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討厭你的人交往
不要在別人麵前表現出高人一等、知識淵博。即使你真的見多識廣,也不要表現出來,否則,沒有人願與你交往,因為與你在一起他會覺得自卑。有時候,作出讓步是最好的選擇。
如果你有55%的勝算把握,大可以到華爾街證券市場賺個100萬元,如果沒這個把握,你憑什麼說別人錯了?
而如果你告訴他,他錯了,你以為他會同意你嗎?絕不會!因為你直接打擊了他的智慧、判斷力、榮耀和自尊心。
300多年以前意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說:“你不可能教會一個人任何事情,你隻能幫助他自己學會這件事情。”正如英國19世紀政治家查士德·斐爾爵士對他的兒子所說的:“如果可能的話,要比別人聰明,卻不要告訴人家你比他聰明。”
我不能奢望比蘇格拉底更高明,因此我不再告訴別人他們錯了。我發現,這麼做會有收獲。
如果有人說了一句你認為錯誤的話——是的,即使你知道是錯的——你這麼說不更好嗎:“晤,是這樣的!我倒另有一種想法,但也許不對。我常常會弄錯,如果我弄錯了,我很願意被糾正過來。我們來看看問題的所在吧。”
不管什麼時候,什麼場合,適當地作出讓步很重要。如果你表現得太與眾不同,隻能引發別人對你的不滿,甚至是嫉妒。我們有時會在毫無抗拒或熱情淹沒的情形下改變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有人直接說我們錯了,反而會使我們遷怒對方,更固執己見……“我的”這個簡單的詞,是做人處世關係中最重要的,妥善運用這兩個字才是智慧之源。不論說“我的”晚餐,“我的”狗,“我的”房子,“我的”父親,“我的”國家或“我的”上帝,都具備相同的力量。我們不但不喜歡說我的表不準,或我的車太破舊,也討厭別人糾正我們對火車的知識、青黴素的藥效或愛新覺羅‘玄燁生卒年月的錯誤……我們願意繼續相信以往慣於相信的事,而如果我們所相信的事遭到了懷疑,我們就會找許多借口為自己信念辯護。結果呢,多數我們所謂的推理,變成找借口來繼續相信我們早已相信的事物。
傑出的心理學家卡爾·羅吉斯在他的《如何做人》一書中寫道:
當我嚐試去了解別人的時候,我發現這真是太有價值了。我這樣說,你或許會覺得很奇怪。我們真的有必要這樣做嗎?我認為這是有必要的。在我們聽別人說話的時候,大部分的反應是評估或判斷,而不是試著了解這些話。在別人述說某種感覺、態度或信念的時候,我們幾乎立刻傾向於判定“說得不錯”,或“真是好笑”,“這不正常嗎”,“這不合道理”,“這不正確”,“這不太好”。我們很少讓自己確定地去了解這些話對其他人具有什麼樣的意義。
當我們錯的時候也許會對自己承認。而如果對方處理得很巧妙而且和善可親,我們也會對別人承認,甚至以自己的坦白率直而自豪。
假如你想精於處事之道,獲得一些為人處事的方法,不妨看一看富蘭克林的自傳。
在這本自傳中,富蘭克林敘述他如何克服好辯的壞習慣,使他成為美國曆史上最能幹、最和善、最圓滑的外交家。
當富蘭克林還是個年輕人時,有一天,一位教友會的老朋友把他叫到一旁,尖刻地訓斥了他一頓,情形大致如下:“班,你真是無可救藥。你已經打擊了每一位和你意見不同的人。你的意見變得太珍貴了,弄得沒有人承受得起。你的朋友發覺,如果你不在場,他們會自在得多。你知道的太多了,沒有人能再教你什麼,沒有人打算告訴你些什麼,因為那樣會吃力不討好,又弄得不愉快。因此你不可能再吸收新知識了,但你的知識又很有限。”
富蘭克林接受了那次教訓。他已經夠成熟、夠明智,以致能領悟也能發覺他正麵臨社交失敗的命運,他立即改掉傲慢、粗野的習性。“我立下一條規矩”,富蘭克林說,“絕不正麵反對別人的意見,也不準自己武斷。我甚至不允許自己在文字或語言上措辭太肯定。我不說‘當然’、‘無疑’等,而改用‘我想’、‘我假設,,或‘我想像’一件事該這樣或那樣;或者‘目前我看來是如此,。當別人陳述一件我不以為然的事時,我絕不立刻駁斥他,或立即指正他的錯誤。我會在回答的時候,表示在某些條件和情況下,他的意見沒有錯,但在目前這件事上,看來好像稍有兩樣等等。我很快就領會到改變態度的收獲;凡是我參與的談話,氣氛都融洽得多了。我以謙虛的態度來表達自己的意見,不但容易被接受,更會減少一些衝突;我發現自己有錯時,也沒有什麼難堪的場麵,而我碰巧是對的時候,更能使對方不固執己見而讚同我。我一開始采用這套方法時,確實覺得和我的本性相衝突,但久而久之就越變越容易,越像我的習慣了,而也許50年來,沒有人聽我講過些什麼太武斷的話。(我正直品性下的)這個習慣,是我在提出新法案或修改舊條文時,能得到同胞重視,並且在成為民眾協會的一員後,能有相當影響力的重要原因;因為我並不善於辭令,更談不上雄辯,遣詞用字也很遲疑,還會說錯話;但一般來說,我的意見還是得到廣泛的支持。”
在耶穌出生的兩千年前,埃及阿克圖國王,給予他兒子一些精明的忠告。今天我們極為需要這項忠告。四千年前的一天下午,阿克圖國王在酒宴中說:“圓滑一點,它可使你予求予取。”
換句話說,不要跟你的老板、顧客、丈夫,或對手爭辯。即使他錯了,也不要刺激他,但要運用一點外交手腕。
不要自作聰明
我們要謙虛地對待身邊的人和事,給別人一個發言的機會,不要總是自吹自擂,否則你將與人群脫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