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才需要的是理想和信念(1 / 2)

1.理想和信念是成才的根本

古人雲:“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堅忍不拔之誌。”理想和信念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精神現象。人類曆史證明,無論是個體生命還是人類社會,都是在不斷樹立信念和實現理想的奮鬥中前進。青年時期是理想和信念形成的關鍵時期。在開始步入人生社會的大舞台之際,每個人都要用自己日漸成熟的理性認真思考究竟什麼是理想和信念,其意義何在;在市場經濟和信息革命的時代,應該樹立什麼樣的理想和信念,如何實現之。

理想確立人生的奮鬥目標。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使有限的生命有意義、有成就,就必須具有明確和正確的奮鬥目標,這樣才可能經過努力奮鬥實現目標,實現生命的意義。沒有目標的人生,就像在大海裏沒有舵的船,隻能隨波逐流,難以到達理想的彼岸。樹立理想實際上就是確立人生的奮鬥目標,這是一個人是否理智、是否成熟、能否成才的重要標誌。古往今來,大千世界,凡是有作為的人無不注重樹立人生理想,確立人生奮鬥目標。我國三國時期傑出政治家諸葛亮,倡導人們“立大誌”,並強調“誌當存高遠”,告誡人們力戒“碌碌滯於俗,默默束於性,永竄伏於凡庸”。而他本人則把輔佐漢室,三國鼎立,最終一統天下作為自己遠大的政治抱負,並功彪史冊。毛澤東同誌在湖南長沙第一師範學校讀書時就強調:“要立一理想,此後一言一行皆期合此理想。”俄國偉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說:“理想是指路的明星,沒有理想就沒有決定的方向,而沒有方向,就沒有生活。”在曆史上,許多傑出的人物之所以偉大,之所以為人們所敬仰,就是因為他們有崇高的理想,並為之而奮鬥終生,創造了光輝業績。對實現人生的意義而言,偉人如此,常人同樣如此。理想確立人生的奮鬥目標,是人生前進的旗幟和燈塔,對一個人能否沿著正確的人生道路前進具有決定意義。

理想提供人生前進的動力。理想一旦確立,就對人生具有鼓舞、促進、激勵作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曾形象地把理想比做一個人心上的“發動機”,有了這個“發動機”,人們就有了奮發前進的極大動力,就有了發揮聰明才智、戰勝各種艱難險阻的信心和勇氣。一般來說,理想所提供的動力大小與理想的層次密切相關,不同層次的理想發揮作用的力度是有差異的。通常理想的層次越高,所提供的動力就越大,越持久,反之則越小。一個人一旦樹立了崇高的理想,在艱難的創業中,會具有頑強的鬥誌;在平凡的崗位上,會作出不平凡的業績。

追求崇高的理想需要堅定的信念。崇高的理想神聖而偉大,而理想的真正確立和實現並非坦途,需要以信念為基礎。崇高的理想不是盲目的空想,也不是自我陶醉的幻想,而是以客觀世界的正確反映為前提,亦即掌握或接受科學的理論學說,形成科學的信念。缺乏科學的信念,理想就失去了堅實的基礎;缺乏堅定的信念,理想就容易發生動搖。形成堅定信念和崇高理想的人,他們確信自己對客觀事物發展規律的認識是正確無誤的,確信自己的奮鬥目標是偉大而又現實的,因而具有獨立的見解和頑強的意誌,不人雲亦雲,不淺嚐輒止,始終滿懷信心,踏著堅實的步伐向著遠大目標前進。鄧小平同誌總結革命曆史經驗時說:“為什麼我們過去能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奮鬥出來,戰勝千難萬險,使革命勝利呢?就是因為我們有理想,有馬克思主義信念,有共產主義信念。”理想和信念,其義相連,不可或分,理想確立了人生的方向,信念奠定了人生的根基。

理想和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人生道路是漫長的,其中有順境和逆境,有成功和失敗,有矛盾和衝突。人們要想勇敢地麵對人生的一切,就必須借助一種精神力量的支持。崇高的理想和科學的信念就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支撐著人的精神大廈。有了這一支柱,人們能在順境中奮鬥前進,能在逆境和失敗中百折不撓,矢誌不渝,失去這一支柱,人的精神世界就會空虛,就容易崩潰,一遇風浪,或麵對困難、挫折,就會心灰意冷,甚至自暴自棄。法國著名作家雨果說:“人有了物質才能生存,人有了精神才能生活。”人首先需要有一定的物質生活,人同時又需要充實高尚的精神支柱。充實高尚的精神生活不僅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也是一個人生命質量和生活幸福的重要體現。人的一生曲折不平,麵臨多種機遇和挑戰,如何對待各種複雜的現實問題,怎樣保持清醒的頭腦,永遠立於不敗之地,最根本的一條就是要有崇高理想和科學信念。有這種堅強的精神支柱,就能在任何情況下都保持頑強的毅力、高尚的熱情和不竭的勇氣,永不停息地奮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