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王者崇拜削弱受眾的理性判斷。新聞媒介對體育明星的濃墨重彩渲染和對沒有獲得佳績的運動員選擇性遺忘,影響了受眾對“英雄“的全麵認知,認為金牌才是榮譽冠軍才值得尊敬,於是滋生了“以冠軍論英雄”的僵化思維,缺少了對實力運動員的同情和安慰。
另一方麵,這種思維與經濟利益直接掛鉤,這與體育傳播功利地將成績和民族情感的建構聯係在一起所導致的民眾的“金牌情節”有關。④媒介扮演了商業集團的同謀角色,把體育英雄們塑造成“消費指南”,受眾對與偶像們有關的一切商品趨之若鶩,就連球星居住過的維持原狀的酒店房間也有人用高價競拍24小時的居住權。在消費主義的狂躁下,受眾忽視了體育帶給人們的勇敢頑強、自強不息和不斷超越的精神,而被完全塑造成了職業追星族。
對議程偏頗的應對
體育傳播對議程設置功能誤用的原因有經濟利益的誘惑,也有體育傳播者自律意識的淡薄。新聞自律是新聞工作者用新聞職業道德規範約束、限製自己的新聞傳播行為。正如著名學者諾登斯狀所言,媒介必須是自由而負責的,因此自律是越來越重要的媒介“控製”形式。⑤
培養自律意識要從明確自己的職業責任開始。體育新聞傳播者的責任在於進行輿論監督、打擊醜惡現象、弘揚體育精神、促進公平競爭和體育文化交流。明確自己的職業責任的引申就是要把新聞職業道德規範內化為自己的職業道德觀念,形成職業良心、職業榮譽心和職業品德。“道德隻有由社會外在規範轉化為人的內在品德,才算是真正得到了實現。”⑥內化了職業道德觀念之後再把這些觀念“外化”——用職業良心、職業榮譽心和職業品德指導自己的議程設置行為。
自律意識的強化需要有一套具有曆史和現實合理性的新聞職業道德規範及新聞倫理規範,它們可以給新聞工作者重要的指導,有助於他們做出道德選擇。這些規範有時在特征上是抽象的,隻是規定積極追求的目標和理想,而不是定義明確的要求。比如,美國職業記者協會的規範指出,“真實是我們追求的終極目標”以及“客觀報道新聞是另一個目標”。真實和客觀是一個優秀的新聞業致力的目標,要達到這些目標,全靠記者的洞察力、認真的推理、知識和經驗等。⑦從這個角度推理,自律意識的強化也需要業務素養作為基石。
有一種自律是自覺自願的,也有一種是他律下的自律——傳播者迫於某種壓力或者懾於某種力量所為。李普曼在一篇評論中說:“新聞工作人員內心深處的希望與畏懼,才是最大的新聞檢查者和鼓吹者。”⑧這裏的他律機製是社會輿論對新聞工作者的道德評價,因此要在社會上形成廣泛的輿論監督氛圍,媒介是社會的監督者也是被監督者。在他者的注視下,體育傳播者會下意識地審視自己的議程選擇是否符合職業道德和社會價值。自律和他律下的自律二者的督導,會降低體育傳播中的議程設置偏頗現象出現的概率。
參考文獻
①郭慶光:《傳播學教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8):214
②林華維,《從章魚保羅走紅看體育報道的娛樂化傾向》,《傳媒觀察》,2010(10):33
③史誌明,《我國體育新聞畸變對受眾影響研究》,《前沿》,2010(2):71-72
④張曉峰、張放,《民族文化認同的建構——一種解讀體育傳播政治功能的視角》,《現代傳播》,2009(2):25
⑤⑦商娜紅,《英美新聞自律規範的特征初探》,《新聞界》,2005(3):47
⑥王海明:《新倫理學》,商務印書館,2001:597
⑧劉建明:《當代新聞學原理》,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395
(作者:楊玉珠,廣西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研究生;班允強,廣西河池學院體育係教師)
責編:葉水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