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盡千辛萬苦,我的入學考試終於結束了,我隨時可以去德克利夫學院求學。不過,親友們都建議,入學之前最好再由基思先生輔導一年。所以,直到一九零零年,我的大學夢才成為現實。
進德克利夫學院第一天的情景如今仍清晰如昨。這一天在我的一生中意義非凡,對此我曾經懷抱著無數美好的期望。我也知道,仍會有障礙重重,但我決心要克服它。我牢記一句羅馬名言:“被驅逐出羅馬,隻不過是生活於羅馬之外而已。”我不就是無法踏上尋求知識的坦途,而不得不去走那條荒涼崎嶇的小路嗎?我也同樣明白,在大學裏,我將有充足的機會和那些像我一樣思考、愛憎和奮鬥的女孩們一起奮進。
我滿腔熱忱地開始了大學生活。在我麵前的,是一個正敞開大門陽光明媚的新世界。我相信自己可以把握自己的命運,並擁有同樣自由的心靈。內心世界裏的萬事萬物,其喜怒哀樂應該是真實世界生動形象的投影。在我看來,大學的講堂裏應該洋溢著偉人先哲的光輝思想,教授則是智慧的代言人。
然而很快,我發現大學遠不是我所想像的美好。許多年少幼稚的夢想也慢慢變得不那麼美麗動人了,我漸漸發現上大學也有其不利之處。
首先,讓我感觸最深的是無暇思考或靜省。以前,我常常獨自靜坐,聆聽從心靈深處發出的美妙音樂。這音樂隻有在心神清靜時才能聽到。這時候,我喜愛的詩人吟誦出的詩句撥動了我那久久平靜的心弦。而現在,人們進大學好像隻是為了學習,而不是思考。進入大學之門後,就將許多無限美好的樂趣——靜外、遊玩和想像——連同那無言靜聽的鬆樹一起棄之門外了。也許,我應該這樣來安慰自己:現在的忙碌是為了將來的享受,但我是個無長遠打算的人,寧願盡享眼前的快樂而不願未雨綢繆。
大學第一年課程有法文、德文、曆史、英語寫作和英國文學。法文方麵,我欣賞了高乃依、莫裏哀、拉辛、阿爾弗、雷德·德米塞和聖·貝夫等名家的作品;德文方麵讀了歌德和席勒的作品。我很快就把從羅馬帝國的滅亡到十八世紀的曆史瀏覽了一遍;在英國文學方麵,用批判的視角研讀了彌爾頓的詩歌和他的《阿羅派第卡》。
我也常懷疑自己是如何克服進入大學後的種種實際困難的。在教室裏,我獨自一個人,教授好像遠在天際不可及,莎莉文盡量將教授講課的內容快速全麵地拚寫在我的手上。然而在匆忙之中,老師的授課特點卻無從把握。對於那些急速地拚寫到我手上的字,我就好像追逐野兔的獵犬,常常顧此失彼。在這方麵,那些記筆記的女生並不比我好多少。一個人忙於一邊機械地聽講,一邊急匆匆地記,是不可能完全吸收乃至消化講課的主題或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
課堂上我無法記筆記,因為我的手正忙於聽講。總是在回家後,才可以馬上記下腦子裏記得的內容。我做練習和每天的短篇作文、評論、小測驗、期中考試及期末考試等,全部借助打字機完成。在我開始學習拉丁文韻律時,我自己設計了一套能說明詩的格律和音韻的符號,並詳細解釋給老師聽。
我使用的打字機是漢蒙能德牌的,因這它最能配合我的特殊需要。這種打字機可以使用活動字板,一部打字機匹配好幾套活字板,有希臘文、法文或數學符號的,可根據每個人的需要而定。若是沒有它,真的不知道怎樣完成大學的學業。
我所學習的各種教材很少有盲文本的,故而,必須請別人將內容拚寫在我手中,相應地預習功課的時間也就要比別的同學長得多。有時,一些小細節就要付出很大的心血,不免煩躁。一想到我不得不花費好幾個小時才能讀短短的幾個章節,而其他同學都在外麵遊戲、唱歌、跳舞,更覺得難以忍受。不過很快我就能再次振奮精神,把這些抱怨拋到腦後。因為一個人真正要得到知識,就必須獨自去攀登奇山險峰。既然人生的道路上是沒有任何捷徑的,我就必須安心走自己的坎坷曲折的小路。我失敗過好幾次,跌倒,爬不上去,碰到預料不到的障礙就發脾氣,接著又克製自己的情緒,接著再向前跋涉。每得到一點進步,便受到了一份鼓舞。我的心越來越有力量,奮勇攀登,漸入佳境。每次鬥爭都是一次勝利,再加一把勁兒,我就能抵達光明的雲端、藍天的深處——我希望的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