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走向發明之路(1 / 3)

四處流浪的愛迪生終於回了家,他也對母親說了不再走的話,可他那顆永不滿足現狀的心卻在時時跳躍著。

戰爭雖然結束了,可地方上仍亂得厲害,各種秩序都有待恢複。愛迪生回家不長時間,地方當局借口軍用,強迫他們搬家。此時此刻,哪裏去找合適的房子呢?一家人隻好擠到了一個多年的老朋友家裏。

在外流浪多年的愛迪生把平日掙的錢都買了實驗工具和機械,所以他沒有什麼積蓄。自己是一個長大成人的年輕人了,看到兩位老人日夜焦慮,一天天瘦下來,愛迪生的心就像在油鍋裏煎熬著。他偷偷地寫了封信,寄給波士頓的一個朋友亞當斯,問那邊是否可以找到工作。

他決定繼續出外流浪,繼續跟殘酷的生活鬥爭下去。

亞當斯是愛迪生在辛辛那提的同事。小夥子比愛迪生長幾歲。當時在工作單位裏就數他倆最要好。後來,兩個好朋友,同時離開辛辛那提,亞當斯去了波士頓,在聯邦西部電報公司波士頓分公司一直工作到現在。

亞當斯接到愛迪生的信後,知道好朋友困在家中,想出來工作。他趕緊拿著信,來見密立根。

密立根是公司的經理,是個有真才實學的老頭兒。他有魄力,有遠見,講求實際,從不喜歡徒有虛名的東西。所以,他手下的職員都能勤勤懇懇、埋頭苦幹。

亞當斯見到經理,把好朋友要求職的事說了,然後遞上愛迪生的那封信。

密立根打開信一看,馬上被信中那獨一無二的字體吸引了。隻見字體清晰端正,一絲不苟,簡直跟印刷體一般。他不由地問道:“他抄起電報來,也能用這種字體,寫得這麼整齊嗎?”

亞當斯畢恭畢敬地回答道:“不瞞您說,經理,這是他的拿手好戲。別看寫得一筆一畫,工整得出奇,寫起來速度快著呢。”

密立根笑著:“那豈不成了神人啦?”

亞當斯一本正經地說:“這都是真的。此人在咱們公司的印的安納波裏分公司當二級報務員的時候,就因為抄報質量高,公司還把他抄下的報文公開展覽過。後來他又到了咱們公司的辛辛那提分公司,馬上又被提升為一級報務員。”

密立根經理聽他這麼一說,馬上下定了決心,說:“好,我相信你,你寫信叫他來吧。”

愛迪生接到了朋友要他火速趕往波士頓的信後,他說服了年邁的父母,立即啟程了。

此時,正值數九隆冬季節,愛迪生穿著他那件皺皺巴巴的薄罩衣,凍得簌簌發抖。好幾年了,他把他的錢都用在了實驗和研究上,從來舍不得買一件像樣的衣服。

更沒想到的是,愛迪生坐的這列火車,在途中遇上了暴風雪,呼嘯的大雪封閉了鐵路,火車不得已中途停車,耽擱了三天。

氣溫降到了零下16度,就是穿著棉大衣的人都有些凍僵了。可愛迪生卻不以為然,反而和其他的男乘客一起走出車廂,用鐵鍬清除埋沒了鐵路的積雪。

一路上的饑寒交迫並沒削弱愛迪生的鬥誌,堅定的信念鼓舞著他,那就是:一定要再去搞實驗,把那些朝思暮想的發明變成現實。

波士頓終於到了,愛迪生第一個衝出了車站。

波士頓同休倫港真是不同,大街上人來車往,人們的衣著也很時髦,明顯地顯出城裏人生活的優越感。

“來了個肮髒的鄉下佬,在鄉鎮也許是個不錯的電報技師,在波士頓這樣大的城市可就不那麼簡單了。”公司裏的人看到愛迪生這副打扮,都懷疑他的能力,都等著看一會兒經理怎麼考他。

冬天的黃昏,夜幕降臨得特別早。不過五點多鍾,太陽已經落下西山,殘留著一抹暗紅。天色開始黑起來了,屋子裏也掌上了燈,聯邦西部電報公司波士頓分公司報務室內人聲嘈雜,煙霧騰騰,顯得分外熱鬧。

有人擔心地說:“不知道亞當斯的好朋友,能經得住這次考驗不?”

有人接著說:“就是經得住,他也夠嗆。經理全都布置過了,待會兒對方發報的是第一快手,發過來的又是一份特別長的新聞電稿。”

經理帶領愛迪生進來了,亞當斯在後頭跟著。整個報務室頓時沉浸於靜寂之中,空氣也顯得緊張起來。

“現在,就請你開始收由紐約拍來的新聞電訊,”經理對愛迪生說。

“當然可以,先生。”

愛迪生說著便坐到工作台前接收《波士頓先驅報》將要刊登的一份專題報道。當然,他並不知道發報者是紐約方麵的一位高手,並且還有意要捉弄他。

紐約的報務員開始時拍發較緩,後來逐漸加快速度。因此,愛迪生在接收過程中也相應縮小著他的字體。他估計,自己可以用這種小體字每分鍾寫到55個字,這樣就超過了一般人所能發出的速度。

愛迪生說:

紐約的報務員漸漸提高了效率,我便相應地調整著自己的書寫速度。這使我的對手急躁起來,他拿出了最大的力量,然而,不久就達到了頂點。這時,我抬起頭,發現所有的報務員都在我的身後觀看,他們的臉上露出興奮的樣子,覺得十分有趣。這時,我才明白他們是在試探我。我不動聲色,穩穩當當地繼續抄報,甚至故意在空段時間削削鉛筆,以顯示一下自己。不一會,紐約的電報員開始出現錯字了,有時還把單詞發成了串,並接連失去信號的節奏。但是,對於接收這種電文,我早有領教,因此我毫不慌亂。最後,我認為這場玩笑該結束了,收完專題報道之後,我就一聲不吭地打開發報機,向對方示意:“喂,年輕人,該收場了吧。”

愛迪生贏得了這場戰鬥的勝利。在旁邊觀看的人,都驚得目瞪口呆。因為,在紐約拍發電報的人,是被稱為紐約天字第一號的名電報技師。

亞當斯頭一個搶上去,向好朋友表示衷心的祝賀。接著,圍觀的同行們都伸出熱情的手把愛迪生圍在了當中,熱烈地寒暄著。

經理密立根拿著愛迪生抄下的電文,看得愛不釋手。心裏不住地讚歎著:“跟信上寫的一模一樣。這麼漂亮的抄文以前沒見過,這麼優秀的報務員也是頭一回碰到啊!”

經過這次“考試”,密立根就對愛迪生特別注意起來。他發現小夥子少言寡語、踏踏實實的,一個人悄悄地琢磨二重發報機,更覺他是報務員裏的尖子。他鼓勵愛迪生說:“大膽試吧,小夥子,我再通知紐約一聲,揀比較空的時間,讓你利用他們這條線搞二重發報試驗。”

從此,愛迪生的鑽勁更大了,一撂下正常的工作,就研究他的二重發報試驗。他夜以繼日地進行試驗,不知熬過了多少個日日夜夜,經曆了多少個的白天,終於在這年年初,當波士頓的春雪還未完全融化的時候,試製成了一架二重發報機。當地的報紙立即用重要的版麵,刊登了這條消息,專業性的《電報雜誌》也以《愛迪生君與二重發報法的發明》為題,發表了評論。大家一致認為,這項發明非常重要,是電報史上一樁極有意義的大事。

二重發報機的發明,在電報發展史上是件大事,在愛迪生的個人生活中,也是個重要的轉折點。從此,他的心裏有了奔頭,不管看書還是搞實驗,都更加勤奮了。

他的學習之所以抓得更緊,部分原因是波士頓的環境所致。波士頓與他過去工作過的中西部截然不同,這裏學術氣氛極盛。他買了一本法拉第的《電學試驗》,這本書上有關電的知識比他讀過的所有書籍都更翔實,它所闡述的電報業發展的理論基礎,使愛迪生受到極大的啟發。

那一時期,對電的重要應用,就是電報。而且電報的價值,已在內戰和戰後各大企業激烈的競爭中得到了確認。當時,電報技術還隻處於剛剛發展時期,在人們的心目中,一種強烈的信念正在形成。那就是:這種新的技術應該繼續發展,改進,並擴大其使用範圍。電報的神奇功能吸引了人們,在以前,無論如何他們也不敢想象幾百英裏內的地方,會在一瞬間聯係上。

對於想擴大電報應用範圍的人來說,波士頓是他們的研究中心。愛迪生恰好身處其中,波士頓當然也是他的理想之地。他精力充沛,利用空閑時間走訪了波士頓的許多工廠。其中包括亞曆山大·格雷厄姆·貝爾電話的最初製造商——著名的查爾斯·威廉姆斯所擁有的工廠。然後,他選定了這家工廠,一頭紮了進去,又去搞他的新設想了。

亞當斯好久沒有見到愛迪生了,倆人一個日班,一個夜班,況且,愛迪生下班,就往電器廠跑。亞當斯心想:“這家夥準是又在搞什麼新玩意了。”

光陰似箭,眼看又要入冬了。忽然有一日,愛迪生匆匆趕來,悄聲對亞當斯說:“我想辭了工作,往後專門搞試驗,搞發明。”

亞當斯想了想,又問:“最近,你在人家工廠忙什麼?”

“選票記錄機。”說著,愛迪生拉著朋友向工廠走去。

城裏依然是那麼熱鬧,人來人往,車水馬龍,掀起一陣陣的塵土。愛迪生兩手插在褲袋裏,弓起肩膀,縮著脖子,隻顧往前衝。他衣衫單薄,身上冷得瑟瑟發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