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灌水栽培法:畦床間溝內經常保持水位為床高的1/2。4月中旬逐漸減少水量,5月中旬以後將溝水排幹促進鱗莖成熟。生長期追肥,分別在出苗後、開花前和采花後施入,5~6月葉片漸漸枯黃,再挖取置太陽下曝曬,待外皮充分幹燥後,放置陰涼通風處貯藏,供當年秋季栽植。如此經過2~3年的培養,球便長大。大小磷莖分開貯藏,大的供盆栽或水養,小的繼續培養。
(1)盆栽:水仙在9~10月間,選用大球,用肥沃的腐殖質土和河沙混合的培養土栽植。
球頂離土麵3~5厘米。開花前後施腐熟稀薄人糞尿2~3次。開花後剪去花梗,約一個月後待葉片枯黃時挖起鱗莖,曬幹貯藏。球根秋季仍可應用。
(2)水養:一般來說,鱗莖的徑圍大者為佳,小者為次。從外形上看,鱗莖廣卵圓形、堅實、表皮縱脈紋距離較寬,色澤明亮,根盤寬大肥厚者,花芽多而飽滿。漳州出產的水仙以同樣大小的竹簍包裝,規格20樁、30樁、40樁、60樁,60樁以下者為等外品。
水仙花芽在其休眠期已逐步形成,鱗莖內所貯藏的養分足夠其生葉開花的需要。水養時期要根據本地區氣候條件及所需開花期來決定。
水養水仙首先要剝去褐色外皮,用水刀從鱗莖腹背正中由頂端向下各淺劃一刀,深度不得超過鱗莖厚度1/3,以免傷及花芽。切後用手擠捏使切口縫隙加大便於葉片和花葶順利抽出。然後把鱗莖球放清水中浸泡一晝夜,切口處有大量無色透明膠狀物流出,可用棉花擦去。
根據造型要求豎放、仰放等形式,放在無排水孔的淺盆中,四周用鵝卵石固定,並灌水至鱗莖的底部為止。采用抑放時大部分鱗莖盤裸露空氣中,可將脫脂棉花浸水覆蓋在鱗莖盤處,棉花浸在水中,則新根發出後能通過棉花吸水獲得水分。待新根長入水中後即可去掉棉花。
水養期需每天或隔天換水一次,待花葶長出後可每周更換一次水。所有水溫不宜過低,所用之水可在陽光下曬熱或略摻熱水使其微溫(早期維持1°C,生根後為10~15°C)。最好夜間將盆中水倒出能使葉片茁壯,避免徒長。水仙是陽性花卉,水養時白天要放置陽光充足處,室溫不宜過高,保持5~10°C即可。
水仙鱗莖經過一定雕刻加工後再水養,能提高觀賞價值。雕刻球比直接水養球開花時間要提前15天左右。將鱗莖縱切並劈葉,平臥水養後即可呈蟹爪狀,還可做成多種造形,如花籃、動物等形狀。
用途水仙葉片清秀,花香宜人,多用水養或盆栽。在春節期間裝飾室內幾案,亦可切花,頗富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