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糧同樣有出路(3 / 3)

孫斌負責籌建的優質米基地已初見成效。他還有一個建一個自己的家庭農場的理想,用大農業的思想作指導,消化加工全部水稻產品,把水稻的殼、秸、糠全部加工轉化,造福於民。

3.種田致富有奇招

克然木依明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縣罕艾日克鄉尤卡空村農民,他文化並不高,但他悟性好,有一股實幹精神和闖勁。1981年在土地聯產承包到戶這一農村改革推動下,他率先承包村裏荒灘地20畝,開始從事種植業,頭一年小麥畝產達550公斤,小麥收割後複播經濟作物,增加家庭經濟收入。第二年承包40畝地,運用複播技術實行種植,糧食畝產超過900公斤,並獨家承擔完成了所在村當年的國家糧食征購任務。1982年至1985年給國家上繳糧食達25萬公斤,榮獲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授予的“勞動模範”稱號。

克然木依明所在村,緊靠波浪其河,此河長達36公裏,寬200—400米,每年洪水季節洪水泛濫,河邊綠洲水土流失嚴重。1988年他為治河治水,保護綠洲,率領鄉鄰沿河植樹200餘萬株,防止了水土流失。同時攔河築壩,在河灘上大搞水土開發,在機械、人力和財力上舍得花錢,投資開荒造田,引洪淤泥植樹造林,建成了一片防風防沙、增值創收的綠色屏障。同時,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帶動鄉鄰開發波浪其河,把鄉鄰引向廣種糧棉致富奔小康之路。以前波浪其河以南有很多的沙灘地,好像月亮上麵的雀斑一樣,河水往下流,河灘被撂荒,經過克然木依明五年辛勤努力,昔日沉睡在河旁的這片撂荒地,如今變成了“黃金糧田”。1981年他的糧食總產一躍超過10萬公斤,複種黃蘿卜及扡插育苗收入0.7萬元,買了40隻羊。1982年他出售35畝地的糧食和10畝地的育苗,買牲畜80頭(隻)。1983年他靠糧食和育苗收入,使大小牲畜發展到了150頭(隻),1984年牲畜總頭數已達200頭(隻),1985年隨著牲畜頭數增加,僅商品牲畜一項收入達1.5萬元,1986年存欄牲畜達到500頭(隻),1989年超過700頭(隻)。1990年出售育肥羊400隻,收入6萬元,買了貨車一輛,新建兩層現代化育肥養料場一座,年均出售育肥羊0.3萬至0.5萬隻,在1995年僅育肥業一項收入達65萬元。截至1995年底他開荒500畝(其中100畝無償分給了貧困戶種植),農業方麵他通過了高產開發,農業純收入達20餘萬元。林業麵積達40畝,收入達3萬餘元,從事麵粉加工收入10萬元,大小汽車增加到25輛,交通運輸業收入達52萬元,1995年全家總收入達到150萬元。他扶持困難戶30戶,其中1995年脫貧戶10戶,其餘20戶都是孤寡老殘戶,成為他的永久扶持戶。

多年來,他總是把錢花在節骨眼上,不僅為政府分憂,在財力、物力上給予無償的支持;對人民子弟兵,他也給予了無限的關懷和支援。克然木依明的業績得到地委、行署的首肯,自1993年起連續被評為“先進個人”、“八五”扶貧治窮先進個人,1994年被自治區人民政府評為“全疆優秀農民企業家”,1995年4月榮獲“國務院全國勞動模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