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競爭的智慧(2 / 3)

在柏林敦這段時間,富蘭克林一麵認真地印刷紙幣,一麵利用這一機會積極進行著他未來印刷鋪的外交工作。在此期間,他結識了新澤西州各方麵的要人。他們都是新澤西州議會為了監督印幣工作而派來的。這些人輪流地來到這裏,每次還都帶來了幾個朋友做伴。工作之餘他們便和工人們一起交談。時間一長,關係越來越融洽,由於富蘭克林讀了很多的書,言談舉止與眾不同,所以很受他們賞識。有時他們便請他到家中做客,並把富蘭克林介紹給自己的朋友們,而且每一次都是非常殷勤地招待。這樣一來二去,大家便處得很熟了。

而老板凱謀就沒有受到過這樣的禮遇,有的也僅是同各方麵要人業務上的一般往來。他這個人雖然很狡猾,但有時又是很愚蠢的。他根本不懂什麼交往的藝術,總愛粗魯地反駁人們已經認同的意見,平時也總是衣冠不整、邋邋遢遢,而且還極愛鑽牛角尖,有時還表現出一副無賴的樣子,這使人們非常反感。一個老板有著如此的素質,已決定了他在競爭中的失敗。

富蘭克林在凱謀印刷鋪的那三個月,結識了法官愛倫、州議會秘書撒木耳·布茲蒂爾、議員愛瑟·皮耳生和約瑟·庫柏、測量局長愛瑟·狄考以及幾個斯密斯家的人,這些人對富蘭克林非常看重,預言他日後一定會有大的作為。那個測量局長就曾經說過:“不久費城的印刷業將會出現一位新人,就是你——富蘭克林,你的這位老板不久就會被你擠出去的。”這位預言家確實獨具慧眼,也許富蘭克林身上本來就籠罩著勝利者的光環。

後來富蘭克林真的在費城的印刷業中崛起,而且越幹越強,他的對手被一個一個地擊垮。這場競爭其實早已在暗處激烈地進行了。柏林敦那三個月的“臥薪嚐膽”便是他與第一個對手的第一次交鋒,結果是這位年輕的小夥子勝利了,他首先贏得了技術上的充分準備,贏得了外交實力的積蓄,贏得了社會聲威的擴大。

三個月後,鉛字和印刷機運到了。富蘭克林與凱謀解除了協議,開始了他的宏偉事業。而這時凱謀還沒有聽到富蘭克林開業的任何消息,這在戰略上不能不算凱謀又一次的失敗。富蘭克林的印刷廠就設在費城一個繁華市場的附近,這是個很容易招攬生意的地方。為了節省資金,他們和釉工湯麥斯·高德福萊一家同租了一所房子,同時又把夥食包給了他們,這樣,準備工作就一件件安排就緒了。

一天,正當他們忙著拆鉛字、整理印刷機時,富蘭克林的一個朋友領著一個農民打扮的人走了進來。

“這是你的第一位顧客,富蘭克林先生。”他的朋友高興地說。

“歡迎您,親愛的先生。”富蘭克林熱情地說,“我和我的鋪子祝您一天好運。”說著他連忙把這位顧客讓進鋪子裏。

仔細問了這位顧客的要求後,他馬上開機印刷,嶄新的機器被一個優秀的操作者運轉了起來,兩天便完成了這第一次印刷任務。當送走客人後,富蘭克林興高采烈地回到屋裏。

“這是我們的第一筆生意,它成功了!”富蘭克林指著桌上那5先令的印刷費興奮地說道。

“盡管是5先令,但它比今後任何多的錢都珍貴。”說著他把頭轉向那位朋友,“謝謝您,梅萊笛斯,是您給了我一個良好的開端。”

就這樣,他們的生意在這5先令微薄的收入中開始了,並逐漸在費城紅火起來。也許出於對梅萊笛斯的感激吧,後來,富蘭克林常常樂於幫助那些新開業的年輕人,成為許多新生力量的保護神。

任何一次成功的嚐試都不是一帆風順的,但每一個徘徊過的點都是成功的一個組成部分。在開業過程中曾有一件事對富蘭克林觸動很大。當時費城有一個很古怪的老頭整日沉浸在對世界末日的憂慮中。他讀了很多書,在當地很有一點名氣,又上了一些年紀,因此當他一本正經地講起某件事時,許多人也不得不信以為真。他的名字叫撒木耳·密克耳,以前富蘭克林並不認識他。有一天他突然跑上門來,開口便問:

“你就是那個新開業的年輕人嗎?”

“是的,我就是。”富蘭克林有些驚異地回答。

“我真為你惋惜,”他說,“開一家印刷鋪得多少錢啊,但這些錢又要白白地丟掉了。”

接著他便講了起來,說費城是一個沒落的城市,城裏人連飯都吃不上,不要說開印刷所了,盡管這裏看上去很繁榮,但那是假的,是長久不了的,如果這些貧民再多起來,這裏的災禍就要發生了,一個聰明人應該看到這城市裏不安的因素。

富蘭克林聽了他的話真有些心灰意冷了,他沒想到費城會是這個樣子,等待自己的命運又是什麼呢?也許自己的印刷鋪真的很難辦下去了。如果印刷鋪還沒有開張的話,按富蘭克林那時的心情,真想不去辦了。正當他憂心忡忡之際,一個朋友來了。於是他便把自己的憂慮告訴那位朋友,那位朋友忍不住笑了,接著便把撒木耳·密克耳的習慣告訴了他。富蘭克林這才長長地出了一口氣。後來富蘭克林看到撒木耳·密克耳住在一所很破爛的房子裏,因為他總是擔心一切不久之後將被毀滅,所以不肯白花許多錢買一所新房子。當那座房子幾乎要坍塌時,他才不得不搬到另一處去住,但花的錢要比當初貴五倍還多。

這個人和這個故事似乎是很可笑的,但富蘭克林心中卻得出一個深刻的生活教訓。他認識到:不要輕易相信別人的蠱惑,隻要下定決心就一定要幹下去,等待和觀望隻是愚蠢者的自欺欺人。主人勤勞的精神換來了印刷鋪聲望的提高。以前人們都認為富蘭克林的鋪子是不能長久的,因為這城裏早有了凱謀和勃拉福兩家大印刷鋪,而且影響也比他大,要競爭,富蘭克林一定會失敗的。現在,人們看到富蘭克林充滿著無限的信心和熱情,便漸漸地折服了,他們相信憑著勤奮精神,富蘭克林一定能幹出一番成功的事業。

一個當地人評價說:“我從來沒見過像富蘭克林這樣勤勞的人。”每天很晚,當他從俱樂部回來時總看見富蘭克林仍在那兒工作,而第二天鄰居們還沒起來,印刷鋪的燈就已亮了。他這番話給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為人們都已感到富蘭克林的印刷鋪正以一種無可阻擋的力量前進著。於是很快就有一個文具商讓他代賣文具,但因為業務太多,被富蘭克林委婉地拒絕了。

看到富蘭克林的印刷鋪生意蒸蒸日上,作為同行的凱謀是不甘心的。他一方麵同富蘭克林爭生意,另一方麵又不斷打聽富蘭克林印刷鋪的信息,以便采取一些相應的手段。在他的印刷鋪裏有一位工人叫喬奇·衛伯,看到富蘭克林生意興隆,便想到他這邊工作,於是他用女友提供的一筆錢把自己從凱謀那裏贖了回來。當他興衝衝地來到富蘭克林這兒時,卻聽到了一個令他很不高興的答複。

“真對不起,人手已經夠了,這也許太令您失望了。”富蘭克林滿懷歉意地說。

“不過,我不久將會雇用您,我向上帝保證。”富蘭克林想了想又接著對他說。

“也許鬼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衛伯有些生氣了,他說,“您不是敷衍我吧?”

富蘭克林一見衛伯不相信自己的話,便進一步向他解釋道:“我告訴您一個消息,請千萬不要說出去,我想辦一份報紙,到那時我一定雇用您。”接著他便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告訴了衛伯。他說當地唯一一家報紙是勃拉福的《水星周報》,它的質量很差,內容也很枯燥,但訂戶居然很多,如果辦一份更好的,相信一定會受人歡迎。在富蘭克林的勸說下,衛伯走了。誰知他一回去便馬上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凱謀。凱謀要等的機會終於來了,他知道富蘭克林資金微薄,決定先下手為強,搶先辦報。時間不長,一份新的報紙便問世了,《世界藝術和科技報道及賓夕法尼亞新聞》,第一期報紙出版後,居然轟動全城。

富蘭克林對此非常氣憤,他既恨衛伯又恨自己,但這個性格堅強的小夥子對自己既定的目標絕不會輕易放棄。他拿著凱謀的報紙仔細地分析,他發現這份報紙的內容十分龐雜,又不很新穎,連報名也很拖遝,簡直有一種東拚西湊之感。後來他又發現凱謀這份報紙的許多內容是從英國新近出版的一本藝術和科技大辭典中抄來的。於是他便在《水星周報》上針對凱謀發表了一係列小品文,作者署名“忙人”。這些文章語言犀利、流暢,觀點一語中的,而且布局謀篇也很講究,文章發表後頓時吸引了許多讀者。接著他又寫文章介紹新近出版的那本藝術與科技大辭典的情況,揭露覬謀的抄襲行為。凱謀的報紙一下子名聲掃地,人們開始把視點轉移到勃拉福那份報紙上,《水星周報》的訂閱者越來越多。凱謀的計劃落空了,他的訂戶減少到90個,9個月以後的一天,凱謀突然來到富蘭克林這裏。

“富蘭克林先生,我聽說您——打算——辦一份報紙,是這樣嗎?”凱謀吞吞吐吐地說著。

“是的,我早就想過。”

“那我辦的那份《世界藝術和科技報道及賓夕法尼亞新聞》——我想——轉讓給您。”

“為什麼,凱謀先生?您不是很想辦報紙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