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氣初生,補腎填精不要省氣溫繼續下降冬至之前經過了夏秋兩季,地麵儲存的熱量還有存餘,直到冬至,地上還有積蓄的熱量向空中散發,所以近地麵的氣溫還沒有降到最低。而冬至之後,雖然太陽逐漸北移,但由於地麵得到的熱量變少,而向空中散發的熱量多,所以氣溫會繼續下降。

冬至節氣的人體反應陽氣減弱冬至時分,生命活動開始由盛轉衰,由動轉靜。此節氣氣溫驟然下降,人體不能適應這種變化,就會感受寒邪,發生疾病。而寒為陰邪,易傷人體陽氣。

心血管神經脆弱寒冷能刺激交感神經興奮,導致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的失調,使細小動脈收縮,外周血管阻力增大,同時血液黏稠度增高,血凝時間縮短,血流速度緩慢容易引起血液瘀滯或血管梗死,從而誘發中風、心絞痛、心肌梗死等危重病證。

冬至節氣的養生原則食補更重要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食補在冬季調養中尤為重要。冬季溫度低,人體為保持一定的熱量,必須增加體內糖、脂肪和蛋白質等物質的分解,產生更多的能量,以適應機體的需要。因此,應適量多吃一些富含糖類、脂肪、蛋白質、維生素的食物。同時,寒冷也會影響人的泌尿係統,促使排尿的增加,較多的鈉、鉀、鈣等礦物質隨尿排出,因此要補充相應的食物。這些物質必須靠大量飲食攝入才能得以保障。

最好從中年開始進補《黃帝內經》講,男子在40歲以前,精力旺盛,肌肉飽滿,筋骨強健;40歲後則開始出現“腎氣衰”現象。而女子35歲前身體健壯,麵貌嬌嫩,頭發生長很旺盛;35歲後,氣血開始不濟,麵部開始焦枯,頭發開始脫落。因此,正常人進補,男子宜在40歲左右開始,女子宜在35歲左右開始。具體進補方法,本著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可去醫院請中醫師確診屬於哪類症候,再選擇相應的補藥,使補得其所,補而受益。

增加糖類和維生素的攝取多吃蘿卜“冬吃蘿卜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蘿卜具有很強的行氣功能,還有止咳化痰、除燥生津、清涼解毒的功效。

蘿卜可與菊花茶搭配食用,有詩雲“青菜蘿卜糙米飯,瓦壺天水菊花茶”。蘿卜的養生、保健、藥用效應與菊花茶有著相融之處。

233增加糖類的攝取冬季應多吃全麥麵包、稀粥、糕點、蘇打餅幹等糖類物質含量高的食物,既有助於禦寒,又可以振奮情緒。專家建議把麵食、點心類食物當作可以吃的抗抑鬱劑。還可吃複合性的糖類營養品改善心情,效果雖然慢一點,但更合乎健康原則。

增加維生素的攝取冬季缺少蔬菜,容易導致維生素的缺乏,因此飲食中應特別注意增加含維生素C的蔬果,如白蘿卜、胡蘿卜、辣椒、土豆等蔬菜,柑橘、蘋果等水果。還要增加動物肝、瘦肉、鮮魚、蛋類、豆類等食物,以保證身體對維生素A、維生素B2等的需求。

防寒保暖,經常鍛煉注意防寒保暖冬至以後,氣溫比較低,天氣寒冷,尤其是夜晚多在0℃以下,因此白天要及時添加衣服。衣褲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軟寬鬆,不宜穿得過緊,以利於血液循環。夜晚要多蓋棉被,不要開窗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