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動力就有樂趣
在日常工作中,我們常常疲勞。而造成這種疲勞狀態的因素往往是心煩、挫折和抵觸情緒等。
喬瑟夫·巴馬博士在《心理學檔案》發表了一篇實驗報告,闡述了倦怠感是如何導致疲勞的。巴馬克博士要幾個學生通過一係列枯燥無味的試驗,結果學生們都感到不耐煩想瞌睡,並且抱怨頭痛、眼睛疲勞、坐立不安,有些人甚至覺得胃不舒服。難道這些都是“想像”出來的?當然不是。這些學生還做了新陳代謝的檢測,檢測結果表明:當人們感到厭倦的時候,身體血壓和氧的消耗量顯著降低。而當工作較為有趣和富有吸引力時,代謝現象加速。
如果你從事的是腦力工作,使你疲勞的並不是因為已經完成的工作量,反而可能是你沒有做的工作量。舉例來說,上星期的某一天,你的工作老是被打斷,久候的信件沒有回音,約會取消了,一件件的煩事……那天,每樣事都不對勁,你好像什麼事也沒有完成。因此,回家的時候你精疲力竭,頭痛欲裂。
第二天,辦公室裏諸事順利,你比前一天多完成了好幾倍的工作。但是,回家的時候你仍然精力充沛,興致高昂。你一定有過這種經曆。
當我寫這段文字的時候,我剛看了一部重映的音樂喜劇電影《演戲船》。安迪是那艘名叫“棉花號”演戲船的船長。他在頗有哲學味道的插曲中說道:“能夠做自己想做的事,這種人是幸運的。”因為這些人有更多活力,更多的幸福,而又沒有憂慮的疲勞。有興趣就有活力,和嘮叨的妻子或丈夫同行一小段路,要比和知心好友同行10英裏路還累呢。
18世紀以前,馬可斯·奧瑞利亞斯在《沉思錄》中有這麼一句話:“生命是由思想組成的。”這句話在今天也仍然正確無疑。
如果我們每天都抽出一點時間,哪怕隻有幾分鍾,自己跟自己談心,就會對人生有新的認識;每天給自己注入一些積極的思想,你就會活得更加輕鬆。
想些該想的事,會使你的工作變得並不那麼討厭。上司喜歡下屬對工作充滿興趣,那樣才會為他賺更多的錢。但是,我們不用管上司要什麼,我們隻想想對工作感興趣能為我們帶來什麼就可以了。記住,你有一半清醒的時間花在工作上,如果你能從工作中得到快樂,這不但可以免除憂慮,從長遠看,還可能使你得到升遷加薪的機會。縱使不能,它還是可以“減低”疲勞,並且幫助你歡享安閑自在的時光。
大都會生命保險公司在他們的宣傳單上指出:“辛勤工作很少會導致疲勞,尤其是那種經過休息或睡眠之後都不能解除的疲勞——憂慮、緊張、心亂才是導致疲勞的三大原因,而我們卻常常以為是身體或精神的操勞引起的——記住,緊繃的肌肉本身就在工作。所以,放鬆自己吧!節省精力去做更重要的事。”
當你讀到這段話的時候,是不是正對著書本皺眉?你有沒有覺得兩眼間的肌肉緊縮起來?你是不是很輕鬆地坐在椅子上?還是繃緊雙肩?你臉上的肌肉緊不緊張?除非你的全身像隻舊布娃娃一樣鬆弛,否則你現在就是正在製造精神緊張和肌肉緊張。為什麼你在從事腦力工作的時候,會製造出這些不必要的緊張呢?幾乎是全世界的人都相信,工作認不認真,在於你是否有一種努力、辛勞的感覺,否則就不算做得好。於是當我們聚精會神的時候,總是皺著眉頭,繃緊肩膀,我們要肌肉做出努力的工作,其實那與大腦的工作一點也沒有關係。
那麼,什麼才是解除精神疲勞的方法?放鬆!放鬆!再放鬆!要學習在工作的時候讓自己放鬆!
緊張同放鬆都是一種習慣,一種處事的心態,但卻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做同樣一件事情,緊張讓你事倍功半,而放鬆則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麼,你怎麼放鬆自己呢?是從大腦開始?還是從神經開始?都不是,你應該從肌肉開始放鬆。為了說得具體一點,我們假定由眼睛開始,先把這一段文字讀完,然後向後靠,閉上眼睛靜靜地對你的眼睛說:“放鬆,放鬆,不皺眉頭,不皺眉頭,放鬆,放鬆……”你不停地慢慢地重複約一分鍾……現在,你是不是發現兩眼的肌肉開始聽話了?是不是感到有隻手將緊張揮之而去?不錯,這一效果近乎神奇。但就在剛才經過的一分鍾裏,你已窺知了自我放鬆的秘訣與奧妙。這種方法同樣可用於頸部、臉上的肌肉、雙肩或整個身體。但是,最重要的器官還是在眼睛。
著名小說家碧姬·鮑姆說,小時候,她摔跤傷了膝部和腕部,有個老人把她扶起,這老人當過馬戲班的小醜,一麵幫她撣掉身上的灰上,一麵說:“你之所以會受傷,是因為你不懂得怎樣放鬆自己,你要把自己當成一隻舊襪子一樣鬆弛。過來我教你怎麼做。”
老人教碧姬和其他小孩子怎麼跌倒,怎麼前翻滾、後翻滾。他不停地叮嚀:“把自己想像成一隻鬆垮垮的舊襪子,你就一定會鬆弛下來!”
要做到放鬆很簡單,你隨時可以放鬆自己,根本沒有必要刻意去做什麼。概括而論,可以做到以下幾點:
1.隨時保持輕鬆,讓身體像隻舊襪子一樣鬆弛。在辦公桌上就放著一隻褐色的襪子,好隨時提醒自己。如果找不到襪子,看看貓也可以。你見過睡在陽光底下的貓嗎?它全身軟綿綿的,就像泡濕的報紙。懂得一點瑜珈術的人也說過,要想精通“鬆弛術”,就要學學懶貓。我從未見過疲倦的貓,或精神崩潰、憂慮、胃潰瘍而大受折磨的貓。
2.盡量在舒適的情況下工作。記住,身體的緊張會導致肩痛和精神疲勞。
3.每天自省四五次。並且自問:“我做事有沒有講求效率?有沒有讓肌肉做不必要的操勞?”這樣會使你養成一種自我放鬆的習慣。
4.每天晚上再做一次總的反省。想想看:“我感覺有多累?如果我覺得累,那不是因為勞心的緣故,而是我工作的方法不對!”
發展出溫暖的關係
無論何時何處,我們都要與周圍的人群建立深厚的友誼,因為它會像你的左右手一樣,幫你完成許多事情,使你獲益。
一年前,我的一位朋友失去了自己的丈夫,她悲痛欲絕,自那以後,她便和成千上萬失去親人的人一樣,陷入了一種孤獨與痛苦之中。“我該幹些什麼呢?”在她丈夫離開她近一個月之後的一天晚上,她跑來向好友求助,“我將住到何處?我還有幸福的日子嗎?”友人極力向她解釋,她的焦慮是因為自己身處不幸的遭遇所引起的。讓我們麵對現實。無論是丈夫死了,或太太過世,活著的人都有權利再快樂地活下去。但是,他們必須了解:幸福並不是靠別人來布施,而是要自己去贏取別人對你的需求和喜愛。
她的丈夫曾是她生活的重心,也是她最為關愛的人,但這一切全都過去了。幸好她一直有個嗜好,便是畫圖。她十分喜歡水彩畫,現在更成了她精神的寄托。她忙著作畫,同時結交了一些朋友,哀傷的情緒逐漸平息。而且由於努力作畫的結果,她開創了自己的事業,使自己的經濟能完全獨立。
許多寂寞孤獨的人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他們不了解愛和友誼並非是從天而降的禮物。一個人要想受到他人的歡迎,或被人接納,一定要付出許多努力和代價。要想讓別人喜歡我們,的確需要盡點心力。她開始成為大家歡迎的對象,不但時有朋友邀請她吃晚餐,參加各式各樣的聚會,並且還在社區舉辦畫展,處處都給人留下美好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