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穀歌和微軟患有“大公司綜合征”。簡而言之,他說:“人們揣測,
如果你是一家大公司且收集數據,這裏麵肯定有文章。”
對於公眾的自身利益而言,穀歌似乎正變得過於龐大,因此它越
來越被看作是惡狼。拉裏和謝爾蓋不喜歡做出善意姿態(例如,將用
戶數據保存時間縮短至 3 個月)的想法,他們認為,這種姿態並不能
真正有助於用戶的最佳利益。他們猜想,他們的邏輯將會勝出。這將
使他們在公關戰爭中麵臨敗北的危險。
一旦失足,穀歌將比任何競爭對手都要輸得慘。對於公開發誓永
不作惡的任何一家公司而言,這都是一個禍根。
從消費者的視角看問題
如今,人們的工作和生活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在這個互聯網
穀歌的管理哲學
時代中,商業大環境被科技攪得天翻地覆,變化不斷加快。這一切為
所有商業領導者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要想更好地理解這些挑戰,
我們最好簡單地回顧一下過去,看看過去發生了哪些驚人的劇變。
三股強大的科技狂潮彙集在一起,讓多數行業的大環境發生了乾
坤挪移。第一,互聯網讓信息免費、源源不斷、無處不在,也就是說,
幾乎所有信息都可以在網絡上找到。第二,移動設備和網絡讓全球範
圍內的資訊共享及持續通信成為可能。第三,雲計算讓人人都能以低
廉的價格現付現購地使用強大的計算功能、無限的內存空間、精密的
工具和各種應用程序。時至今日,全球仍有很大一部分人口無法享受
這些科技的澤惠,但是,這一切將發生改變,剩下的 50 億人口上網的
那一天已是指日可待。
從消費者的視角來看,這三股科技狂潮的彙合,已然將不可能變
為可能。想要乘坐飛機旅行?在出發當天,你的手機就會提醒你離家
去機場的時間、航班出發的具體航站樓和登機口,還會告知你在到達
目的地時是否需要雨傘。想要什麼信息嗎?隻需敲入或語音輸入一兩
個詞,你要的答案便會從全球的茫茫信息之海中篩選出來,立即躍然
你的眼前。想聽喜歡的歌曲嗎?拿起手機、點下按鈕、找到歌曲、交
錢購買,然後就可以在全球任意地點任意設備上收聽了。想要知道該
如何到達目的地嗎?你的手機(眼鏡和手表也行)可以切實給你答案,
還能告訴你沿途的交通狀況。想去外國旅行嗎?對著你的手機(或是
眼鏡、手表)講話,你的話就會以語音或文字形式被翻譯成地球上的
任意一種語言;或者,你也可以把你的手機等設備對著某個交通標誌,
然後讓它直接用母語讀出來就行了。你是藝術粉嗎?以虛擬方式在世
界上眾多偉大的博物館中周遊一圈,你對這些藝術品的了解就能令其
他人(除藝術家本人之外)可望而不可即。想知道你為今晚的約會選
定的餐廳環境是否合意、停車是否方便嗎?科技的力量會帶你身臨其
境般地從餐廳前門穿過,到店裏逛一圈,14 號桌看起來不錯哦!
20 世紀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我們還是大學生的時候,每周會固
定給家裏打一通電話,打電話的時間每次都雷打不動地安排在周日下
午 5 點之前,因為 5 點之後,電話費就會上調。兩年前,喬納森的兒
子在澳大利亞學習,他偶爾會使用宿舍書桌上的手提電腦,通過視頻
聊天係統 Google Hangout 與加州的家人“共進”晚餐,不花一分錢。
時至今日,這些神奇的事情早已變得稀鬆平常,這才是最神奇的
地方。以前,功能最強大的電腦和最先進的電器隻在辦公室中使用,
一下班,我們又無奈回到了座機電話和紙質地圖的世界,隻得聽著電
台主播播放的歌曲,看著兩個壯漢才能搬動的有線電視或帶天線的電
視。多年以來,日常生活的這些方麵一直停滯不前。而今,曾經驚爆
眼球的創新神話已經變得平常無奇。
令人欣慰的是,令產業格局天翻地覆的豐饒經濟學也席卷職場,
現今的職場與 20 世紀相比有天淵之別。實驗成本越來越低,失誤所造
成的損失(在處理得當的前提下)比以前大幅下降。除此之外,曾經
稀缺的信息資源和計算資源現在非常豐沛,不必囤積。另外,無論你
與同事同在一間辦公室、一個大陸,還是身處地球的兩端,彼此間的
合作都變得暢通無阻。有了這些條件,你就可以將獨立的人員、管理
者甚至總裁凝聚在一起,幹一份不可思議的大事業了。
簡單來說,這些以信息為基礎進行工作的人是靠頭腦吃飯的,在
穀歌的管理哲學
現今社會,這些人被稱為“知識工作者”。1959 年,管理大師彼得·德
魯克在《已經發生的未來》一書中,第一次使用了“知識工作者”一詞。
德魯克在此後的著作中多次討論提高知識工作者工作效率的方法,自
20 世紀 60 年代開始,這個稱號的使用愈加頻繁。一般來說,最有價值
的知識工作者都是秉著“專攻術業”的精神在刻板的企業環境中出人
頭地的。這些人不尋求靈活變通,而是靠著墨守成規在企業中如魚得
水。IBM、通用電氣、通用汽車以及強生等大企業都會為擁有管理潛能
的頂尖人才鋪設職業軌道,讓這些管理之星每隔兩年左右就可以調換
一次崗位。但是這種方法注重的是管理技能的培養,而忽視了技術方
麵的能力。這就造成在傳統企業中,多數知識工作者要麼是技術達人、
管理白癡,要麼就是管理專家、技術菜鳥。
如果我們把傳統知識工作者與穀歌十幾年來招徠的工程師等人才
放在一起對比,就會發現穀歌的人才是一個截然不同的員工群體。這
些人並不拘泥於特定的任務,也不受公司信息和計算能力的約束。他
們不懼怕冒險,即便在冒險中失敗,也不會受到懲罰或牽製。他們不
被職位頭銜或企業的組織結構羈絆住手腳,甚至還有人鼓勵他們將自
己的構想付諸實現。如果出現不同意見,他們不會選擇緘口不言。他
們很容易失去耐心,經常變換職位。他們具有多領域的能力,經常會將
前沿技術、商業頭腦以及奇思妙想結合在一起。從傳統意義上來說,
這些人已經不能算是知識工作者了。這是一個新的物種,我們稱之為“創
意精英”,他們,便是互聯網時代取得成功的關鍵所在。
當今,提高產品研發速度及產品質量已然成為企業最為注重的目
標。自從產業革命之後,企業運營流程一直偏重於降低風險、規避失誤。
這樣的流程,加之衍生出這種流程的整個管理模式,形成了一種壓製
創意精英的大環境。但是,決定當今企業成敗的因素,就是要看企業
能否持續推出高質量的產品。要想實現這個目標,企業就必須吸引創
意精英的加盟,並創造出讓他們自由發揮的整體環境。
那麼,到底哪種人才能算得上是創意精英呢?
所謂創意精英,不僅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懂得如何使用專業工具,
還需具備充足的實踐經驗。以穀歌所在的行業為例,我們的創意精英
大多是計算機科學家,或至少應該懂得計算機屏幕展現的魔法背後所
遵循的係統結構及原則。在其他行業中,創意精英可以是醫生、設計師、
科學家、電影製作者、工程師、廚師或是數學家。他們是專業上的行
家裏手,不僅能設計概念,還會建造模型。
創意精英有分析頭腦。他們對數據運用自如,可以利用數據做出
決策,同時也懂得數據的誤導性,因此不會沉迷其中。他們認為,數
據對做判斷大有幫助,但絕不會被數據牽著鼻子走。
創意精英有商業頭腦。他們知道專業技術、優質產品與商業成功
是環環相扣的,也對這三個要素的價值了然於胸。
創意精英有競爭頭腦。在工作中,他們的撒手鐧源自創新,但也
離不開實幹的積累。他們追求卓越、幹勁十足,即使在工作之餘也不
停止前進的腳步。
創意精英擁有用戶頭腦。無論身處哪個行業,幾乎沒有人能比他
們更懂得用戶或消費者對產品的看法。我們把創意精英叫作“超級用
戶”,因為他們對自己的興趣並非淺嚐輒止,而是近乎癡迷。我們所
說的創意精英,可以是犧牲周末時間改裝 1969 年款 GTO 跑車的汽車
穀歌的管理哲學
設計師,也可以是不厭其煩地修改房子設計圖紙的建築師。他們充當
自己的焦點小組和實驗對象,身先士卒地試用產品。
創意精英是新穎原創構想的源泉。他們用不同於你我的嶄新視角
看問題,有的時候,他們甚至還能跳出自己的視角,因為他們懂得如
何在必要時充當變換視角的“變色龍”。
創意精英充滿好奇心。他們總是在提問,絕不滿足於守常不變。
他們善於從各處發現問題,自信解決問題的人非自己莫屬。有的時候,
他們難免表現得盛氣淩人。
創意精英喜愛冒險。他們不懼怕失敗,這要麼是因為他們覺得自
己總能從失敗中挖掘出寶貴的財富,要麼就是因為他們自信即便失敗
也能重整旗鼓、下次再戰。
創意精英自動自發。他們不會坐等別人為他們指出方向,對於有
悖於他們自己信念的指示,他們會選擇充耳不聞。他們注重自己的理念,
也會依據自己的理念主動行動。
創意精英心態開放。他們可以自由地與他人合作,在評判構思和
結論時,他們看重的是優點和價值而非出處。假如他們對刺繡有興趣,
就會縫製一隻枕頭,上麵刺著:“如果我給你 1 便士,那麼你就多了 1
便士,我就少了 1 便士。但如果我給你一個構想,你就收獲了一個新
構想,而我依然擁有我的構想。”完工之後,他們還會想辦法讓枕頭
在房間裏飛來飛去、噴射激光。
創意精英一絲不苟。他們對細節掌握精確、如數家珍。這不是死
記硬背的功勞,而是因為他們對這些知識熟諳於心,儼然將知識融進
了心中。
創意精英善於溝通。他們風趣幽默,無論麵對的是一個人還是一
群人,他們都氣場十足,魅力四射。
並非每個創意精英都能同時具備以上所有的特質,實際上,同時
具備上述所有優點的人鳳毛麟角。但是,所有的創意精英都必須具備
商業頭腦、專業知識、創造力以及實踐經驗,這些都是基本特質。
穀歌的管理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