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章 獨特的扁平化管理(2 / 3)

間。所有自行車都沒有上鎖,雇員們可以在需要時直接騎走。一些人

帶著賽格威踏板車、溜冰鞋或者滑板上班。一位醫生定期造訪穀歌園

區,所以穀歌人無須離開辦公室就能接受體檢。

當然,穀歌最有名的還是它的“20% 時間”,即雇員們每周有一

天時間可以用來盡情做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情。他們可能會開創一個

新項目、參與一個進行中的項目或者組成他們自己的團隊。這是一種

不可抗拒的吸引力,盡管一些工程師聲稱,現在實際上很難再有時間

這麼做了。

高級工程副總裁兼工程人員招聘負責人艾倫·尤斯塔斯(Alan

Eustale)解釋了由拉裏最初設定的任務:“重要的是要了解,你所做的

一切包括了何種價值主張。”他說,“比如說園區裏沒有咖啡店,那

麼數千名雇員就得在 11 點半下班,為湧入餐館趕時間。所以你會問這

兩個小時的價值是多少,如果人們不這樣而是待在園區裏會對你有何

影響?而且如果你打算在園區裏提供食物,食物好壞之間的價格區分

是什麼?這種增量的差值相當小。”

拉裏和謝爾蓋也試驗了適合更大規模公司的新型額外福利政策。

《財富》雜誌對他們二位的最近采訪指出:“他們正在艱難地修補穀歌

的 401(k)計劃,並確保雇員們更易於獲得財務建議。他們正在研究

財富對幸福感的影響,努力了解保持有錢人對工作的積極興趣——並

使其對公司作出貢獻——需要花費什麼樣的代價。佩奇說,他對雇員

們的仁慈之心可以追溯到 20 世紀 30 年代後期他祖父在密歇根州弗林

特汽車廠工作時舉行靜坐罷工時的那個腐朽時代。”

謝爾蓋補充說:“我認為,我們不應該去追憶我們在車庫創業的那

段黃金時期。我們的目標是發展壯大,而且我們無疑有更多的資源可

以用來解決擴大規模後的文化問題和其他問題。”

廢除固有製度,頻繁轉崗

拉裏和謝爾蓋毫不遲疑地試驗不同尋常的想法。他們創立了一種

事實上廢除了任何固有等級製度的管理製度,高層之下的管理層極少。

人們頻繁轉換工作,有一段時間,項目經理每隔幾個月就會調動一次

工作,以便學習所有必要的程序。今天他們待在一個工作崗位上的時

間大約是 18 個月。項目經理級別以下的人們不斷轉換工作。可以看到

工程師們會在白天或晚上隨時投入工作,但主要是在夜間。

穀歌公司還堅持以很小的團隊進行項目攻關。通常五六個人就足

以應付一個重大項目——如穀歌的圖書搜索計劃。

穀歌麵試過程的殘酷性臭名遠揚。不僅要麵試經理人選,還要麵

試整個公司各個學科和管理級別的人選。在工程學方麵,穀歌就有幾

百名招聘委員。他們每周碰頭一個小時,討論雇員人選。這一係統旨

在消除某個麵試管理人員的任何偏見。

在麵試過程的最後階段,當選出了最佳麵試者之後,拉裏開始介

入麵試。“拉裏仍然麵試每位工程學雇員。”尤斯塔斯說,“他先是

看招聘委員們提供的候選人簡曆,然後他將翻看他認為應該親自麵試

的人選的簡曆。我們對每個人進行審查的事實,意味著沒有人能騙過

我們”。

穀歌的管理哲學

拉裏的麵試更有可能是思想的交流,而不是一問一答式的對話。

以尤斯塔斯為例,他回憶 2002 年接受拉裏麵試時說:“拉裏長篇大論地

談及世界信息的處理問題、它的重要性、為什麼它是一個有意思的技

術挑戰,以及為什麼搜索技術還未研究完成。我們談到了穀歌公司麵

臨的各種挑戰,以及公司的當務之急。”

隨著穀歌的壯大,有必要對這一招聘程序進行不斷地重新評估。“我

們真的不知道我們在穀歌的招聘方式是不是最好的,”佩奇說,“顯然,

我們雇用了許多聰明人。我們還雇用了擁有不同技能的人員,我們雇

用了搞計算機、施工以及許多其他事情的人員。”

最重要的是,他們聘請的工程師必須已經或者能夠提出有關某個

特定問題的大量信息。拉裏和謝爾蓋喜歡基於數據來運營公司。他們

引以為豪的是采取了一個非常專業、科學的手段來解決問題。“他們

認為,信息幾乎是人們所有決策的基礎,”尤斯塔斯說,“你能得到

的信息越多,信息就越可靠,你就越有可能作出恰當的決策。”

為此,穀歌擁有一個所有人致力於此的囊括一切的數據庫,並定

期向公司其他人發送電子郵件,以便他們及時獲得信息更新。雇員——

主要是工程師——不僅可以查看數據庫裏的信息,還可以對其更新提

出批評,並提出修改建議。它像一個擁有龐大電子網絡和很多計算機

的小鎮,而每個人都對其他人的業務心知肚明。

尤斯塔斯也解釋了拉裏和謝爾蓋製定的標準。“我們努力尋找的

關鍵要素,是聰明的人,有創造能力的人,對不可能有幾分藐視的人,

有良好領導能力的人,和我們覺得有趣的人。我們努力避免雇用與其

描述能力不符且誇大其詞的人,或者不擅於團隊合作的人。”

這種瘋狂舉動的結果是,謝爾蓋和拉裏自創業以來設法雇用了離

開初創公司和既有公司——包括微軟——的高層人員。AltaVista 的創

始人路易斯·莫尼爾說:“他們已經積累起了驚人的智力資本。在幾年

來的艱難時刻裏,穀歌進行了裁員精簡,同時得到了絕對是最佳的人才。

他們是矽穀今天最令人稱奇的智庫。我那些來自(AltaVista 的)研究

實驗室的老朋友們就在那裏。他們索性以適當的方式集體跳槽。他們

的才能彙聚簡直令人望而生畏。”

矽穀的其他公司看到的是不利條件下的人才外流。一位風險投資

家說:“穀歌正在吮吸其他公司生態係統的氧氣。”

沒經驗不算啥

穀歌的新聘人員大部分直接來自大學或研究生院。比爾·蓋茨也

曾利用這一手段建立微軟。通過雇用年輕有為的畢業生,穀歌公司獲

得了一個強大的智力基礎,雇員們將為低薪而工作,接受股票期權作

為替代報酬,並有長時間工作的意願和耐力。他們在此之前通常沒有

工作過,穀歌得以向其灌輸公司文化。穀歌公司成為他們的生命。“矽

穀的肮髒秘密在於,”一位風險投資家說,“初創公司是由可以通宵

工作的小單身們運轉的。穀歌隻雇用年輕人。除了公平就業機會委員

會(EEOC)那邊以外,這似乎的確奏效。”

盡管如此,雇用高學分年輕人的政策當然也使穀歌錯過了一些優

秀的人才。紅點風投公司的風險投資家楊卣銘回憶了朋友在穀歌的麵

試經曆。他大約三十五六歲,作為可口可樂公司的互動業務負責人的

他富有網上交易經驗。他曆經 15 輪麵試,最後穀歌要求他提供 SAT 成

穀歌的管理哲學

績單和學生成績單。他沒有得到這份工作。

在雇用新員工時,拉裏和謝爾蓋傾向於將其經驗價值打折。畢竟

他們倆開始也沒有任何經驗。同時,具備其他公司經驗的人員不太可

能打破定勢觀念,來適應穀歌特殊的管理風格。尤斯塔斯說,對一個

問題的“背景”知道過多,也會扼殺創新。如果你過於了解這是怎麼

回事,你會提出這件事難做的 27 條理由。

這種態度會引發難題。2004 年,54 歲的工程總監布萊恩·裏德

(Brian Reid)對穀歌提起訴訟,聲稱他因年齡歧視而被公司解雇。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