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引養天府肉鴨的成功,進一步增強了他發展養殖業的信心,進一步堅定了他的追求。1997年初,他決定擴大養殖規模,開始實施發展立體養殖業,他將水庫邊的百畝坡地和100餘畝的水庫承包下來,投資300餘萬元,辦起了飼料廠、榨菜廠,在25畝坡地上從下到上修建了6級共近15000平方米的種鴨場、肉鴨場、種豬場、肉豬場,水庫裏喂養了十餘萬尾各種魚苗。他的立體養殖即是飼料加工—養鴨—鴨糞喂豬—豬糞喂魚,多餘的豬糞送給群眾發展榨菜種植—加工—銷售一條龍經營模式,既減少了中間環節,降低費用,增加收益,更為村民們提供了一條致富路。他的做法與當地政府大力倡導的“發展種養殖業和農副產品加工業,實施農業綜合開發,走規模經營的路子,加快農村奔小康步伐”不謀而合,因此,他得到了區政府的大力支持,將其列為區裏農業發展重點項目之一。
在當地政府的關心支持下,重慶富全水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了。該地區養殖業的發展走上了“公司+農戶”的路子。1997年,該公司產雛鴨70萬羽,出欄肉鴨30萬隻,收購經營農戶肉鴨30餘萬隻;豬場產仔豬1000餘隻,出欄肉豬600餘頭;水庫生產成魚2.5萬公斤;生產飼料2000餘噸;加工榨菜300餘噸。年產值可達1200餘萬元,純利100餘萬元。談及公司今後的發展,胡富全信心百倍,他堅信自己發展立體養殖業,走“公司+農戶”的路子走對了。文化程度不高的他,對“廣闊天地,大有作為”這兩句曾經激勵全國青年戰天鬥地的話領會頗深。他說:“我的公司一定大有作為,在幫助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上一定大有作為。”
胡富全,這個普通的山區青年農民,在他用濃墨重彩大寫自己的青春的同時,也在用他的智慧與品格為山鄉繪上一幅亮麗的風景……
2.播撒生命的綠色
王琨出生於陝西渭北高原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高中畢業後,在黨的富民政策鼓舞下,他的心活了,他想致富,要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他先後到陝北、黑龍江等地做木材生意,又在西安開辦了一家木材加工廠,積極搞調查、跑經銷,把一個不大的加工廠開始辦得很有起色。然而市場是無情的,由於經營不善後來加工廠被迫關門。這對於剛踏入社會,創業之初的王琨無疑是當頭一棍。麵對沉重的打擊,他沒有退縮,失敗磨了他的心誌,更激起他向命運挑戰的激情。1989年,他隻身去海南,跳入商海。多年的闖蕩使他積累了深厚的人生閱曆和工作經驗,在商海搏擊中如魚得水。他從出苦力幹零活到做廣告信息和房地產生意,短短四五年時間裏,他從身無分文變成一個百萬元資產的擁有者。
這時他卻懷著對家鄉的一顆拳拳之心、一腔赤子之情毅然放棄了自己在海南開創的事業和舒適的工作生活環境,頂住了家人的阻力,回到了生他養他的黃土地,立誌把自己的青春年華奉獻給家鄉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1994年,他在家鄉——合陽防虜寨建了年產2000噸的雙機複合肥廠,采用測土配方,平衡土肥的方法,生產市場需求的不同型號的林果及經濟作物專用肥係列產品,獲得了楊淩農博會“後稷金像獎”,年銷售利潤達200多萬元。對於成績,他並未滿足,看到家鄉大麵積光禿禿的荒山,又激發起一個更大的理想,他要讓家鄉的山變綠、水變清。合陽縣是典型的旱塬地區,他晝思夜想,乘車跑遍了全縣的21個鄉鎮,考察了許多溝係小流域,經過精心謀劃,1996年,他以56萬元承包了潘家山村2萬多畝荒山,簽訂了50年荒山治理開發合同,正式創辦了合陽龍華三地開發公司,這也是合陽縣第一家民營農林開發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