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謀略十三 做好每一件事(2 / 3)

查斯特·菲爾德爵士說:從一個易於成功的“對象”開始,成功就顯得容易了。放棄那些遙遠而美麗的目標,選擇伸手可及的目標

一個年輕人在逛集市的時候,看見一位老人擺了個撈魚的攤子,他向有意者提供漁網,撈起來的魚歸撈魚人所有。這個年輕人一時童心大發,蹲下去撈起魚來,他一連撈碎了三隻網,一條小魚也未撈到,見老人眯著眼看自己的蠢樣、心中似乎暗自竊笑,他便不耐煩地說:“老板,你這網子做得太薄了,幾乎一碰到水就破了,那些魚又怎麼撈得起來呢?”

老人回答說:“年輕人,看你也是念過書的人,怎麼也不懂呢?當你心中生意念想撈起你認為最美的魚時,你打量過你手中所握的漁網是否真有那能耐嗎?追求不是件壞事,但是要懂得了解你自己呀!”

“可是我還是覺得你的網太薄,根本撈不起魚。”

“年輕人,你還不懂得撈魚的哲學吧!這和眾人所追求的事業、愛情、金錢都是一樣的。當你沉迷於眼前目標之際,你衡量過自己的實力嗎?”

查斯特·菲爾德爵士指出:目標越大,得失越大,挫折感也就越大。人生之苦不都是這樣嗎?也許你該放棄那些大而美麗的目標,選擇伸手可及的目標吧!人應該務實一點!企望著遙不可及的事物,不如把宏大的計劃分成幾段,從容易的著手,一步步達到自己的目的。分段實現大目標

1984年,在東京國際馬拉鬆邀請賽中,名不見經傳的日本選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奪得了世界冠軍。當記者問他憑什麼取得如此驚人的成績時,他說了這麼一句話:憑智慧戰勝對手。

當時許多人認為這個暫時領先的矮個子選手隻是偶然領先,最終將被淘汰。馬拉鬆主要是考察一個人的體力和耐力。隻要身體素質好又有耐性就有望奪冠,爆發力和速度都在其次,說用智慧取勝確實有點勉強。

兩年後,意大利國際馬拉鬆邀請賽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米蘭舉行,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參加比賽。這一次,他又獲得了世界冠軍。記者又請他談談經驗。

山田本一性情木訥,不善言談,回答的仍是上次那句話:用智慧戰勝對手。這回記者在報紙上沒再挖苦他,但對他所謂的智慧迷惑不解。

10年後,這個謎終於被解開了,他在他的自傳中是這麼說的:

每次比賽之前,我都要乘車把比賽的線路仔細地看一遍,並把沿途比較醒目的標誌畫下來,比如第一個標誌是銀行;第二個標誌是一棵大樹;第三個標誌是一座紅房子……這樣一直畫到賽程的終點。比賽開始後,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奮力向第一個目標衝去,等到達第一個目標後,我又以同樣的速度向第二個目標衝去。40多公裏的賽程,就被我分解成這麼幾個小目標輕鬆地跑完了。起初,我並不懂這樣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標定在40公裏外終點線上的那麵旗幟上,結果我跑到十幾公裏時就疲憊不堪了,我被前麵那段遙遠的路程給嚇倒了。逐步完成“次目標”

報紙上曾經報道一位擁有100萬美元的富翁,原來卻是一位乞丐。在我們心中難免懷疑:依靠人們施舍一分、一角的人,為何卻擁有如此巨額存款?事實上,這些存款當然並非憑空得來,而是由一點點小額存款累聚而成。一分到十元,到千元,到萬元,到百萬,就這麼積聚而成。若想靠乞討很快存滿100萬美元,那是幾乎不可能的。

有理智的人,為了實現心中的目標總是會設定“次目標。”他們懂得循序漸進的道理,想“一口吃成個胖子”是不可能的。若設定“次目標”便可較快獲得令人滿意的成績。能逐步完成“次目標”,心理上的壓力也會隨之減小,主目標總有一天也能完成。

曾經有一位63歲的老人從紐約市步行到了佛羅裏達州的邁阿密市。經過長途跋涉,克服了重重困難,她到達了邁阿密市。在那兒,有位記者采訪了她。記者想知道,這路途中的艱難是否曾經嚇倒過她?她是如何鼓起勇氣,徒步旅行的?

老人答道:“走一步路是不需要勇氣的,我所做的就是這樣。我先走了一步,接著再走一步,然後再一步,我就到了這裏。”

是的,做任何事,隻要你邁出了第一步,然後再一步步地走下去,你就會逐漸靠近你的目的地。如果你知道你的具體的目的地,而且向它邁出了第一步,你便走上了成功之路!

我們都知道,如果一個人從事某種工作之前寫下自己的目標,他將比別人更容易成功。

在目標設定方麵,查斯特·菲爾德爵士主張采取小步驟進行活動,而不是邁開大步向前。他強調,每個人都應該有偉大的長遠夢想和希望,然而,對於目標設定,他建議人們做一個不太成功的人,而不是過度成功的人,也就是說,采取初級步驟。例如,如果你最終想減重50磅,擁有健美的身材,他們會推薦你先減重20磅,而不是試圖向前邁出一大步,一下子減重55磅;不是去健身房一個小時,而是隻去20分鍾。換句話說,設定一個不太成功的目標,然後迫使自己堅持它。這樣你就不會覺得壓力太大,而是覺得能夠應付。由於覺得自己能夠應付,你會發現自己渴望去健身房,或做生活中其他需要你做或改變的事情。總之,擁有宏偉的大膽的夢想,然後每天做一點事情,也就是說,用小步而不是邁大步越過懸崖。設定可達到的每日目標,這樣,當你實現目標後,就會有一種積極的強化力量幫助你沿著通向遠大目標的道路不斷前進。專注於目標,一次做好一件事

1.一次做好一件事情的人比同時涉獵多個領域的人要好得多

在太多的領域內都付出努力,我們就難免會分散精力,阻礙進步,最終一事無成。18世紀早期就讀於牛津大學的聖·裏奧納多在一次給校友福韋爾·柏克斯頓爵士的信中談到他的學習方法,並解釋自己成功的秘密。他說:“開始學法律時,我決心吸收每一點獲取的知識,並使之同化為自己的一部分。在一件事沒有充分了解清楚之前,我絕不會開始學習另一件事情。我的許多競爭對手在一天內讀的東西我得花一星期時間才能讀完。而一年後,這些東西我依然記憶猶新,但是他們卻早已忘得一幹二淨了。”

查斯特.菲爾德爵士說:“在對有價值目標的追求中,堅忍不拔的決心是一切真正偉大品格的基礎。”充沛的精力會讓人有能力克服艱難險阻,完成單調乏味的工作,忍受其中瑣碎而又枯燥的細節,從而使他順利通過人生的每一驛站。在這個過程中,正是由於各種令人沮喪和危險的磨煉,才造就了天才。任何一件事情,對目標的追求是成功的基礎和保證。目標不僅產生了實現它的能力,而且產生了充滿活力、不屈不撓為之奮鬥的意誌。因此,意誌力可以定義為一個人性格特征中的核心力量,概而言之,意誌力就是人本身。它是人的行動的驅動器,是人的各種努力的靈魂。真正的希望以它為基礎,而且,它就是使現實生活絢麗多姿的希望。在伯特爾修道院鐫刻著一條關於破碎的頭盔的格言:“希望就是我的力量”,這條格言似乎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

對於年輕人來說,如果他們的願望和要求不能及時地付諸行動和成為事實,那麼就會引起他們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但是,目標的實現,正像許多人所做的那樣,不僅需要耐心的等待,而且還必須堅持不懈地奮鬥和百折不撓地拚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