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個事實,卻得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結論,因為思路不同,看問題的方法不同,導致兩種截然不同的出路。我們應當從現實看到事情可能發生的變化。
有什麼樣的思路,就會有什麼樣的出路,這就叫思路決定出路。對於普通人,思路決定自己一個人和一家人的出路。對於領導人,思路則決定一個組織、一個地方,乃至一個國家的出路。
開發提升創新能力的四大途徑
1.努力營建所在單位的先進文化環境
創新是一種企業行為、單位行為或社會行為,因此,要培養開發培育個人的創新能力,除了個人要努力提高先進文化的修養外,更要注意營建自己所在的工作單位或周圍環境的先進文化氛圍。個人隻有將自身投入社會,在將先進文化修養方麵的知識、技能的實踐運用過程中,才能增強個人的先進文化修養,促進自己和所在團體的創新能力的提高。從利於-創新的角度看,營建先進的文化氛圍的內容應有:
積極進行合作、自信、活力、自我激勵、追求卓越等創新個性品質鍛煉,學習運用情感智力;學習運用職業禮儀;創建努力學習運用創新思維、創新技能的氛圍;尋找製定個人或單位的創新課題、製定創新計劃;結識有助於創新的朋友、導師和專家;尋求創新之路——要研究的創新領域,要應用的新理論、新技術、新政策、新製度和要達成的目標;對企業來講,還要創建企業文化、創新體係、創新機製、激勵機製等。
2.提高人格品質修養
根據個人職業特點,製定人格品質鍛煉計劃並提出具體要求,堅持在實際工作和生活中鍛煉,隻要持之以恒,將較快培育出良好的人格品質。
3.加強情感智力修養
有位哲學家認為: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一般講,人的性格決定人適合做什麼,不適合做什麼。創新社會性強,難度大,人的性格往往決定了一個人能不能創新成功。人的性格千差萬別,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難道有的人就注定一輩子與創新無緣了嗎?不是的。性格決定命運,是有道理的。但性格是可以通過訓練、鍛煉重新塑造的。有關人格品質和情感智力的科學培育方法,就是塑造良好性格的重要途徑。創新活動社會性強,創新能力含有善於處理個人與社會關係的能力。但我們說,即使性格很內向的人隻要認真堅持鍛煉、實踐,是能夠重塑良好性格,增強創新能力的。當然,不能僅從性格內外向上來區別誰更適合做創新工作,比如誠信、追求卓越等品質遠比內、外向的品質重要。因此,無論原有性格具有什麼特點,都應注意人格品質和情感智力的修養與鍛煉,也是都能培育出創新個性品質的。
4.建立創新運作係統
了解前沿和市場情況,學習掌握運用新的技術,與高校專家學者合作,尋找需求,探索新技術、新想法與滿足市場需求的各環節鏈接點有機結合,高效運轉的機製。簡言之,就是要建立和完善將新技術、新發明成功應用的運作係統。根據個人、單位的情況和環境,建立適合自身的創新模式。
成功必用的50種科學高效思維法
1.發散思維法
又稱求異思維、擴散思維、輻射思維等,它是一種從不同的方向、不同的途徑和不同的角度去設想的展開型思考方法,是從同一來源材料、從一個思維出發點探求多種不同答案的思維過程,它能使人產生大量的創造性設想,擺脫習慣性思維的束縛,使人的思維趨於靈活多樣。發散思維要求人們的思維向四方擴散,無拘無束,海闊天空,甚至可以異想天開。通過思維的發散,要求提供新的結構、新的點子、新的思路、新的發現、新的創造,提供一切新的東西,所以,一個人發散思維的多少標誌著他的創造能力的強弱。
影響發散思維順利發展的心理障礙主要有:
①
按現成答案。當人們從一個思維基點出發思考時,周圍一些已有的現成的答案就會有意無意地湧上心頭,這就妨礙了思維向其他方麵的擴散,不能想出更多更好更新穎的方案、方法來加以選擇。解決這個障礙的辦法是一問多答,一題多解,一事多思。
②
循規蹈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規矩”是幫助人們完成“方圓”的必要的規範約束,但是日常的許多規矩卻使人們的思維囿於已有的方圓而不能探索創造新的方圓,尤其是那些陳規陋習往往是扼殺科學、束縛創造的禍首。對付這種心理障礙的方法是跳出舊俗,突破框框,勇於“反常”。
③
“從眾”、“認同”心理。“大家都這樣,我也這樣”,這種為適應群體的要求和行為而有意或無意地變更自己信念的行為的心理,稱為“從眾心理”。如大家鼓掌,自己也跟著鼓掌,這就是一種從眾行為。在交往中,自己被他人或他人被自己同化,心理學上稱為“認同”。這種從眾、認同的心理現象是發散思維的克星。要想克服它,就要提倡標新立異,別具一格,獨樹一幟。
④
怕出差錯。有這種想法的人就不敢多想,因為發散思維想出來的辦法和方案很多是沒有先例的,是新穎獨創的,可能對,也可能不對。怕出差錯的人謹小慎微,思維也就無法放開。這就要求更新觀點,勇於思考。發散思維不是科學家、專家們所特有的,一般的人都具有,隻是程度不同而已,隻要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進行訓練(比如,盡量多地列舉磚頭的用途),發散思維能力就能大大提高。
2.係統思維法
將所麵對的事物或問題,作為一個整體,作為一個係統來加以思考分析,從而獲得對事物整體的認識,或找到解決問題的恰當辦法和思維方法。現實生活中,不善於進行係統思維就容易遭受挫折或造成損失,而善於著眼於係統就能夠獲得巨大成功。
運用該方法應注意:
①
整體性原則。即從整體出發,把思考對象看作由若幹部分構成的有機整體,從整體與部分、部分與部分、整體與環境的相互聯係和作用中認識事物或找到解決問題的恰當辦法。
②
綜合性原則。即從綜合的觀點出發,把係統看成是多因素、多方麵的統一體,以便對思考對象進行綜合考察和處理,既要看到對象的各個方麵,又要從多方麵的聯係中全麵地、綜合地加以分析和研究。
3.鏈條思維法
在具體運用這種思維方法時,要經曆4個步驟:
①確定最後要達到的理想成果是什麼,即按照理想,希望得到什麼樣的東西;
②確定妨礙成果實現的障礙是什麼;
③找出障礙的因素,即障礙的直接原因是什麼;
④找出消除障礙的條件,即在哪種條件下障礙不再存在。用這種方法進行思考,雖說比較費時,但不致於思考不周,發生遺漏,而且這樣得到的答案即使和“頓悟”得到的答案相同,它也是最嚴密的方法。這種思考法把問題一步步壓縮下去,像鏈條一樣,最終達到解決問題的一端,它對於那些不喜歡直觀而喜歡邏輯思考問題的人,是一種非常合用的方法。
4.逆向思維法
從事物的相反方向提出問題,即反其道而行之,以此擴展對某一問題研究的思路的思維方法。該方法是一種科學的、複雜的思維方法,常常表現為對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的背叛,它要求在運用該法時一定要對思維對象有全麵、深入、細致的了解,依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原則進行,還要求具有敢於離經叛道、敢擔風險、勇於創新的精神。傳統觀念和思維習慣常常阻礙著人們的創造性思維活動的展開,逆向思維就是要衝破框框,從現有的思路返回,從與它相反的方向尋找解決難題的辦法。常見的有:就事物的結果倒過來思維,就事物的某個條件倒過來思維,就事物所處的位置倒過來思維,就事物起作用的過程或方式倒過來思維等。
5.變換視角思維法
對同一事物或現象,從不同的角度加以觀察、思考,以求獲得新的認識或設想的思維方法。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側麵,有正麵、反麵、前麵、後麵、上麵、下麵、左麵、右麵等等。對同一個事物,人們從不同的學科、不同的角度來進行研究,站在不同的角度上思考問題,就可以看到事物的不同方麵,對其進行綜合,就可以得到對事物的全麵性的認識。
運用該法的步驟是:
①麵對某一研究對象,先從思想上將研究對象分解為不同的側麵,分解得越多越好;
②分別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
③用辯證的觀點將對研究對象不同角度、不同側麵的思考綜合起來,形成全麵認識,形成一個立體思考網絡。從網絡中的各個網結的相互聯係、相互作用中認識研究對象的新的特點。
運用變換視角的思維法要注意:
①不要自我封閉,要善於衝破舊框框的束縛;
②要注意選擇新視角,力爭多看到研究對象“新”的側麵。
6.變換條件思維法
通過改變事物存在與發展的條件,以解決所麵臨的問題的思維方法。事物的條件,就是指影響事物發生、存在和發展的種種因素。客觀世界是由各種事物普遍聯係、相互依賴而構成的有機統一整體。一切事物,以及事物的一切方麵的存在和發展,都要受到一定條件的製約。離開一定的條件,事物的存在與發展就失去了依托。一切創新活動的成敗和好壞,無不取決於條件和條件的轉換。因此,運用變換條件思維法應做到:①正確認識和對待事物的條件,必須充分認識條件對事物的重要作用,正確對待事物的條件及其轉換;②積極創造條件。即創造適合事物朝著所希望的目標發展的條件,從而對事物施加影響,使其由於條件的改變而發生符合人們要求的變化。
7.變換問題思維法
把思考的問題變換為另外的問題,使之或由生變熟,或者由繁變簡,或者由難變易,以達到順利解決問題的目的的思維方法。生活中有不少問題,常以陌生、繁雜、難解的麵目呈現在人們麵前,使人感到難以下手。運用該法,就可以變陌生為熟悉,變繁雜為簡單,變困難為容易,因而也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運用該法應注意:
①必須弄清所要解決的是什麼樣的問題,解決起來有什麼困難。切不可事先對問題本身還缺乏必要的了解和估計,就冒然轉換問題,尤其是遇到很複雜的問題,更要慎重;
②適宜轉換成什麼問題確定之後,轉換程序和步驟的確定,隻能從問題本身的特點出發,而不能從主觀願望出發。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切忌不加分析不加區別地急於求成。否則將會欲速而更慢,欲簡而更繁,欲易而更難。
8.曲折迂回思維法
在解決某個問題的思考活動遇到了難以消除的障礙時,可謀求避開或越過障礙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人們在進行創造性活動中,其思路決不能永遠直線前進,事物或問題的複雜性也不容許這樣。必須通過一切迂回曲折的道路去探索其中過程的依次發展階段,才能透過表麵的偶然性揭示出其內在規律性。
曲折迂回思維可表現為:
①“中間傳導式”。即增加解決問題的中間環節,比之直來直去更為切實可行。
②“曲徑通幽式”。麵對難題暫時拋開,充實必要的知識和技能後再回頭攻關。
③“以遠為近式”。即先解決與所主攻問題關聯較小的問題,後解決主要問題。
9.及時轉向思維法
就是從原來的思維角度去考慮問題,而問題得不到解決時,就要轉換一個角度,以順利地解決問題。
這種思維方法有以下特點:
①反常性。“常”指的是常規思維、習慣思維或者定勢思維。及時轉向思維法和這些思維是水火不容的,如果想依靠這些思維來進行角度轉換,決不可能產生好的思維角度。
②突破性。第一個思維角度選擇得不好,不能解決問題,就要轉換一個角度,而這第二個思維角度必須是對第一個思維角度的突破,否則就是毫無意義的轉向。為了解決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人們必須經常不斷地開動腦筋,轉換不同的思維角度。思維角度是思維的出發點,是思維的方向,而思維角度的轉換是思維靈活性的表現,是思維能力強弱的象征。創新是思維角度轉換的目標,隻有緊緊抓住這個目標,轉換才能成功;而艱苦努力是思維角度轉換的關鍵。進行思維角度的轉換是一項艱苦的勞動,而且是一項成功率較低的勞動,如果碰到一次角度轉換或幾次角度轉換的失敗就灰心喪氣,那麼可以肯定地說,任何問題都是解決不了的。另外,轉換思維方向要及時,以避免許多無效勞動,少走彎路。
10.身置境外思維法
為了認清自己所處其中的某一複雜事物的全貌,則立足於這一事物之外對其進行觀察和思考的思維方法。在思考研究社會問題時,身置境外往往會看得更清楚、更全麵。在自然科學研究中運用該法,從一個領域觀察另一個領域,往往會發現局限於某個研究領域中所看不見的奇光異彩。不習慣於用該法想問題,往往會把自己限定在某種模式裏看事物,就容易失去敏感,而難以在工作中有所創新。運用該法應注意:
①要退到係統之外。即從自己思考的問題或領域中“走出去”。當代係統論中所謂退饋認識方法,意即如此;
②多聽“旁觀者”的意見。“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多聽“旁觀者”的意見,可以提醒和幫助自己用好身置境外思維法,可以取其精華,有助於我們校正思考中的偏差。
11.設身處地思維法
設想自己處於對方地位或置身於某事的具體環境中,通過易位思考謀求獲得解決問題的辦法的思維方法。現實生活中,個人的工作、生活環境和範圍是有限的,思考問題時也容易產生一定的局限性,往往不利於問題的解決。設身處地,從對方位置的角度或從某一事物的具體環境中來進行思考,則可以擴大思路,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或途徑。戰爭中,站在敵方的位置上製定己方的戰略戰術就易獲得成功。生產企業創造產品時從用戶和消費者的角度出發就能使產品適銷對路。從對方位置出發做思想政治工作就容易化解矛盾和解決問題,取得事半功倍的結果。運用該法應注意:
①要善於從自身的地位和處境中“出得去”,衝出“隻站在自己地位上思考問題”的框框束縛;
②要善於從對方的地位和處境中“回得來”。即不僅要認真揣摸對方可能有的想法與行動,而且要同自己的原有想法進行對照比較,以求從中獲得啟發。
12.抓住關鍵思維法
在複雜的問題中,抓住和解決其中的關鍵,從而帶動其他一係列問題以及整個複雜問題的解決的思維方法。抓住關鍵思維法是人們在解決複雜問題時常用的方法。
運用該法應做到:
①突出重點。任何複雜的事物都是由許多矛盾組成的,各種矛盾的地位和作用各不相同,主要矛盾即關鍵問題處於支配地位,對事物的發展起著主導作用。主要矛盾的解決,就會帶動其它問題的解決。因此,一件事情的問題再多,總能找出一個關鍵問題。現實生活中有人終日忙忙碌碌,可效率不高,成績平平,究其原因往往就是由於工作中分不清主次和輕重緩急,不善於抓關鍵問題,結果什麼事也抓不好。
②照顧一般。關鍵問題和非關鍵問題相輔相成,不能隻抓關鍵不計其餘。抓住關鍵不等於其他問題就能自行解決,隻有既突出重點,又照顧一般,才能用好抓住關鍵思維法。
13.排除無關思維法
在情況不明的時候,人們經常先將所存在的各種可能性作全麵的普遍的列舉,然後一個個加以否定,最後確認出唯一真實存在的情況,這種思考方法就是“排除無關思維法”。排除無關法也常用於進行創造發現的思考之中。對新奇現象的出現,人們總是要去探求它的特性和成因,開始,人們要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做出各種估計,當這些估計一一被排除之後,人們便會有所發現。為了尋找到真實存在的情況,運用排除無關法,必須首先將各種可能性列舉窮盡,經過縝密的思考,考慮到所有意中的與意外的各種可能情況,隻有這樣,才能最終排除無關因素,做出有效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