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遠程教育的困難(1 / 3)

21世紀初,我國基礎教育被社會關注的一個最大焦點,就是教育公平的問題。即同在一個國度裏出生,同在一種社會製度下成長,又同浴一個政黨的陽光,享受同樣的政策待遇,身處農村還是身處城市的孩子,身處東南還是身處西北的孩子,能不能享受同等優質的教育資源。之所以能成為一個問題,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說明我們沒有創造出這樣公平的教育環境。不是不願做,而是由於種種原因,沒有辦法做到。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現代信息網絡技術的出現,為我們提供了這種可能。教育信息化是當代新的教育資源和教育模式,可以打破時空界限,縮小數字鴻溝,彌補地區經濟造成的教育差異,縮小農村、山區孩子和城市以及發達地區孩子,在教育起點上的差異;可以有效解決山區、農村師資欠缺和師資水平不高等問題;可以使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學生享受到全國乃至世界最優質的教育資源,有效解決地域、經濟等因素對教育發展的製約,使城鄉教育均衡發展。

2003年,教育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三部委聯合頒發了《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試點工作方案》,拉開了農村中小學實施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的序幕。工程涉及河北、內蒙古、吉林、安徽、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陝西、甘肅、寧夏、新疆、青海省,以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等20個省區。

工程計劃從2003年開始,用一年時間完成試點地區三種模式的建設工作。在試點地區建設20594個教學光盤播放點、49598個衛星教學接收點、6934個計算機教室。規劃覆蓋西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25%左右的農村中小學,覆蓋中部六省21%左右的農村中小學。預計覆蓋西部試點省925萬中小學生,學生覆蓋率27%,中部試點省644萬中小學生,學生覆蓋率21%。

工程測算投資,2003年總投入191542.8萬元,其中中央投入100000萬元,由發改委和財政部各承擔50000萬元,地方配套91542.8萬元。而且文件還明確規定“西部試點地區中央投入為主,地方投入為輔,中央專項資金占試點地區總經費的三分之二;中部地區以地方投入為主,中央補助為輔,中央專項資金占試點地區總經費的三分之一;東部地區原則上由地方政府負責,中央對農村黨員幹部遠程教育試點地區適當給予補助。”資金投入的政策明確向西部傾斜。

五年時間過去了,西部各省遠程教育的硬件設施早已配備齊全,三種模式的配備數量和條件,基本都超過了起初的規劃,很多地方的配套投資都超出了原有的預算,遠程教育的覆蓋率也比原計劃提高了很多。許多貧困縣無論是覆蓋的學校數,還是學生數,覆蓋率均達到了100%。

但是,遠程教育基礎設施的建成、硬件配備的完成,並沒有將城市和農村、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教育的差距縮小多少,農村和山區的孩子,也並沒有和城市、發達地區的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理想和現實之間還有很大的差距。這是因為,遠程教育在實際使用上,在真正發揮效益方麵,還存在著諸多困難。

一、經費投入困難

按照三部委文件規定,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硬件設施配備分三種模式。

模式一:教學光盤播放點。配備電視機(29或34英寸,按學生數多少配備,一般都配2台)、DVD播放機和教學點各年級的教學光盤。通過播放教學光盤對學生授課和輔導。配備對象主要是農村布局調整確需保留的教學點。

模式二:衛星教學接收點。配備衛星接收係統、計算機、電視機、DVD播放機和1―6年級所需的教學光盤。通過中國教育衛星寬帶傳輸網,快速大量接收優質教育資源,並同時具有教學光盤播放點的功能。配備對象為鄉中心小學和村完小,而且,根據學生規模,配備12個多媒體教室。

模式三:計算機教室。配備衛星接收係統、網絡計算機教室、多媒體教室、教學光盤播放設備及教學光盤。其特點是除具備模式二全部功能外,還能夠為學生提供初步所謂網絡條件下的學習環境。配備對象為農村初中,每所學校裝備一間30台終端的計算機教室,一間多媒體教室。

三種模式硬件配備的經費,已經由中央和地方專項經費負擔。但是,要保證三種模式正常投入使用,學校現有的經費條件,仍然負擔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