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6年的春天來到了。冰雪消融,草木吐翠,溫暖的陽光普照著城市、鄉村。在這充滿希望的初春季節裏,人們都在編織著各種不同的夢,愛迪生站在門羅公園的一座小山頭上,望著正在施工的工地,臉上露出充滿信心的微笑。
在門羅公園,愛迪生請了各種專業人才一起工作,其中有不少通曉基礎科學的專家。他們在愛迪生的統一領導下,分工合作,集體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這個研究所,後來成了美國許多大型工業研究機構的前驅,對美國重視實用科學研究傳統的形成產生了重要影響。
在門羅研究所裏誕生的第一項發明——愛迪生炭精送話機,是改進貝爾電話的成果。
貝爾是波士頓大學聲音生物學教授。他與自己的一個聾人學生相愛以後,開始研究機械發聲原理。貝爾認為,如果聲波的震動可以轉換成震蕩電流,那麼就有可能使震蕩的電流恢複為聲波。他在1876年申請了根據這種原理製作的裝置的專利。兩個月後,他在波士頓的美國藝術與科學研究院大會上宣讀了這篇論文,論文立刻驚動了電報公司。他們馬上意識到這對自己是一種威脅。
正當貝爾在為推廣電話到處奔走之時,愛迪生也開始留意電話了。貝爾發明的電話有個明顯的缺點,就是送話器靈敏度不高,通話的時候雙方都必須大喊大叫,相當吃力。所以,許多人都懷疑,貝爾的電話到底有多大實用價值,以至於電話推廣得很慢。
“不能實際應用,那是不行的!”愛迪生說。
愛迪生開始組織人員進行反複的研究,改進貝爾發明的電話機的性能。愛迪生說:
我製作了一種發送機,內有一個半導體圓扣,兩麵用鉑盤夾著,整個裝置是放在一種類似杯狀的小型容器的殼內。半導體扣狀物與鉑盤的連接,是通過在一隻直徑1.3厘米,長2.5厘米的橡膠筒上加壓完成的。橡膠筒被固定在膜上,緊靠外麵的鉑盤。這樣,膜的震動就對鉑盤造成了一定的壓力,從而也就改變了處於初級圈之中的半導體扣狀物的阻值。
最後,他又從油燈上取下燈黑,製成了一隻小盤。
用這種物質製成的小盤裝在電話裏,產生了極佳的效果,它發音清晰,音量比使用電磁原理製造的電話大數倍。
愛迪生的這個送話裝置,具有明顯的優越性,在紐約至費城170公裏長的一段線路上得到了充分的說明。這條線路穿過了五條小河,在紐約市的一端,還要從地下經過,這樣才能與聯邦西部公司總部連接。並且在沿途有無數條其他的線路與之交錯,但愛迪生的表演看來還是十分成功的,另一端的聲音清晰地傳了過來,就連耳朵背的愛迪生也能聽得一清二楚。很快,這種話筒暢銷全國各地,就連英國人也到美國來購買這種話筒。
1877年4月,愛迪生申報了炭阻電話送話器的基礎專利。雖說當時的法律遲遲沒予承認,但聯邦西部公司還是不失時機地將炭阻話筒技術買了下來。愛迪生自認為這項技術可值25000美元。可公司的老板出了10萬美元。結果,雖然貝爾博得了發明者的美名,可愛迪生卻得到了10萬美元的實際好處。
愛迪生在發明電話機的同時還研製了擴音器。可由於工作過於繁忙,中間停了下來,結果美國的休斯先生首先取得了專利。
溫度計也是這個時候發明的,那是愛迪生在研究碳的時候,利用它的特性製造出來的。此時已29歲的愛迪生已完全熱衷於他的發明創造了。
愛迪生的一位同事說:
愛迪生睡覺,不分時間,不分地點,什麼都可以當床。我曾見他用手作枕頭睡在一張工作台上;還見過他兩腳架在辦公桌上睡在椅子裏;有時他也穿著衣服睡在小床上。還有一次我見他一連睡了36個小時,中間隻醒來一個小時,吃了一大塊牛排和一些土豆、餡餅,抽了一支雪茄。此外,他還有站著睡覺的時候。
有時,愛迪生不用枕頭,而是墊一本化學辭典,等醒來時,立刻就有許多新的設想,所以人們說他在睡覺的過程中也吸收著辭典裏的知識。
愛迪生的吃飯時間從不固定,常常是半夜才用晚餐。許多來訪的人,對愛迪生不講究的膳食招待感到吃驚。威廉·普利斯在1877年5月18日的日記裏寫道:“我在一個叫門羅公園的地方和愛迪生共度了酷熱的一天——他是一位出色的電工——我們對那裏的儀器進行了試驗和檢查。吃飯時,他為我提供的竟是生火腿、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