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課程改革點滴談(3 / 3)

三、關於校園標語的思考

前不久,在一次有關課改工作的座談會上,一位小學校長講了這樣一件事:在校園文化重建活動中,他們在校園書寫了一幅標語,內容是“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標語矗立在校園裏一個星期後,很多教師不知其大意,甚至有些教師連字音都讀不準。這位校長用這個例子來說明教師隊伍的素質堪憂,而我卻想到了另外一個問題――校園文化建設的意義。

試想校園裏陡然出現了一條嶄新的標語,師生們都不感覺新奇,都不互相議論、互相訊問標語的讀音和意義,這說明什麼?說明師生對校園裏出現的標語漠不關心。這種漠不關心源自兩方麵:一方麵是我們長期不重視校園文化對教育的意義、對學生成長的意義的結果;另一方麵是因為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裏,學校文化建設的內容被過多地貼上了政治標簽,口號化、程式化、內容空洞、遠離生活、遠離人性、毫無生氣的結果。

那麼,校園標語的意義究竟何在?校園標語的內容到底包括哪些、由誰來擬訂?如何發揮校園標語的作用?對此,筆者想談談個人的看法。

作為校園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校園標語在學校教育中起著非常重要的、無法替代的作用。好的校園標語就像黑夜裏的明燈,可以吸引眾多的孩子來求學,比如“沒有教不好的學生,隻有沒盡心的老師”、“給我一個孩子,還你一位才子”;好的校園標語就像學海裏的航標,可以讓師生明確航向,比如“尚誌、明德、善學、圖強”、“基礎紮實,個性鮮明,素質全麵,整體優化”;好的校園標語就像軍營裏的戰鼓,可以給人信心、催人奮進,比如“自信是走向成功之路的第一步,缺乏自信,是失敗的主要原因”、“成功不是戰勝別人,而是戰勝自己”、“天下難事,心作於易,天下大事,心作於細”;好的校園標語就像強力的粘和劑,能夠凝聚人心、團結力量,比如“務實、創新、健康、向上”、“文明、勤奮、活躍、創優”;好的校園標語就像溫煦的春風,可以給師生愛的滋潤、愛的培育,比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你以愛心待我,我以芬芳謝你”、“手下留情,你也和我一樣美麗”、“風雨無情花有情,護花自有報答時”;好的校園標語就像美妙的詩文繪畫,讓人心曠神怡、讓人陶情冶性,比如“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人生”、“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來說,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所以,古今中外但凡名校,無論大學、中學還是小學,都無不十分重視自己校園標語的設置,也都無不具有自己獨特的標語。也正是這些獨特的標語吸引了千千萬萬莘莘學子、凝聚了千千萬萬淵博學者、也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建設人才。

校園標語的內容不外乎校訓、教風、學風三個方麵。校訓,明確學校的辦學方向、辦學宗旨、辦學目標和辦學思路,體現的是辦學者的思想,一般由校長提出,由學校全體管理人員討論確定,也可以由全校師生共同研究確定。教風,是針對全體教職員工提出的、最基本的、或者是最理想的職業道德標準,其最理想的產生辦法是由全體教職員工共同研究製定。學風,是學校對學生學習、生活、做人的規範要求,以及對學生成長發展過程中如何樹立正確、堅定的理想信念的積極引導,它可以由老師提供一係列參考語錄,然後由學生醞釀選擇,也可以由學生自己提出,有些學校在校園裏最醒目的位置專門開辟一塊地方,請學生把自己最喜歡的名言寫上去,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校園標語是寫給全校師生看的,不是寫給上級領導和社會看的;校園標語是用來激勵全校師生奮發向上、健康發展、有所作為的,不是用來做廣告、搞宣傳的擺設。因此,校園標語必須符合校情、師情、生情,必須讓全校師生認同,使全校師生心向往之。校園標語可以選用、可以自擬、可以改造,內容必須緊扣學校的辦學目標、辦學理想、辦學思路。因此,校園標語的形式必須簡潔明快、容易理解、便於記憶。

那麼,校園標語不論是如何產生的,一旦產生,就必須讓全校師生所理解、所認同,甚至要熟讀成誦、爛熟於胸。這就要求學校管理人員、尤其是校長,擬出標語之後,一定要向全校師生進行講解,不能往校園裏一立了事。而且每來一批學生、每調入一名教師,都要向他們講解。讓每一位教師、每一名學生,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時間迅速溶入你的集體中來,溶入你的辦學思想中來。隻有這樣,校園標語才能發揮它應有的育人功能。

由此看來,前麵提到的那位校長舉出的例子,用來說明教師隊伍的素質不高尚可,用來說明校園文化建設的意義似為不妥。首先,這條標語樹在小學校園裏似乎有點艱深了。其次,校長顯然沒有向全校師生講解這條標語的意思,也就難怪教師們不知其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