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瞄準目標攀登創業高峰(1 / 3)

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樣,不想攀登事業巔峰的創業者,肯定不是一個好的創業者。因此,不管你現在處於什麼處境,不管你的壓力如何,隻要你的事業已經起步,你所考慮的,就不應該是小有所成,而是瞄準最終的目標,成為一個登上事業巔峰的創業者。

1.濃墨重彩寫青春

1970年2月,一個春寒料峭的日子。胡富全降生在重慶市渝北區石船鎮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家庭。1988年,胡富全初中畢業,年滿18歲。他做起了微薄的小本生意——賣菜。先是頭天晚上到離場鎮較遠的農戶的承包地裏收購小菜,第二天大清早便將小菜淘淨理齊擔到場鎮上賣。這樣每斤可賺幾分錢。他由於能吃苦,收菜賣菜又公平合理,邊遠的農戶都願將菜批發給他,場鎮上的居民也樂意買他的新鮮菜。漸漸地,胡富全積攢了一些本錢,賣菜的生意也就越做越大,越做越遠,從石船鎮做到周圍的洛債鎮、兩路鎮,再到重慶市區,經營的品種也從蔬菜發展到水果,經營數量也從小量發展到每次幾萬斤的大量批發銷售。辛勤換來了成功,一年多下來,他成了遠近聞名的萬元戶。

1989年,他開始學殺豬,同時,繼續經營蔬菜、水果的販運批發。到1990年,他已能從甘肅、廣西、新疆等省整火車地拉回西瓜到重慶批發。然而事情並非一帆風順,也就是這一年,由於經驗不足,經營一個夏天的西瓜不但分文不賺,反而虧損3萬餘元。隨後,他又千方百計籌資與人聯辦了加油站、化工廠,終以種種原因致使他虧損近20萬元。失敗一次次襲來,來自家庭、社會的壓力越來越大。然而,年輕的胡富全卻有著異乎尋常的倔強與韌性。此時,他在尋覓著,思考著,他在尋求著更適合於自己發展的項目。

1991年4月,一個成熟的計劃在胡富全的腦子裏形成了。他通過觀察發現,當地的養殖業有著較好的基礎,農民養豬的積極性特別高,飼料喂養作為科學的養殖方法一定會被農民們接受,他認為銷售飼料的市場前景廣闊。說幹就幹,這曆來就是胡富全辦事的作風。於是,他再一次說服妻子和父母,籌集資金5萬元,在石船鎮租來50平方米的房屋,做起了銷售飼料生意。

胡富全本人也未想到他的飼料生意,不但迅速占領了當地市場,銷量日增,而且,他的銷售網絡很快便覆蓋了涪陵、萬縣、黔江等地市,建立起數十個批發、零銷網點。在此期間,他不僅為重慶、成都、廣西、廣東等省區的200餘個廠家經銷飼料、添加劑、催長素,而且將生意做到了國外,美國ADM公司定期給他發貨,形成了良好的供銷關係。此時,胡富全在石船鎮租了30餘間房屋作為倉庫,每天都有十餘輛大車往返運輸飼料,每天銷出各類飼料數十噸,營業額20餘萬元,每天純利可達五六千元。1995年,他還從經銷發展到實業,興建了年產飼料添加劑3000噸的金華飼料有限公司,產品遠銷雲南、貴州、河南、湖北等十餘個省。短短四年間,胡富全完成了他作為川東飼料經銷大王的曆程,書寫了他年輕生命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1995年下半年,胡富全突然收縮了他大部分的銷售網絡,開始了他新的追求:發展立體養殖業。

胡富全滿懷信心,不顧家人的反對,隻身前往成都、綿陽等地學習考察養殖業。回來後,他離開大洪村來到遠離場鎮十餘公裏的馬鞍村,投資27萬元,利用閑置多年的農機站200餘平方米的房屋和水域麵積100餘畝的水庫開始養鴨。1995年的冬天,天氣特別寒冷,而馬鞍村卻打破了昔日的寂靜。附近的幾十名村民在胡富全的指揮下,10天左右就將農機站改建成養鴨消毒室、育雛室、飼料加工室,在水庫臨堤的水麵搭起養鴨棚,其他設施也從成都、重慶買回,一應俱全。11月中旬,初具規模的養鴨場迎來了第一批“主人”——1440隻小鴨。胡富全躊躇滿誌,欣慰地看著這些小生命蹣跚著一天天長大時,忽然在短短幾天內,鴨子莫名其妙地死了,最後僅剩下120隻。

麵對這次失敗和風言冷語,胡富全沒有灰心。他立即趕到區畜牧站請來專家會診,其結論是:鴨種劣質,免疫程序不對。處方:引養天府肉鴨。胡富全立馬趕到成都雙流鴨場洽談引種,簽訂供需合同。從1996年1月起,他每月從雙流買回1日齡雛鴨1.2萬隻。為了掌握養鴨技術,他一邊買來《畜禽防疫》、《新型養鴨防疫技術》等書籍自學,一邊從四川畜牧學院請來教授,到西農、區畜牧站聘請專家作技術指導。他先後采用棚欄網上飼養,煙道育雛、人工補光、疫症綜合防治等技術,土洋結合,使雛鴨成活率達98%。他根據雛、中、成鴨各時期消化、營養需求不同,分段飼養,分別配料,縮短肉鴨生長周期,降低了成本。他對聘請的13名村民進行了崗前培訓,使他們個個都成為內行,並合理分工,明確製度,嚴格管理。終於,他成功了,1996年他僅用8個月時間,出欄肉鴨十餘萬隻,收入150萬元,淨賺20多萬元。他還在重慶市區內設立兩個直銷點,直接將成鴨運往市區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