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南街村黨組織集體承包麵粉廠、磚瓦廠兩個小企業後,支部帶領黨員、幹部和廣大村民齊心協力,艱苦拚搏,到年底,不僅償還了債務,還盈利7萬多元。這7萬多元,在當時是一筆可觀的收入。更為可貴的是,群眾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大家看到了集體的力量,看到了共同致富的光明前景。不少村民找到王洪彬書記真誠地要求:你們領著幹吧,我們想念黨支部,這輩子跟著黨幹定了。王洪彬書記聽得心頭發熱,群眾理解了支部,支持了支部,積極性空前高漲。這就是我們的事業無往而不勝的力量所在。
在支部會上,王洪彬書記動情地說:“過去群眾不信任我們,告我們的狀,是因為我們忘記了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職責。如今群眾理解我們,支持我們,群眾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了。對這種積極性如果我們保護不好,再讓群眾失望,我們這個黨組織就會徹底垮台。我們是共產黨員,不能小富即安,小進即滿,要有幹大事、創大業、敢叫日月換新天的膽略和氣魄,有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韌勁和毅力。我相信我們的努力一定會成功。”一席話說得大家熱血沸騰、群情振奮。大家充分討論,一致認為,兩個小企業能有這麼好的效益,主要是結合了自己的實際,發揮了自身優勢。要想有更大的發展,還要堅持做到揚長避短,發揮優勢,通過研究、分析、實踐,最終形成了南街發展村辦工業的主導思想,圍繞農副產品深加工辦企業,圍繞龍頭產品上配套項目。
南街村的企業是從“農”字起步的,也是圍繞農字發展起來的。方便麵廠、食品廠、啤酒廠已成為骨幹企業,其產品已形成龍頭產品。“南德”牌係列啤酒,盡管1994年5月才投產,但經過不到一年時間的驗證,其強勁的銷售勢頭出乎人們的意料。方便麵廠已發展到30條生產線,日生產量達40噸,食品廠生產的“潁鬆”牌鍋巴,已發展到100條生產線,日生產量達120噸,兩種產品的生產規模在全國同行業生產廠家中均居首位。
圍繞龍頭產品,大力發展配套項目,促進經濟高速發展,經過實踐證明確實是行之有效的做法。方便麵廠、食品廠每天需要的400多噸麵粉,是由村裏第一、第二麵粉廠提供的,隨著“麥恩”巧克力果、“麥恩”巧克力棒係列產品的開發和批量投放市場,與之配套、投資2200萬元的第三麵粉廠即將投產。龍頭產品每天需要的13萬隻紙箱,是由村裏第一、第二包裝廠負責生產的。每年需要的價值約1億元人民幣的塑料包裝袋、精製禮品盒,是由村裏的中日合資企業“河南耐可達彩色印刷有限公司”、“河南彬田膠印製品有限公司”生產的。為了滿足每天近千噸原材料和產成品的運輸需要,村組建了大型汽車運輸隊,現有大型貨車160多部,標準噸位800多噸。企業每年需要近300萬元的花椒作湯料,村裏又在地頭地邊、溝邊渠邊栽上了花椒樹。為了充分利用方便麵廠、食品廠、麵粉廠的下腳料,村裏又把這些廢料統一搜集起來,通過電腦配方,製成了混合飼料,提供給村辦養雞場。養雞場的雞蛋和肉雞又滿足了食品廠和村民的需要。南街人把這種做法稱為“一業帶著多業上,多業輔助一業興”。南街的企業目前已相互配套,互為依托,優勢互補,同步發展,形成了係列加工、層層增值、良性循環的新格局。村辦企業產值從1984年的70多萬元猛增到1994年的8.02億元,增長了1100多倍,利稅由7萬多元增長到6000多萬元,增長了900多倍,固定資產由40多萬元增長到4.6億元,增長了1150多倍。雄厚的經濟實力,為南街村到本世紀末實現產值30億元,利稅3億元,奠定了堅實基礎。
南街村的分配方式隨著集體經濟的不斷壯大,逐步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工資加供給的分配方式,既體現了社會主義按勞分配原則,又促使共產主義社會按需分配因素的不斷增加。它不僅大幅度提高了職工、村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而且使人類社會最美好的共產主義社會在這裏展露了光明前景,成為廣大職工、村民大幹社會主義、齊心協力奔向共產主義的力量源泉。
南街村黨支部帶領群眾致富的事實證明,廣大農村青年隻有在黨的領導下,緊密團結在村黨支部的周圍,積極參與農村的各項經濟建設和組織建設活動,發展集體產業,壯大集體經濟,走集體富裕之路,最終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