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善抓機遇創造人生亮點(1 / 2)

改革的中國經濟,商機無限,為所有創業的人提供了數不清的機遇。那麼,何為機遇?機遇就是有利的環境因素,在商業中它能讓有限的資源,發揮無窮的作用,借此創造更多的利潤。機遇大都稍縱即逝,這首先是因為形勢瞬息萬變,這一刻鍾造就了機遇,那一刻鍾機遇就可能消失得無影無蹤。其次,由於競爭激烈,機遇隻有那麼一個,卻有千萬人爭相競逐。機遇來了,你若不去好好把握,轉瞬間別人就會捷足先登。

因此,善於抓住機遇就須有一定的智慧和膽識。智慧使你能夠準確地分析形勢,及時發現機遇,膽識則使你能夠在準確判斷的基礎上采取快速有效的行動。

1.機遇造就億萬富翁

在這裏介紹一位在改革開放大潮中崛起的中國大陸最年輕的富豪,他現年41歲,已擁有資產逾5億元。他用短短的十多年時間,白手起家,成為全國聞名的實業家,引起海內外經濟界廣泛的關注。

這位年輕的億萬富豪叫冼篤信,1961年12月出生於海南省瓊山縣龍橋鎮一個農民家庭。現任海南騰龍企業集團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第八屆全國政協委員、海南省人大代表等職。他曾被評為全國優秀青年企業家和海南省十大青年企業家。

冼篤信年紀輕輕,今天財富億元,殊榮甚高,但走過的卻是一段艱辛而坎坷的道路。他童年上小學時就不得不利用課餘時間,上山砍柴去賣,靠自己的汗水掙錢交學費和為家庭增加點收入。因家庭生活貧苦,兩個妹妹無法上學,他自己僅讀到高中一年級就輟學。17歲就要到社會上闖蕩,承擔起養家的重擔。他在海南當過民工,到過廣西、湖南、貴州、雲南和廣東等地從事小販買賣。曆盡磨難,但他刻苦耐勞,堅韌不拔,在幾年的輾轉漂泊生涯中,熟悉了經營的要領,熟悉了社會,熟悉了市場行情,為他今後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醒了沉睡已久的中國大陸,給中國經濟發展開拓了廣闊前景。善抓機會,善於審時度勢的冼篤信,看準這是個開創自己事業的時機了。他四處物色發展目標,決心大幹一番。

1980年,他終於找到了創業的起點,在家鄉一項建築工程中,承包全部所需的石料。旗開得勝,這項業務使他賺了一筆小錢。憑此資本,他在家鄉興辦一家小型塑料加工廠。1982年,他與海南國營農場合作,擴大了塑料廠生產規模。1984年,冼篤信又在瓊山縣創辦起海南南聯商貿總公司,利用手中積累的資金開辟新的經營領域。此後,他相繼辦起了電鍍廠、傘帽廠、木器廠、玻璃廠。在他25歲時,決定開辦海南騰龍實業總公司,自任總裁。

冼篤信創業成功的秘訣之一就是善抓良機。1992年初,鄧小平同誌南巡談話後,全國經濟建設掀起新高潮。精明敏銳的冼篤信當機立斷,把他的企業總部移師海口,利用他積蓄的實力和商譽在那裏發展房地產業務。近代經濟史表明,大多數富豪的崛起,大都靠房地產業。遠的且不說,就以華人的事例足可佐證。如印尼首富林紹良,馬來西亞的房地產巨子楊忠禮,香港白手起家的李嘉誠和鄭裕彤,近年的後起之秀黃華等等,均是靠開發房地產業而迅速發跡的。冼篤信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先後在海南、湖南、雲南等地開展房地產開發和舊城改造,現已建成或在建項目的房地產麵積達38萬平方米。這些業務的發展,無疑使他財源廣進了。

現在,冼篤信的企業已成為海南省私營企業界第一家大型企業集團,目前已擁有資產5億多元,員工1200多人,旗下有12個直屬分公司,4家合資聯營企業。他所屬的公司開展了工業、農業、旅遊服務等多元化經營,投資了一批有影響、高水平的項目。

2.巧用地區差價

山東有位農民章某,幾年前來到北京打工。有一天,他與幾個老鄉去逛街,路經一個瓜果市場。他們準備買一點水果吃,可那些水果昂貴的價格令他們這班打工族望而卻步。忽然,他一眼瞥到一堆棗,那正是家鄉的大棗。何不買一點來吃呢?那在家鄉相當便宜,才7角5分一斤。於是,他問了一下價格,結果令他大吃一驚。4塊錢一斤?“這麼貴啊,你們的心也太狠了吧!”身邊的一位同鄉說。說者無意,聽者有心。章某想,這大棗的兩地差價這麼大,這當中該有多少利潤可賺啊!不久,他就返回家鄉,買了兩噸大棗,搭了一輛開往北京的貨車。他來到東城區的一家批發市場,把大棗以3元2角一斤的價格批發給小販們。不到一天的功夫,大棗被搶購一空。章某第一次嚐到了發財的甜頭。他並不以此為滿足,又開始跑下一趟。短短一年多時間,他已腰纏數十萬了。路也跑熟了,他不僅經營大棗,還開始經營另外一些山東物產。善於把握機會,打工的也變成了大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