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愛情與婚姻1(1 / 3)

一、甜蜜初戀

土倫之戰使拿破侖一舉成名,也給家產盡失的波拿巴家族帶來了好運。初來法國時,一家人靠政府發放給科西嘉難民的一點救濟金度日。現在拿破侖終於有了出頭之日,他立刻把家人接到了馬賽,他終於能奉養飽經風霜的母親。他的弟弟路易也被他任命為參謀部少尉軍官,有了發展前途的機會,哥哥也身居要職。

也就是在馬賽,拿破侖與愛麗絲開始了一首永難休止的戀曲。

馬賽城有一位農場主克拉裏,早年故去後,遺下妻子和一個兒子艾蒂安,兩個女兒愛麗絲和麗莎芬。突然有一天艾蒂安以“效忠王室”的罪名被警察局逮捕了。一時間克拉裏家的頂梁柱塌了。兩個女兒和母親抱頭痛哭,但冷靜下來後,愛麗絲忽然站起身來,堅定地對母親說:“媽媽,我明天要去見阿爾比特,讓他救救我的哥哥。”

“阿爾比特是誰?”媽媽問道。

“阿爾比特是一位國會議員,是馬賽的特派員。我要去對他說我哥哥無罪。否則哥哥就會被殺頭的。”此時愛麗絲才十六歲,母親最初說什麼也不同意,怕她有危險,兒子已經出事了,不能再把小女兒也搭進去。

可愛麗絲堅強地望著母親,慢慢說道:“隻要能救哥哥,我什麼也不怕,我們家不能沒有哥哥,也許去試試,哥哥就有救了。”最終,愛麗絲的話說服了她的媽媽。

第二天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愛麗絲穿上高雅的灰禮服進入了市政廳大門。一位英俊頎長的男青年友好地問她有什麼事,而這個青年正是約瑟夫,似乎這一切都是老天爺安排的。

愛麗絲剛開始有點不敢說話,畢竟她還是個小姑娘,但心裏救哥哥的信念鼓勵著她。她勇敢跨前一步,迎著約瑟夫溫柔的目光說:“我要見阿爾比特,我要救我的哥哥。”

約瑟夫:“小姑娘,真是不巧,阿爾比特先生不在,你明天再來吧。”

愛麗絲有些失望,一腔熱情而來,沒想到阿爾比特卻不在市政廳,心裏一急,不由得哭了起來。

約瑟夫忙上前說道:“你別著急,我是他的助手約瑟夫,把事情告訴我,我會向他彙報的。”

愛麗絲強忍著淚水,哽咽著把哥哥的事告訴了約瑟夫,並說阿爾比特是馬賽人,他應該為馬賽人做主。

約瑟夫聽後說道:“原來是這件事,不用麻煩阿爾比特先生了,我的弟弟就可以幫你。

愛麗絲用疑惑的眼光看著約瑟夫,心裏有些懷疑,他的弟弟是做什麼的,他怎麼能幫助我的哥哥呢,不會是騙我回去,不讓我見阿爾比特先生吧,如果是這樣,真是太可惡了。

約瑟夫看著愛麗絲疑惑的表情,微微一笑說:“我的弟弟拿破侖可是將軍。”

愛麗絲心中的石頭終於落了地,心想,既然是將軍,那一定可以救哥哥了。為了表示感謝,他邀請約瑟夫和拿破侖有空去家裏做客,約瑟夫欣然答應了。第二天,艾蒂安就被放回了家中,她們一家都對還未見過麵的拿破侖充滿了感激之情。

一個周日的傍晚,波拿巴兄弟來到了愛麗絲家。拿破侖給愛麗絲最初的印象是身材矮小、軍裝髒皺、頭發蓬亂。她的心裏又一次有了疑問,他真的是將軍嗎?將軍不應該是這個樣子啊!但當交談開始後,愛麗絲改變了心中的想法。

拿破侖侃侃而談,他談天文,談地理,談國事,談戰爭,可謂無所不談。愛麗絲一家都被他的思想折服了。

晚飯後,約瑟夫看了看窗外,對克拉裏夫人道:“您的花園真漂亮,能否讓小姐帶我們去看看?”

“當然。”

起初四個人走在一起,可一會兒,約瑟夫由麗莎芬陪著,拿破侖由愛麗絲陪著,四位年輕人就雙雙各行其是了。

拿破侖看著這位皮膚潔嫩,笑容可掬,雙眸黑亮而溫柔的小姑娘,笑了笑道:“你真美麗,做我的戀人吧。”拿破侖永遠都是這麼直接。

愛麗絲害羞地低下了頭,但她的臉上分明可以看到幸福的笑容。

“千萬不要嫌我貧窮,等我征服了意大利,我會富有的。”

拿破侖的氣度讓愛麗絲大受感動,她抬頭凝視著拿破侖深邃的目光說:“你一定會成功的,我相信你。”

拿破侖點點頭,“是的,隻要我想做的就一定能做到!”

拿破侖剛毅、果敢的性格深深地打動了愛麗絲的心。

愛麗絲心中暗想,真是個好男人,嫁給他我一定會幸福的。

另外的一對,約瑟夫的風采也深深地吸引了麗莎芬。

“你願意嫁給我嗎?”約瑟夫激動地說。

麗莎芬沒有想到約瑟夫會問她這個問題,一時不知如何回答,可她知道,她已經喜歡上了這個站在她麵前的男人。

約瑟夫看到麗莎芬沒有回答,就繼續說道:“我的弟弟是將軍,他可以讓我的家族逐漸興旺,我的職位也會越來越高,我們的日子會越來越好的。”

不久兩個人結婚了。

拿破侖一家對約瑟夫的婚姻都很滿意。麗莎芬不但漂亮,家裏也很富有。此時拿破侖心中竊喜,心想,約瑟夫和麗莎芬一定會促成他和愛麗絲的婚事。

除了日常安排炮兵的軍事工作外,拿破侖便頻頻與愛麗絲約會。他們常常漫步街頭,談盧梭,談伏爾泰,談歌德的《少年維特的煩惱》。

“我一定能夠保護你,給你帶去幸福,請相信我,我願意把我最美好的愛獻給你。”

愛麗絲感動地哭出了。

“波拿巴,我愛你。無論將來怎樣,我都會一直愛著你。”

可是愛麗絲的母親不同意愛麗絲嫁給拿破侖,原因有兩個:一是她已經有一個女兒嫁到波拿巴家了,她不想把自己疼愛的小女兒也嫁到波拿巴家;二是拿破侖家現在依然不算富有,她不想讓自己的女兒將來受苦。

就在事情僵化的時候,拿破侖不得不因公務遠離馬賽。

拿破侖因為在大敗英軍的戰役中起到的關鍵作用,現在已經被人四處傳頌,甚至傳到了專橫的“特派員”耳朵裏。這些的政治委員們是被派出來馴服和管理普羅旺斯的,從萊茵河到瓦爾,他們具有委任和更換高級軍官的巨大權力。特派員弗雷隆和薩裏士奇寫信給巴黎稱“對拿破侖所表現出來的熱忱和智慧,市民深感滿意”。

對於現在位於尼斯新總部的拿破侖來說,更加重要的是,裏科爾和馬克西姆·羅伯斯庇爾二十九歲的弟弟奧古斯丁是巴黎駐尼斯的最有影響和權威的代表,他們對當今的英雄有提攜之意,而像拿破侖這樣戰功顯赫的青年少將,當然是會引起他注意的。於是,奧古斯丁寫信給他的哥哥馬克西姆·羅伯斯庇爾,極力讚揚拿破侖,並稱他“值得栽培提拔”。

羅伯斯庇爾當時實際上已經是雅各賓派的最高領袖,在他收到弟弟奧古斯丁的信函之後很快就提攜了拿破侖。隨著土倫的收複以及新的官銜得以確認,拿破侖奉命對法國從馬賽到尼斯的整個地中海海岸的防務進行視察。在視察當中他發現由迪馬比翁將軍領導的意大利方麵軍的士氣低落,毫無戒備。他覺得這必須予以糾正,於是他報告給了科爾特派員和奧古斯丁,隨即,他收到了來自尼斯的指示,要求拿破侖代表中央的名義對其進行整頓。但是拿破侖卻以官階太低為由,拒絕了尼斯的指派,他很清楚以他這樣的身份是不會在意大利方麵軍得到什麼好的待遇的。

隨著視察的深入,拿破侖發現意大利軍的問題還不止於士氣的低落上。當時總部設在巴塞洛內蒂狹窄山穀裏的阿爾卑斯方麵軍就在意大利方麵軍的北麵駐紮著,兩軍對阿爾卑斯另一邊的軍事目標爭執不下。原來的軍事目標尼斯和薩瓦公爵的領地已經得到了鞏固,隻有皮埃蒙特是個例外。薩丁國王是奧地利的盟友,自然是法國的敵人。然後是熱那亞共和國,它沒有能力反抗任何一方的進攻,所以隻得保持中立。但是問題的複雜在於,不僅意大利和阿爾卑斯兩軍在巴黎人的權力走廊裏爭執不休,而且各個地區的妄自尊大的特派員也相互嫉恨。

比如說,薩裏士奇和弗雷隆就是危險的一對。對馬賽的保王黨進行搜捕並負責砍下了其中四百零九人的頭顱之後,他們的個人勝利因為推薦拿破侖而獲得土倫大捷再添一筆。但是,由於拿破侖現在在尼斯,不屬他們的管轄範圍,尼斯是由他們的對手裏科爾和奧古斯丁管轄的,因此形勢出現了新的緊張的氣氛。薩裏士奇和弗雷隆堅持拿破侖是“他們的人”,並且對這個新提拔的旅長過河拆橋表示憤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