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六、以糧易蟲(1 / 1)

從刺史衙門回來,崔曇首難過得吃不下飯。徐氏百般勸慰,他隻是悶聲不語。

當夜,縣丞戈宗遠來訪,關切地問崔曇首去刺史衙門的事。崔曇首支開妻兒,低聲對他講了秋女和蟶妹慘死的經過,說:“我未保護好兩個女孩子,真是愧對亡魂啊。”說著話流下兩行熱淚。

崔曇首拿出調糧單,戈宗遠看了,說:“這是他們的犯罪證據。此單您要收藏好,咱選時機彈劾他。”崔曇首搖搖頭,說:“治蝗前無先例,不知能否成功。這些糧米還是準備救急用吧。”兩人又商議了些治蟲的事,戈宗遠告辭離去。

夜裏下了一場大雨。就在久旱的莊稼煥發生機、開花孕籽的時候,一地跳蝻的翅膀也都快長齊了。蟲口奪糧,刻不容緩。

崔曇首按照蟶妹傳授之法,讓人趕製了一批網袋,令衙役分頭下鄉,發動百姓用捕蝦網或舊蚊帳布依樣製做,抓緊捕蝗蟲。然而,兩天過去了,地裏卻很少有捕蝗蟲的人。百姓們懼怕神靈隻是原因之一。主要原因說蝗蟲是帶翅的,這邊的捕了,那邊的又會飛來。都不願妄費工夫。看著滿地飛蝗,崔曇首的心都要碎了。

這天夜裏,徐氏又在製做捕蟲的網袋。崔曇首看著妻子手中的舊蚊帳布,問她是從何處尋來的。徐氏說:“這是前街一位大娘家的舊蚊帳,我拿一塊新布料換來的。”這話啟發了崔曇首,他一拍大腿站起來,說:“我手中有五千石糧食,用糧食換蝗蟲不是很好的辦法嗎?”說完,急急出門去找戈宗遠。

戈宗遠也認為“以糧易蟲”是好辦法。他沉思片刻,低聲問:“如果章允和陳奉啟想到動用軍糧是犯罪,下令封庫拒付怎麼辦?”崔曇首胸有成竹地說:“你我去取糧他敢拒付,若全縣百姓一起去取,他們是不敢拒付的。”戈宗遠點點頭,二人分頭喊來幾個會寫字的衙役,一起趕製換糧憑證。

大家趕了一夜,製好大量的憑證。天剛放亮,崔曇首召集衙內全部人役,說明用糧食換蝗蟲的辦法。讓大家分頭到鄉下設點收購,誰捕夠五斤蝗蟲,就發一張十斤的糧證。他和戈宗遠為監督,把收來的蝗蟲挖坑深埋。

蝗蟲能換來糧食,一時間全縣男女老少都出動了。懼怕蝗神的人為了換糧,也捕活蝗蟲交來。全縣百姓各出巧招、夜以繼日的捕捉,僅用了幾天工夫,境內的蝗蟲就已經不多了。

莊稼保住了,崔曇首有了笑容。戈宗遠算了算賬,見換蝗蟲所用的糧食還有不少,說:“蝗蟲產了卵,明年還要出蝗蟲。我建議提高蝗蟲的價格,鼓勵百姓徹底滅絕蟲源。今天是‘立秋’,決不能拖到莊稼快成熟的時候還在地裏折騰。”

為了盡快捕完蝗蟲,崔曇首下達肅殺令:從即日起,一斤蝗蟲可換五斤糧食。百姓們奔走相告,捕蟲再掀高潮。就在崔曇首親自指揮尋捕遺漏蝗蟲的時候,幾個百姓氣喘噓噓地跑來,說他妻子徐氏和兒子小隸在北關外被人抓走,還有位衙役被殺死在路上。

原來這幾個百姓正在北關外的地裏尋捕蝗蟲,徐氏和小隸跟著一個衙役也來了。他們剛到地邊,不知從何處竄出幾個人抓住徐氏和小隸。這個衙役高喊著上前救人,被一刀砍倒。幾個百姓聽到喊聲追過來時,這些人已經逃跑了。徐氏和小隸被抓走,那個衙役隻說了“陳主薄”三個字便斷了氣。

崔曇首氣衝腦門,他想找陳奉啟討人,卻不知他躲在何處。想去刺史衙門找章允,又拿不出陳奉啟作案的真憑實據。正在無計可施的時候,一個衙役匆匆來報:“剛才看到陳奉啟和戈宗遠在一起,兩個人從北門進了城。”孫元聽了此話,湊到崔曇首身邊,低聲說:“城門有兵士守護,他們抓的人不會向裏帶。夫人和孩子一定被藏在城外某個地方,咱們趕快四下裏尋找吧。”他不等崔曇首回答,立刻組織百姓分頭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