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德魯克管理思維給我們的啟示(1 / 3)

長期采訪德魯克的英國《金融時報》記者西蒙·倫敦在《偉大老人的激情性理論:彼得·德魯克祭》一文中寫道:“他不願參與學術界的遊戲。他拒絕在晦澀難懂的期刊上發表文章、不用冗餘的數學填充論文。同時,由於理解管理學需要廣博的知識,他也不願限製自己的視野。”德魯克所看重的是管理實踐,這才是管理學的靈魂與生命力所在。

德魯克的管理思想說明,管理學著作不是管理學家的說辭和抽象的論證。管理學家的說辭和抽象的論證有時候也會產生楚楚動人的效果,但往往是將日常生活經驗進行有限的歪曲性解釋,將感性材料變成狹義管理學概念的佐料,並且試圖用科學主義與人本主義的二元對立,以及係統理論、權變思想等二元互補的思維方式和價值判斷來取代管理實踐者乃至人類的道德、真理與價值標準。

而真正的管理學著作恰恰相反,它們通過對組織及其管理世界的感性經驗及其符號體係的重新審視,不但要揭開那些遮蔽感性經驗的虛偽幕帳,恢複人們對管理實踐者經驗的價值感知,而且要恢複感性經驗的原始活力,從而喚起管理者對行動自由的渴望,也就是將人們從抽象的理論空間拉回管理領域。綜上所述,德魯克的管理思維給我們很多啟示,總結起來,有這樣幾點。

一、有效決策

德魯克告訴我們,決策前要注意聽取不同意見,尤其是反對意見,才能做到有效決策。我所在的金融企業內有近5000 名職工、390處營業機構,作為一名機關中層幹部,在管理實踐中,我深刻認識到,加強調研,了解基層,有效決策十分必要。如果不掌握一線工作情況,不了解基層,就無法做到有的放矢,工作效果往往事倍功半。

反之,如果加強調研,充分聽取各方麵意見,尤其是反對意見,則能夠正確理解事情的本來麵目,做的決策、下的文件、部署的工作有針對性,就可能把上級的文件與當地實際緊密結合起來,工作效果會事半功倍。在科室會議上,我喜歡讓別人先提出自己的意見和觀點,鼓勵其他人發表不同意見,兼聽則明,不怕講錯,就怕不講。

德魯克認為,有效決策要在認真聽取多方麵意見的基礎上,明確決策的目的,辨明問題的性質,界定清楚,然後做出正確決策。

決策者本人對於決策的事項必須有主見,有辨別正確觀點的能力,不能左右搖擺。如果沒有自己的觀點,人雲亦雲,往往無法有效決策,錯過良機,失去發展的機會,給事業增添敗筆。作為中層幹部,要多向上級請示、彙報工作,彙報工作時,要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向上級提交兩個以上的解決方案,並說明自己傾向的方案,有利於領導決策。

二、管理自己、管理時間

在其他西方管理學家都在講管理他人的時候,隻有德魯克一人提出了管理自我,並進一步提出了隻有管好自己才能管好一切。管理並不隻是管理別人,最重要的是管理自己。因為自我管理是管理一切的基礎,隻有管理好了自己才能管理好別人。作為管理人員,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我們要常懷敬畏之心、感恩之心、律己之心,在生活、工作方麵多嚴格要求自己,做廉潔自律的表率,要幹事,還要幹淨。要鼓勵下級立足本職崗位奮發有為、改革創新,積極學習,倡導員工做四能幹部,即“能想、能幹、能說、能寫”。

德魯克認為,時間對一個人來說是最稀缺的資源。我們可以雇到人才,隻有時間,是我們租不到、借不到,也買不到的。有效的管理者與其他人最大的區別,就是他們非常珍惜自己的時間。管理時間是德魯克管理學中的精髓之一。在管理實踐中,我們要抓大事、抓難事、抓關鍵環節。我讀MBA 時一位同學說過,一個單位樣樣爭先是不可能的或很難做到的,要選擇一個工作突破點,集中時間、集中精力抓,然後以點帶麵,才能做出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