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麵明義就用了二十一首絕句描敘了這一束紅梅,這一位佳人的一生景況。詩雖然寫得不夠高明,比較平易淺近,他本人的世界觀更難免種種局限,遠不能與今人相比,但對我們了解“一芹一脂”的平生,還是很有幫助的。
第一首是小引,和序言意義相近,寫他因見到那佳人獨立午風,看到“玉洞桃花”相隔千裏,從而引起他的詩情,“撩人春夢到芳紅”,回到過去,回到香花正開的時節??佳人年輕的時光。
第二首,開始入題,進入詩境,但僅僅是開始,是繼續寫花,真是用的擬人手法寫真花的命運,“嫁”、“肥”等隻是擬人,為下文轉至佳人作引。寫花嫁與東風,容光削減,在風雨催逼下,惟見梅子日肥。
接著第三首一轉筆,由花命轉到人命,提出了“可憐花命與人齊,一是紅顏到處低”的論斷:生得愈好,命運愈薄,尚不及庸人凡女,還可以有一個平靜的角落,得以安生。相反,天姿國色,就隻有飄零隕落,偎以春泥。“爭奈無聲風月夜,暗催國色偎春泥!”具體描寫了佳人的運命。於此,可見這位佳人,這位被比做紅梅的佳人,也隻是一個煙花女子,在那些無聲的風月夜裏,她隻好被迫委身春泥??春泥一樣的蠢物,任其玷辱。在這裏明義用了“爭奈”和“暗催”等詞句,強烈地表達了他對當時那種妓院製度的憎惡,和他對那位薄命女子的同情。
第四、五、六各詩,進一步鋪敘了她在那種難堪的煙花院中的生活狀況及她對自己心裏人的深深思念。由於不勝那種無盡的“春事”,再加上精神上的折磨,痛苦相思,她得了“傷春病”,現出了病如西子、顰眉捧心的姿態。這無心妝成的姿態,更加令公子王孫傾倒、迷戀、讚美,但她對此一概不予理睬,風雪世途與她的雲?雨意是根本不同的。她總是一個人默默地獨倚碧欄,遙望遠天,懷念著她夢裏的情人。如同《牡丹亭》中的牡丹女??杜麗娘一樣,在夢中與她愛人相會。甚至靈魂脫殼,“蘭麝散幽齋”,越過千山萬水去尋找她的夢??她夢裏的情人。因而她的形容更加消瘦,“花骨香衣漠漠寒”,弱不禁風了。
第七首是一個轉折。前三句是續寫她的相思,至於“相思滴滴血斑斑”,在“明月前溪”半灣水前,她在苦苦相思,想象愛人在千裏之外,在隱約的夢中,結果,不期“夢和春色到人間”??夢境,她的夢境,竟然和春色,美好的春光一起,來到了人間,出現在她的眼前了!
第八首具體描繪了她和她的夢裏人終又相遇的景況,在“九十春光月已三,桃花灼灼柳毿毿”的時候,他們終又重逢了,盡管她是低頭行過,但偏相識??他偏偏一眼就認出來了,這個不同流俗、一色拖地藍衫的女子,正是他童年的舊友,兒時的情人!
第九首寫了遇合後二人的景況。雖然她自感羞慚,疑慮重重,“亂香和霧藉蒼苔”,但他卻是異常興奮,充滿信心:“紅梢幔子通中枕,準擬佳人踏月來”,立即布好新房,準備迎娶佳人??他自己當年的閨中舊友,他深信佳人定會踏月前來與他完婚的。在經過了若許曲折以後,她終於被真情感動,與她的夢中人??她的阮郎團聚了。他的目的終於達到,“紅兒”??紅梅花終於來到他的身旁,出現了“與白爭開”、雙女鬥豔的景象。第十、十一首集中描述了紅梅的豔麗和團圓後的輕快生活。
第十二首是又一轉,“何事孤山處士家,些些香粉漫矜誇?詎知富貴神仙宅,無數紅裙曳絳霞!”原來這位佳人如此思念的阮郎也是一位孤山處士,明義問自己,何事??為什麼你要把這位如孤山處士林和靖一樣的人的家裏發生的這一點點香粉事,如是鋪敘吟詠,這樣的誇張描摹呢?難道你不知道那些如神仙似的豪門富戶中有無數的姬妾,她們的紅裙如絳霞一樣飄舞嗎?
接著第十三首,明義自己作了回答:他並非不知富戶豪門的景況,而他之所以要鋪敘那些紅梅競豔的香粉事,目的是要陪襯下文,是為了點出那位紅妝,那位薄命佳人後來的寂寞歸局。和上麵鋪敘的一時歡樂相反,她的春心已經凝結,再也不會開放了,她總是一個人獨自默默地“臨池”??在水邊池畔往返徘徊,矜持自處,再也不回阮郎身邊了。短暫的聚會,一時的歡樂,終歸茫茫渺渺,無影無蹤了!麵對著她“一生忍笑非無笑”的情景,那阮郎也如那君王一樣,真是恨不能掏出心來,贈給她,隻要能稍解她的悲哀,換來她一絲微笑,他是什麼都願獻出的。可見他對她的愛也極為深沉。
第十四首“瑟瑟冰絲趁水流,碧天西角露蟾鉤;春魂斷處風飄砌,香夢回時月滿樓。”是一首承前啟後的詩歌。前兩句呼應第十、十一首描敘的歡樂,那是一點點非常微渺的歡樂,像瑟瑟冰絲順水流淌,像碧天西角的一抹蟾鉤,但很快就被截斷了、抹去了,到了後來“春魂斷處”,“香夢回時”,剩下的隻有風飄空砌,月滿虛樓,令人更加感到特別悲涼寂寞,還不如不聚的好。
第十五、十六首進一步寫了那以後她的生活狀況,雖然她是香色冠群花,豔冠群芳,但她卻不來人間,“不入春風鬥麗華”,不來競豔,不來探春了。而是獨處在“一帶凍雲淒絕處”,獨自斜倚在水邊竹外,如一束寒梅。她的陽和院已為碧雲鎖住,在逝水聲中一去不回,任他怎樣也喚她不回了!雖然她那如融融絳雪染就的紅紅的兩腮,表明了她內心的熾熱,她不來探春,不回愛人的身邊,不是她無情,實是不得已耳。這兩首小的以為還是寫得很好的:第十五首主要是以花喻人,借寫花來寫人的心境,第十六首則是直筆寫人,直筆寫她的歸宿,各有各的妙處。
第十七首是補敘當時從“趁水流”、“露蟾鉤”至“風飄砌”、“月滿樓”中間的一段生活,他接她到家時的殷勤護愛及發生逆轉的原因。在這裏明義沒有一句直筆,隻用“玉手折歸畫閣時,半垂羅幕護殘枝”隱喻了他當時是如何的經心著意,想方設法,甚至是“半垂羅幕”去護衛這一束“殘枝”??飽受摧殘的花,惟恐她再受塵世的襲擊,然而“東風作惡無端起,搖落紅芳滿硯池”。在這裏明義也沒有一句直筆,隻用惡風驟起,將紅芳吹落硯池,作了暗喻。花落硯池,遍身汙墨,這是怎樣的一種汙辱和摧殘,真不堪設想。而這也正是她之所以“一生忍笑”,“臨池默默自相矜”,雖“香色冠群花”卻“不入春風鬥麗華”的真正原因。
第十八、十九、二十首是續寫“春魂斷處”、“香夢回時”以後的生活。十八首寫她畢竟不是天上仙子,尚不能完全看破紅塵,雖不來探春,卻總是凡心難了,因而在更無人處,無人時候,黑暗遮住大地的夜晚,她就一個人悄悄來到池畔徘徊,常常直到天明,不知情的人見了還會錯以為是紅拂下堂來投李靖呢!
第十九首,前兩句“夢裏相逢更可憐,彩鸞飛下絳雲天”,是說兩人在此情況下隻好夢中相會,在夢中團聚,借夢、夢中的情景以抒悒鬱的情懷,那時候,彩鸞這種仙鳥就會從絳雲天上飛下到他的身邊。有時雖出現在現實生活中但也僅僅是短短的一瞬,悄無聲息地到來,又悄無聲息地離去。“歸時不與桃花約,滿袖東風送玉娟”,不約她何時再來??這是無法約會的,隻能是無限依戀地送她,在東風之中,更無法留住。
第二十首,寫紅梅枉卻濃妝,枉耐寒春,如霜娥素女,隻在“黃昏有雪”之時,她才悄悄地出現,才能“幾會東風麵”,會一會東風,透一透氣,其他所有時間,她都是“日鎖朱扉不見人”,整日於深鎖重門的小院中,孤獨自處而不與世人見麵。
如此,如此。
最後第二十一首,不覺已至青春過盡,紅顏虛老之年了!“惜粉憐香事已空”,已成過往,豐姿豔色也遠非當年,在“五更羌笛半宵風”中飄零隕落,日漸枯萎。“從茲國色羞回首,輸與春花無數紅”,“傾國傾城”,“絕代豐姿”,已不堪回首,比起普通春花,反而差得無數了!
凡此種種,也是煙花女子,也是孤山處士,也是兩小無猜,也是幾番聚散,也是顰眉淚眼,也是默默忍笑,也是夜夜徘徊,也是夢裏相逢,和我們已掌握的“一芹一脂”的情況無一不合,再看本文開始時寫到的明義對《紅樓夢》和曹雪芹、孔梅溪的態度及他的題紅詩,說是由於看了《紅樓夢》,出於對孔梅溪的同情才綴成了這一組長詩,以誌其事,詠其人,是考證《紅樓夢》內情及探尋“一芹一脂”,曹雪芹和孔梅溪的生平、儀表及內心世界的一份新材料,還有什麼牽強附會之處,還有什麼可疑之點嗎?我以為已無可懷疑了!它從另一個角度反證了我們對脂評,對紅樓全書及紅樓詩歌的理解和整個論斷,都是符合實際的,因而也都是正確的;否定這一切是無理的。
整篇組詩雖非上乘佳作,但後半部分的確較好,感情豐厚,意氣洋溢,真有點“纏綿適爾,感慨係焉”的味道,可惜我這枝工程技術人員的筆描述不出那種感慨動人的旖旎風光。
由此,或謂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再來看明義的其他題詩:《無題和韻》、《傾城和程南耕先生韻》、《次無題韻》等詩,似乎就更易解其中的含義,可以“大膽”一點的說,這也是寫“一芹一脂”,記“白雪紅梅”的詩歌。所謂“和韻”,就是和的曹雪芹與孔梅溪的詩韻,而《無題》當是孔梅溪與曹雪芹原詩的題目。下麵試再作一些論證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