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的非攻學說,反映小生產者企望過安定生活,反對破壞生產的願望。他雖然不可能認識到戰爭的階級根源,不能科學地區分戰爭的性質,但在“誅”與“攻”的觀念上,也還有一定的原則區別。

墨子還堅決無情地揭發當時戰爭給人民帶來的沉重無盡的災難。

(1)貽誤農時,破壞生產。

(2)搶劫財富,不勞而獲。竊入桃李,搶人犬豕雞豚、牛馬,殺人越貨者,“謂之不義”,攻小國,“入其溝境,刈其莊稼,斬其樹木”,同樣是“不與其勞就其實,以非其所有而取”的不義行為。

(3)殘害無辜,掠民為奴。墨子指出,大國君主命令軍隊攻小國,“民之格者,則逕殺之。不格者,則係操而歸。丈夫以為仆圉胥靡,婦人以為舂酋。”

2.救守:支持防守誅討的正義之戰

墨子“惟非攻,是以講求備禦之法”,從“非攻”出發,《墨子》論述了作為弱小國家如何積極防禦的問題。墨子深知,光講道理,大國君主是不會放棄戰爭的,因而主張“深謀備禦”,以積極防禦製止以大攻小的侵略戰爭。這些研究防禦作戰的論述,集中在《備城門》以下十一篇,形成了一個以城池防守為核心的防禦理論體係,概言之,包括三個方麵內容。

(1)倡導積極準備,力爭做到有備無患。“備者,國之重也。食者,國之寶也;兵者,國之爪也;城者,所以自守也。”“故倉無備粟,不可以待凶饑;庫無備兵,雖有義不能征無義;城廓不備全,不可以自守;必無備慮,不可以應卒。”

(2)“守城者以亟敵為上”的積極防禦指導思想。墨子認為在守城防禦中,應守中有攻,積極殲敵。“延日持久以待救之至”,是下策。“亟傷敵”的具體措施是:利用地形、依托城池,正確布置兵力;以國都為中心,形成邊城、縣邑、國都的多層次縱深防禦,層層阻擊,消耗敵人;頑強堅守與適時出擊結合。

(3)在防禦作戰具體戰法方麵,提出了一整套防禦作戰戰術原則。《備城門》等篇,墨子通過禽滑厘的詢問,對十二種攻城方法一一對以有效防禦。如高臨法、水攻法、穴攻法等,是當時頗為先進的攻城術,墨子對以別具匠心的應對措施,並詳細解說守城器械的製作方法、使用技巧等。

墨子的積極防禦還包括主動地出擊敵人,以最大限度地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墨子。號令》雲:“凡守城者,以亟傷敵為上,其延日持久,以待救之至,明於守者也。能此,乃能守城。”對於來犯之敵,要根據守城的情況主動出擊,不要被動困守,“敵人但至,千丈之城,必郭迎之,主人利。不盡千丈者勿迎也。視敵之居曲眾少而應之,此守城之大體也。其不在此中者,皆心術與人事參之。”墨子主張對潰退之敵要窮追猛打,當敵人潰退時,“則令吾死士左右突門,擊潰師”,“令賁士、主將皆聽城鼓之音而出”。基於此,墨子對儒者“勝不逐奔”的主張提出了批評,他說:“聖將為世除害,興師誅罰,勝將因用儒術令士卒曰:‘毋逐奔,掩函毋射,施則助之胥車’。暴亂之人也得活,天下害不除,是為群殘父母而深賊世也,不義莫大焉。”

作品

墨子博學多才,擅長工巧和製作,他曾製成“木鳶”,據說三天三夜飛在天空沒有掉下來。他還擅長守城技術,其弟子將他的經驗總結成《城守》二十一篇。

墨子還在名辯說方麵有所成就,成為戰國時期名辯思潮的淵源之一。墨子的事跡,在《荀子》、《韓非子》、《莊子》、《呂氏春秋》、《淮南於》等書中有所體現,他的思想主要保存在墨家弟子所編寫的《墨子》一書中。

墨子及墨家學派的著作彙編,在西漢時劉向整理成七十一篇,但六朝以後逐漸流失,現在所傳的《道藏》本共五十三篇,原來都寫墨翟著,但其中也有墨子弟子以及後期墨家的著述資料,這是現在研究墨家學派的主要史籍。按內容,《墨子》一書可分五組:從《親士》到《三辯》七篇為墨子早期著作,其中前三篇摻雜有儒家的理論,應當是墨子早年'習儒者之業,受孔子之術'的痕跡;後四篇主要是尚賢、尚同、天誌、節用、非樂等理論。從《尚賢上》到《非儒下》二十四篇為一組,係統地反映出墨子“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用”、“節葬”、“非樂”、“天誌”、“明鬼”、“非命”十大命題,是《墨子》一書的主體部分,《經》上、下,《經說》上、下及《大取》、《小取》六篇,專說名辯和物理、光學等內容,前人因其稱'經',定為墨翟自著,實際是後期墨家作品,這是研究墨家邏輯思想和科學技術成就的珍貴資料。《耕柱》至《公輸》五篇是墨子言行記錄,體例與《論語》相近,是墨子弟子們輯錄的,也是研究墨子事跡的第一手資料。《備城門》以下到末二十篇(含已佚九篇),專講守城技巧與城防製度,其製度與秦相近,是戰國時期秦國墨者所作,這是研究墨家軍事學術的重要資料。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