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創業者的成功因素固然是多方麵的,但正確的決策和科學的管理方法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方麵。一個精明的創業者,要想在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就必須努力提高自己的決策水平和管理能力。
1.科學管理出效益
王廷江是山東沂蒙山區的普通農民。他雖然是農民,但深知在一個企業中管理的重要性。王廷江出身“卑微”,是一位賣苦力販運磚瓦者。由於他在販運磚瓦中,積累了大量知識,結識了許多人,改革開放後便自己創辦了白瓷廠,經濟效益聞名遐邇。1989年,他為了帶領本村村民迅速脫貧致富,將價值420萬元、年產值1200萬元的白瓷廠,無償地捐獻給了村集體。回村後,他先後被推舉為村主任、村黨支部書記,帶領群眾立足當地優勢,不失時機地抓機遇、破常規、闖新路,銳意改革,大力發展村辦企業,使全村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到1991年,全村已辦起了五個企業,工農業產值達9100萬元,創利稅970萬元,人均收入1600元,分別是1989年的101倍、131倍和27倍,農業實現了機械化、水利化、良種化,80%的農戶建起了樓房,沈泉莊村提前成了“小康村”。王廷江先後獲山東省農業勞動模範、優秀農民企業家和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並被農業部授予“全國鄉鎮企業家”稱號。在以後的兩年多時間,他把黨和人民給予的榮譽當做奮發前進的動力,團結帶領群眾一年一大步,步步上台階。1992年產值利潤雙翻番。1993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4.2億元,創利潤3578萬元,人均占有利潤20575元,分別比1992年增長266%、183%和187%;1994年的1—4月份完成工業產值9712萬元,利潤850萬元,分別比1993年同期增長37.7%和35.8%。1992年7月2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來臨沂視察時,親切接見了王廷江,對他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奉獻精神給予了高度評價,並稱讚說:“了不起,不簡單!”1993年1月,王廷江光榮地當選為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1994年2月當選為羅莊鎮黨委副書記。驕人的成績來自於王廷江嚴格而科學的管理。
王廷江抓勞動管理處處“嚴”字當頭,製度麵前人人平等,若是自己的親朋好友,違反規定更是加倍受罰。王廷江的一個弟弟就因違反廠規而除名,一些領導介紹來的職工有的也因破壞紀律而辭退。在用人製度上,不看年齡看本領,不看資曆看能力,不看文憑看水平,從而做到了能者上,庸者下,公平競爭,自然淘汰。在成本管理中,著重抓了兩條。一是在生產過程中,號召職工節約一度電、一點泥、一塊煤,並製定了嚴格的獎懲製度,堵住了“跑、冒、滴、漏”現象的發生。如過去原料泥利用率僅為86%,實行下腳料再用後,提高到99.8%,僅此一項,每年可增收近60萬元;二是為堵塞原料購進和銷售環節的漏洞,對業務人員做到思想上教育,製度上約束,管理上嚴格,培養和鍛煉了一大批戰鬥力強、業務素質高的供銷隊伍。因此,華盛公司生產的白瓷產品,在同行中利潤率最高,達30%以上。
在質量管理中,從原料進廠到成品出廠,都是層層把關,發現不合格的產品堅決退回。對於退回的產品,不罰生產工序,而是罰質量檢查工序,這樣一來,產品的合格率、一級品率大大提高,使日用瓷一級品率始終保持在94%以上。
為解決職工技術素質不高、人才缺乏問題,王廷江與各類大專院校聯係,與社會各界掛鉤,兩年多來,采取優惠政策引進專業技術人才和大學生80多人,並讓他們定期為職工開辦講座,提高了職工的整體素質。為了生產更新換代產品,開拓市場,擴大經營,於1992年5月投資49萬元成立了陶瓷科學研究所,致力於新產品的開發與研製,現已開發新產品20多種,其中8種產品成為暢銷產品。為了解市場行情,保證產品質量,先後派20人次到意大利、日本、新加坡、韓國、加拿大、美國等地參觀和進行技術培訓。事實證明,誰掌握了高新技術,誰就爭得了產品開發的“製高點”,企業就有活力和好的經濟效益。1994年,再投資2億元,對原有企業進行技術改造或擴建,並投資1000萬美元與韓國大寶窯業、香港大起貿易公司共同興建臨沂大寶陶瓷有限公司,生產高檔釉麵磚。即將建成的五套專家別墅樓,將吸引更多的“千裏馬”、“金鳳凰”來沈泉莊安家落戶、施展才華。王廷江領導的這個公司現已發展到14個下屬企業,5700名職工,固定資產1.6億元,年產值3.7億元,利潤3100萬元。這就是科學管理創造出的巨大效益。
2.正確決策科學管理搏擊市場經濟大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