如今的發展。而所有這些理論都是在已有的理論基礎上結合中國自身的環境,所提出的適合中國發展的理論及方法。如果當時他們隻是簡單地把國外的思想拿進來照搬地應用到我們國家的話,如今的中國不可能會有這麼和諧統一的局麵。在當時,麵對著中國碰到的那些獨特的問題,中國領導人別無選擇,他們所應該做的就隻是吸取國外的思想,同時結合我國的情勢來製定適合我國發展的理論思想。而如今事實也證明了,當時他們做出的選擇都是正確的。正是由於他們的創新思維,如今我們國家才可以這麼繁榮,才可以再次成為屹立東方的那條巨龍。

對於一個國家而言,它的繁榮,它的地位取決於主要領導人的創新意識,但也依賴於這個國家人民的創新思維。而如今我們渴望創新,希望自己能夠有一些創新的意識。據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人所使用的能力隻有所具備能力的2%—5%,人可挖掘的潛力是非常巨大的,而提倡打破常規的創造性思維無疑是打開這扇大門的一把金鑰匙。隻有去打破常規,產生創新性思維,我們的個人才能夠得到發展,我們的國家才能夠不斷前進,除了創新,我們別無選擇。

早在我國古代,便有不少創造性思維的典型例子。宋代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可謂是家喻戶曉,然而當人們講到這個故事的時候,更多的評價是說他的機智、聰明使他有了那樣的想法,使另一個孩子的生命得到了幸存,卻忽略他此時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設想,倘若司馬光陷入常規思維的枷鎖,那個孩子就極有可能淹死,在此時唯有打破常規,進行創新,才有可能化險為夷,扭轉乾坤。

在近代,進化論的創始者達爾文也是一個具有創造精神的人。在當時教會占統治地位,人們深信上帝之時,他敢於創新,從科學的角度闡述了自己獨特的觀點。盡管在當時不能為人所接受,而如今終成為生物界發展的主流,自己也名垂千古。設想如果沒有達爾文當時的創新精神,打破常規,提出了具有創新性的思維——進化論,今天的人類又將是何種狀態呢?

曾有一位探險家深入雪山被困,食糧耗盡,精疲力竭,雖與外界取得了聯係,但在茫茫雪海之中尋人又談何容易·警方雖出動了數架直升機,仍是難尋蹤影,在如此“彈盡糧絕”、又無外援的情況下,按常理已是希望渺茫,然而此時探險家打破常規,割肉放血,這雖是加速自己的死亡,可鮮血染紅一片,在一片白茫之中格外顯眼,最終,他獲救了。在似乎絕望的困境中,他打破常規解放思想,終於尋找到了希望,創造出了新的生機。

談古論今,任何成大業,幹大事者無不具有這種打破常規的創造性思維,化缺點為優點,化弊端為有利。在如今這個發展飛速的時代,無論在何種領域,都是急需這種人才,“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想要占得先機,勝人一籌,打破常規——創新精神是必不可少的素質。

而在當今社會中,當各種物質條件都已經發展到了一個高度的時候,如果我們還隻是想通過傳統的想法,認為通過自己循規蹈矩學習和工作就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為自己的成功增加籌碼的話,那我們從一開始就站在了一個比別人低的起點上了。事實上,在當今這個物質充裕的社會裏,我們還有什麼資源可以利用來為自己的成功增加砝碼呢?那就是人們自身用之不盡的創新思維,隻有充分意識到了這一點,我們才能不斷地去攀登成功的山峰。

思路決定出路,觀念決定前途

善於轉換思路思考問題,常能獲得更多成功的機會。

一個猶太人走進紐約的一家銀行,來到貸款部,大模大樣地坐下來。“請問先生有什麼事情嗎?”貸款部經理一邊問,一邊打量著來人的穿著:豪華的西服、高級皮鞋、昂貴的手表,還有鑲寶石的領帶夾子。

“我想借些錢。”“好啊,你要借多少?”“1美元。”“隻需要1美元?”“不錯,隻借1美元。可以嗎?”“當然可以,隻要有擔保,再多點也無妨。”“好吧,這些擔保可以嗎?”

猶太人說著,從豪華的皮包裏取出一堆股票、國債等等,放在經理的寫字台上。

“總共50萬美元,夠了吧?”“當然,當然!不過,你真的隻借1美元嗎?”“是的。”說著,猶太人接過了1美元。

“年息為6%。隻要您付出6%的利息,一年後歸還,我們可以把這些股票還給你。”

“謝謝。”猶太人說完,就準備離開銀行。

一直在旁邊冷眼觀看的分行長,怎麼也弄不明白,擁有50萬美元的人,怎麼會來銀行借1美元!他慌慌張張地追上前去,對猶太人說:“啊,這位先生……”

“有什麼事情嗎?”

“我實在弄不清楚,你擁有50萬美元,為什麼隻借1美元?要是你想借30、40萬美元的話,我們也會很樂意的……”

“請不必為我操心。隻是我來貴行之前,問過了幾家銀行,他們保險箱的租金都很昂貴。所以嘛,我就準備在貴行寄存這些股票。租金實在太便宜了,一年隻需要花6美分。”

貴重物品的寄存按常理應放在金庫的保險箱裏,對許多人來說,這是唯一的選擇。但猶太商人沒有囿於常理,而是另辟蹊徑,找到讓證券等鎖進銀行保險箱的辦法,從可靠、保險的角度來看,兩者確實是沒有多大區別的,除了收費不同。

通常情況下,人們是為了借款而抵押,總是希望以盡可能少的抵押爭取盡可能多的借款。而銀行為了保證貸款的安全或有利,從不肯讓借款額接近抵押物的實際價值,所以,一般隻有關於借款額上限的規定,其下限根本不用規定,因為這是借款者自己就會管好的問題。能夠鑽這個“空子”,轉換思路思考問題,這就是猶太人在思維方式上的“精明”。

下麵這個小故事已經為人們所熟知。

一個A鞋廠的推銷員,一個B鞋廠的推銷員,同時來到太平洋一個島國推銷鞋。他們看到同一個事實:這裏的人不穿鞋。

A鞋廠的推銷員向廠部發回信息說:“這裏的人不穿鞋,鞋在這裏沒有市場。”然後就離開了。

B鞋廠的推銷員向廠部發回信息說:“這裏的人還沒有穿鞋,市場前景看好。”然後他把一雙最好看的鞋送給國王穿,這裏的人看到國王穿鞋,結果人人穿鞋。於是他在這裏開設了賣鞋的商店……

後來,A鞋廠倒閉了,B鞋廠發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