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處理好資源開發、環境保護與企業發展的關係
陝北資源開發,關鍵受製於水資源和生態環境,開發成功與否,不能僅僅以經濟增長指標來衡量,更重要的是保證環境、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而在這些指標中,“環境指標”始終應該放在第一位。資源、環境與企業發展三者構成一個有機的係統,它們之間存在著相互聯係、相互製約的辯證關係。資源是陝北資源性企業發展的基本因素,企業發展必須利用資源。資源利用與企業發展具有相輔相成、相互作用的關係。人類社會經濟的發展,就是資源開發、利用廣度和深度不斷增加的過程,並且隨著社會經濟的現代化,愈加顯示出資源對企業發展的支持和製約作用。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口的不斷增長,人類出於維持生存的需要,必然加速向環境索取資源,這一方麵促進了企業發展和增加了社會物質財富,但另一方麵也增加了自然資源的消耗速度,間接地增加了對環境的壓力,並伴隨有水土流失、植被破壞、生態失衡、環境汙染等問題的產生,製約企業的發展,威脅人類的生存。這種人與自然的矛盾,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更加突出。因此,從企業發展的角度看,要維持整體係統的可持續性,客觀上要求整個係統內部相互協調、動態平衡,必須在資源開發利用的同時,處理好環境保護與企業發展速度之間的關係,促使自然資源利用和生態係統保護協調發展。環境既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也是發展經濟的源泉。人類的經濟活動就是消費自然資源的過程,但地球上的資源和環境承載力有限,如果人們從自然界中索取的資源超過環境的承載力,使環境處於超負荷狀況則可能降低自然係統的生產率,甚至使生態係統失去對企業發展的永續承載力。按照目前人類對資源的依賴程度及資源消耗程度,倘若資源枯竭、退化了,人類的生產和消費就要停止,甚至威脅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因此,麵對社會經濟係統對自然資源的需求與生態係統對自然資源的供給之間出現的日益增大的供求矛盾,企業的持續發展必須解決資源的持續利用問題。這就要求在企業發展過程中解決一些基本問題,如怎樣通過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的改變,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如何通過技術進步與投資增加維持生態功能持續性的最低存量水平;如何有效地尋求替代資源,以保證後代自然資源的經濟水平不至降低等。麵對經濟增長所遇到的由自然資源供給條件設置的自然界限,就需要以資本的投入來克服大自然的吝嗇。企業越要發展,對自然資源供給條件方麵的投資就越為重要,否則就要受到環境失衡的懲罰。
二、綜合治理,著力控製汙染源
對於陝北這樣一個生態十分脆弱的地區,開發與治理既不能走“先開發、後治理”的路子,又不能因噎廢食。唯一可行的是在綜合開發中采取積極措施,進行環境整治,堅持“開發利用與保護增值並重”和“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治理、誰利用誰補償”的方針,建立生態破壞限期治理製度,製定生態恢複治理檢驗或驗收標準。綜合治理的重點應放在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方麵,要擯棄傳統的“竭澤而漁”式的經濟增長方式,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各級政府要通過建立健全市場秩序,規範市場法規,引導市場增加對資源保護和環境治理的投入,從根本上改變隻索取不治理的局麵。工業汙染防治要從終端控製為主向生產全過程控製轉變,從分散治理向分散與集中相結合轉變,從點源治理向區域綜合治理轉變。要對生產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進行審查,使每個環節的廢物產生量最小化,以達到排放的廢物量最小。對產生的廢物,要進行無害化處理,減輕對環境的損害。對新建、擴建、改建項目,要采用適用的先進技術和設備,盡量采用能耗物耗小、汙染物排放量少的清潔生產工藝。要綜合運用經濟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科學技術手段,製止對資源的浪費和對環境的破壞,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生態效益。
三、陝北石油與天然氣企業環境保護主要措施
第一,努力建設清潔文明井場,把“打一口井,還一片綠”作為石油開采的首要條件。石油開發必須加強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建議把“打一口井,還一片綠”作為製度或法規予以實施,可以設想一口井周圍2畝地都在鑽井和采油期予以綠化,那麼上萬口油井周圍將形成2萬畝的綠地,將真正實現工業汙染防治和生態保護並重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