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報網互動中報紙應有獨立的報格(2 / 2)

“小月月”事件的發帖人“蓉榮”站出來接受媒體專訪後,事件變得清晰。她說,目前網上出現的所有有關“小月月”的照片和資料全部都是假的。

報紙出現假新聞年年都有,像近年這樣,因為報網互動而出現的假新聞似有逐年增多的勢頭。網絡在發展,因為它的不成熟,在網上查看信息,尤其是逛論壇看博客之時,人們常懷有一種警惕心理,因而網絡假信息對於社會的危害,就其程度而言,是不及報紙的。紙質媒體向來是以負責媒體的麵貌展示給廣大受眾的,其所刊登的假信息對社會的危害,因其權威性而不可估量。“所以嚴格意義來講,網上的多為信息,而紙媒報道的則是確鑿無疑的新聞。”①

報紙作為四大媒體中曆時最久、資曆最深的“老大哥”,在報道事實時應該有自己的立場和判斷。跟網絡信息搶時效,是報紙的誤區;與網絡爭賣點,是報紙的媚俗;不加甄別地炒作網絡熱點,就會自絕於公信力,拱手讓出多年打造的“權威”,這對報媒的殺傷是巨大的。

二、報紙對信息的選擇要辨明雅俗

在“小月月”事件的這場“審醜狂歡”中,報紙充當了一回不光彩的角色。說報紙“受騙”了,其實是讀者的寬容。真實情況是,近年來,低俗之風在進入網絡的同時,也占據了報紙的一些版麵。媒體共同傳播的“裸露文化、拜金文化、銅臭文化,嚴重挑戰了社會公共道德的底線,侵蝕了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誌”②。報紙在這種低俗的文化傳播中,不能辨明雅俗,甚至不能辨明真偽,是到了該檢討的時候了。

三、報紙要堅持正確輿論導向,樹立媒體責任意識

回頭看報紙在應對“小月月”事件的相關態度,似乎總是顯得很被動,它沒有用深層次理性的態度去思索事件背後的原因,而是推波助瀾式的看熱鬧圍觀,沒有在信息傳播中起到正確引導輿論導向的作用。

《紐約時報》之所以著名,因為它確實履行了它的新聞報道原則:“力求真實,無畏無懼,不偏不倚”。“小月月”的走紅,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當我們的報紙也參與到離奇信息的炒作中,當我們媒體的“把關人”集體無意識,比“小月月”更為離奇的事件,隻怕還會出現。

四大媒體中,為什麼報紙這位老大哥應該在信息傳播與意識形態的傳播中做出老大哥的樣,本文不作比較論述。我的觀點是,“小月月”在報紙上的大肆報道,從一個側麵反映出報紙媒體的責任缺失,報紙在這個多元文化的時代,要樹立起自己的媒體責任意識,提高報紙的公信力,用報紙獨立的報格引領社會的文明和進步。

參考文獻

①詹萬承,《紙媒不應隻是網絡的回聲器》,紅網,2010-10-9,http://news.sina.com.cn/o/2010-10-09/025818203889s.shtml

②吳安娜,“小月月”事件下的紙媒應對》,華聲在線,2010-10-12,《,http://opinion.voc.com.cn/article/201010/201010121145218906.html

(作者:中南民族大學工商學院學生)

責編:劉冰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