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中華文明星光燦爛(2 / 2)

治國興邦是文明,救死扶傷也是文明,它攸關上自帝胄下至黎民的生命,中華醫藥也繁星照耀華夏宇空。東漢末年,我國誕生了三位傑出醫學家,史稱"建安三神醫"。其中,董奉隱居廬山,留下了膾炙人口的杏林佳話;張仲景撰寫《傷寒雜病論》,理法謹嚴,被後世譽為"醫聖";而華佗則深入民間,足跡遍於中原大地和江淮平原。華佗在內、外、婦、兒各科臨證診治中,創造了許多醫學奇跡,尤其以創麻沸散(臨床麻醉藥)、行剖腹術聞名於世。後世每以"華佗再世"、"元化重生"稱譽。《後漢書》和《三國誌》均為華佗專門立傳。

文字是文明的標誌,文字成為藝術更是文明中的奇葩。中華文明因漢字而有一獨創,這就是書法,被譽為"世界上最高的藝術"。秦王朝以前的書法家都沒有留下姓名,曆史進入魏晉南北朝,書法大家蔡邕、鍾繇、衛鑠、張芝等進入人們的視野,特別是出現了被推崇為"書聖"的王羲之。羲之學書少從叔父,後又師從衛夫人,得見漢魏以來諸名家書法,草書學張芝,正書學鍾繇,筆勢開放俊明,結構嚴謹。唐太宗視為國寶,號召天下臨摹他的字體,其書法成為代替漢魏筆法的書體正宗,以前各種碑刻均用篆書或隸書,王羲之以後行書亦可刻碑。羲之的代表作《蘭亭序》,公推為"天下第一行書",千百年來供人們傳頌臨習。

藝術家是耀眼的星座,文學家、詩人、詞人更是文明史上的佼佼者。唐詩宋詞是中華瑰寶,唐詩就有雙星對峙,一個是"詩聖"杜甫,一個是"詩仙"李白。李白是浪漫主義詩人,其詩風格豪放飄逸灑脫,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於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形成屈原以來浪漫主義詩歌新高峰。"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曆史進入明清時代,封建社會文明也達到了鼎盛,科技、家具、建築、園林、紡織、醫藥等,舉世矚目。明代出現了一個名貫中外的農民藥物學家,叫李時珍。他繼承家學,尤其重視本草,並富有實踐精神,肯於向勞動人民群眾學習。李時珍三十八歲時,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醫所事務。三年後,又被推薦上京任職太醫院。太醫院是專為宮廷服務的醫療機構,當時被一些庸醫弄得烏煙瘴氣。李時珍在此隻任職了一年,便辭職回鄉。李時珍曾參考曆代有關醫藥及其學術書籍八百餘種,結合自身經驗和調查研究,曆時二十七年編成《本草綱目》一書,是我國明朝時代藥物學的總結性巨著。

文明業績由人民大眾創造,文明星空由聖賢英雄點亮,這就是曆史,這就是中華文明史。文明,就是人文。《易賁卦·象傳》雲:"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華文明,星光燦爛,讓我們尋找、識別、景仰中華文明的一個個星座,揚其光輝,創造更加璀璨的未來。

我們秉承弘揚中華文明的精神,組織出版《中華曆史人物經典讀本》叢書。第一輯首推八個人物,以饗讀者。

是為序。

朱仁夫

2009年12月

引言

塞外,寒風凜冽,漫卷的黃沙中幾枝盤虯的枯樹剌向天空,遠處依稀看得見半掩在沙塵中隻剩殘垣的古城牆。一行人馬在浩瀚黃沙中頂風艱難地行走。

暗色的天幕,一輪巨大的明月高懸著。

戈壁無邊,仿佛過了許久,人馬也未見前行多少,隻依稀聽見駝鈴聲由遠及近。不久,便能看清那趕著駝隊胡人打扮的老人,他身後風塵仆仆的人馬和十幾駝著箱子的駱駝。

也許因為趕路困頓,也許由於幾天來望不到邊的沙漠帶來的莫名的壓抑,他們低著頭行路,並不交談,隻聽見那滯重的腳步與沉重的呼吸。

長長的隊伍偏後的位置,一輛漆著紅漆的結實的馬車上,車窗簾突然被掀開,露出一雙孩童的眼睛,那眼瞳尤為明亮,在暗色的天幕下仿佛閃著靈動的光。

它掠過人馬、枯樹、廢棄的城牆,又突然仿佛定住一般,怔征地盯著那輪戈壁之上巨大的攝人心魄的月,黑白分明的眼瞳裏寫著吃驚、讚歎與些許惶惑一一許多年後,那輪明月依然刻在這個男孩的記憶裏,隱隱讓他想到一片廣闊無拘的天地,隱隱提醒著他的心的歸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