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到西湖遊玩的人,常常從兩個入口開始這場自然與人文相結合的旅程,一種從斷橋起步到蘇堤南端看過雷峰塔後坐車離開,另一種方式在蘇堤南端蘇東坡的石像注視下開始,然後在斷橋附近結束。在綠柳輕拂中,看水波瀲灩、山影綽約。在這條路上,集合了最多的旅客,因為不管是旅行社還是網上旅遊攻略,都明白,這樣一圈下來,雖未盡西湖全貌,但西湖的山水景觀已經能夠大致得到遊覽。所以,這一景觀在西湖“申遺”成功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2011年6月24日,在巴黎舉行的世界遺產委員會第35次大會上,杭州西湖文化景觀被列入新的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而西湖“申遺”成功,有六個要素被明確寫進“申遺”報告,分別是西湖自然山水、“三麵雲山一麵城”的城湖空間特征、“兩堤三島”景觀格局、“西湖十景”題名景觀、西湖文化史跡和西湖特色植物。其中,“兩堤三島”景觀格局是其中重要的一個因素,分別指白堤、蘇堤、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及其所構成的景觀空間。縱橫兩條長堤及湖中三島,把西湖水域分成幾個空間,豐富了景觀層次,相互之間有斷有續,這種以堤、島分割和組織空間的方式,是中國景觀設計中營造適度的景觀空間尺度的重要手法,同時融合了中國江南特有的湖堤景觀風貌,形成了西湖代表性的景觀格局特征。湖中的小瀛洲、湖心亭和阮公墩三島,象征了中國秦漢以降的“一池三山”的神話仙境形象。蘇、白二堤以中國文化史上最著名的兩位大文豪蘇東坡、白居易命名,堤、島格局成為西湖景觀在中國和東亞影響和流傳最為廣泛的造園要素。
蘇堤是縱跨西湖南北兩岸的長堤,堤身用疏浚西湖時挖出的湖泥堆築而成。南起太子灣公園,北至北山路,縱貫湖麵,距湖西岸約500米,距湖東岸約2300米,把湖麵分為西小東大的兩部分(麵積比約為1∶5)。現堤全長近3000米,寬30米至40米。蘇堤上有六座始建於北宋的單孔半圓石拱橋。從南向北依次為映波橋、鎖瀾橋、望山橋、壓堤橋、東浦橋和跨虹橋。
白堤是西湖上東西向的長堤,東起斷橋,西與孤山相連,距湖北岸約300米,距湖南岸約2000米,分湖麵為北小南大的兩部分(麵積比約為1∶20)。現堤全長約1000米,寬約30米。
小瀛洲位於湖中部偏南,距南岸約500米,由中心島和圓環外堤構成基本框架,堤島間圍合為湖中湖,外堤通過十字交叉的南北和東西向交通與中心島相連,形成了全島“田”字形的整體格局。小瀛洲麵積雖不大,但上麵有禦碑亭、花架亭、先賢祠等人文景觀,亭閣掩映,花木蔥蘢,構成經典的水上園林景觀,總麵積約76824平方米。
湖心亭位於小瀛洲的正北方約600米處,為圓形小島,麵積約為5032平方米。該景點清代的院落空間範圍和格局基本保存,整個院落坐西朝東,東南麵建有臨湖的觀景亭軒,東端的石牌坊為三間四柱式,額枋之間的欄板上有中華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所題的“湖心亭”三字。
阮公墩位於西湖外湖中,湖心亭正西部近200米處,為圓形小島,麵積約6253平方米。該島為清嘉慶十四年(1809年)浙江巡撫阮元主持西湖疏浚工程,以湖中清出的淤泥堆築而成。該島現為生態島,植被繁茂,是野生鳥禽的棲息地,島上建有竹質保護管理用房。
兩堤三島所在的區域,是西湖最精華的所在,最著名的“西湖十景”中,有多個景觀位於這一帶,如斷橋殘雪、平湖秋月、曲院風荷、蘇堤春曉、三潭印月、花港觀魚等,在二評“西湖十景”時,又增加了以阮公墩為主體的阮墩環碧。由此可見,“兩堤三島”在整個西湖景觀中所占的分量。
白堤:綠楊蔭裏白沙堤
白堤:最早的白堤傳說是唐朝大詩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為疏浚西湖而建的,現已不存,後人為了紀念這位大詩人,把後來西湖修建的東西向長堤叫做白堤。如今的白堤桃柳相依,風光美麗,幾乎是初次來西湖遊玩的人必到之處。白堤東端是“西湖十景”之一斷橋殘雪,白堤西端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平湖秋月。
說起西湖白堤,幾乎人盡皆知,如同白堤上的斷橋一樣,幾乎成了很多人對西湖的第一印象,哪怕沒有到過西湖,也能說出關於它的點滴。然而,現在的白堤其實並不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主持修建的,隻是杭州人民為了緬懷這位對杭州作出傑出貢獻的“老市長”,而把它命名為白堤。一千多年前,白居易主持修建的長堤其實功能性大於觀賞性,是為了儲蓄湖水、灌溉農田並免於水患而興建的,位於舊日錢塘門外的石函橋附近,人稱“白公堤”,今日已經無跡可尋。關於此事的來龍去脈,王曉東、洪尚之編著的《西湖山水》(浙江攝影出版社,1992年)一書有如下敘述:
雖然在有關杭州、西湖史誌上都無確切的記載白堤築於何時。但至少在唐代時白堤已經存在,當時它稱為“白沙堤”,又叫“沙堤”。至於堤名與“沙”有關,據推測此堤大概是古時候在西湖剛剛成形之初,人們為攔截洶湧的錢塘江潮而築起的一條攔江大壩。此後白沙堤名稱也起變化。在宋時,這裏因為是遊人到孤山賞景的唯一的一條陸路,所以當時又稱它為“孤山路”。到了明朝,內府織造孫隆在白沙堤原來的位置上重新墊石鋪沙,並且兩旁廣植桃柳。當春風吹來之時,草木蔥蘢,繁花似錦,當時稱此堤為“十錦塘”。這才是現在白堤的真正前身。至於後來把此堤稱為白堤,是因為人們誤把唐代白居易在杭州做刺史時所築的一條湖堤當作此堤了。唐長慶二年(822年)白居易任杭州刺史,當時正值杭州大旱,大片農田無水灌溉,在他的主持下,修築了一條從錢塘江門外向東北延伸到武林門一帶的湖堤,當時人稱白公堤。可惜此堤早已毀廢,如今隻剩下聖塘路口石函橋亭的這一遺址。
現在人們所熟悉的白堤,串聯起“西湖十景”中的兩景,東起斷橋殘雪,西至平湖秋月,總長約1000米。堤岸兩旁,裏外遍植柳樹和碧桃,四季皆景。尤其是春季草長鶯飛之時,白堤的綠柳柔枝在春風的吹拂中婀娜多姿,有時人群的上半身常被綠海淹沒,而碧桃花開時,真是桃紅柳綠,悅人眼目,柳樹和碧桃之間的空地,則是綠茵茵的草坪,其間廣植很多四季花卉。千百年來,四季變替,雖然今日白堤已非當時白堤,但其中的精髓卻幾乎未變,讓我們來看看白居易自己是如何來形容白堤風光的,他在《錢塘湖春行》中這樣描述: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麵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裏白沙堤。
“早鶯”、“新燕”、“亂花”、“淺草”、“綠楊”等,今日猶存,而由它們構成的白堤景致,也許在明代也得到了延續,我們可以從明代王稚登的《十錦塘》詩看出來:
湖邊綠樹映紅闌,日日尋芳碧水灣。
春滿好懷遊意懶,鶯撩吟興客情閑。
波中畫舫樽中酒,堤上行人岸上山。
無限風懷拚一醉,醉看舞蝶繞花間。
他在詩中,同樣提到了“綠樹映紅闌”這一白堤最典型的風光。在他的筆下,白堤上的景色被渲染得十分熱鬧。其實由他詩中事物所構成的景致,我們今日依然有幸能夠看到。
當然,白堤的美並不局限於其本身,因為白堤的存在,多出了北裏湖這樣一塊區域。白堤與其北麵的寶石山、葛嶺的走勢相同,此在湖上,彼在湖岸,成為對景。隔著北裏湖看寶石山,山巒起伏,保俶高聳,寶石山像一道屏風保護著西湖,使得北裏湖的湖麵異常平靜,哪怕是北風吹拂的寒冬。盛夏來臨,北裏湖荷葉翩翩,一片綠意,微風吹來,綠浪翻滾,這裏是西湖除了曲院風荷外最適宜賞荷的地方。而對麵北山路的曆史建築,在高大的法國梧桐下,若隱若現。由於白堤與北山路的距離適宜,哪怕從白堤看著北山路的車來人往,都像是一道風景,常常是你在白堤發呆,陌生人在北山路駐足觀賞,彼此都成了風景。
關於白居易與杭州,留下過很多傳說與故事,他在杭州的時間雖然隻有短短的三年,但是對杭州的深情是溢於字裏行間的,他曾經有個心願:“異日苛獲蘇杭一郡足矣。”而事實上,他在出任杭州刺史之後又當了蘇州刺史,蘇、杭兩郡他都得了,兩個“天堂”他都曾主事過。白居易於長慶二年(822年)十月赴任杭州刺史(即州最高長官),前後三年,實際時間二十個月。在這不算長的時間裏,他為杭州做了多件大事,對杭州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雖然我們今天看到白堤都讚不絕口,為其風光所折服,但是當時白居易要修築白堤卻遭到了很大的阻力,他經過認真的調研才力排眾議。白堤建成後,上湖蓄水,並建水閘,需要時放水,“漸次以達下湖”。這樣既可防止洪水淹沒湖下農田,又可以蓄水,酌情泄流,灌溉農田,同時開拓了水上交通運輸之便,利莫大也。當然,因為白堤聲名在外,所以白居易的這一功績得到了廣泛傳播,事實上他在杭州為官期間還有很多事情值得一提。在白居易之前,李泌曾為杭州刺史,為了解決居民的日常飲水問題,曾在杭州開治六井,分別是相國井、西井、方井、金牛井、白龜井和小方井。但是到白居易來到杭州時,幾十年前的井有些已經淤塞,所以當時杭州市民的飲水又成了問題。白居易了解到實際情況後,在築堤捍湖的同時,重新疏浚六井,以改善居民飲水。雖然隻是重新疏浚,但也功不可沒,體現了他“出任為官,重在救民濟世”的思想,並與其捍湖浚湖的工程相配套,大大方便了杭州市民的生活。
另外,作為文學大家的白居易,他的詩歌名傳天下,那些寫西湖的詩文,也在某種程度上為西湖大大地做了一番宣傳,過了千百年,依然有人閱讀、引用、傳播。有人曾統計過,白居易一生作詩三千六百多首,其中寫西湖山水的詩就有二百餘首,為曆代寫西湖詩歌最多之人。由此可見,他對杭州和西湖的深情,用他自己的話說則是“憶江南,最憶是杭州”。讓我們看看他筆下的杭州和西湖是怎樣的:
湖上春來似畫圖,亂峰圍繞水平鋪。
鬆排山麵千重翠,月點波心一顆珠。
碧毯線頭抽早稻,青羅裙帶展新蒲。
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春題湖上》
柳湖鬆島蓮花寺,晚動歸橈出道場。
盧橘子低山雨重,栟櫚葉戰水風涼。
煙波淡蕩搖空碧,樓殿參差倚夕陽。
到岸請君回首望,蓬萊宮在海中央。
——《西湖晚歸回望孤山寺贈諸客》
望海樓明照曙霞,護江堤白蹋晴沙。
濤聲夜入伍員廟,柳色春藏蘇小家。
紅袖織綾誇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誰開湖寺西南路?草綠裙腰一道斜。
——《杭州春望》
自別錢塘山水後,不多飲酒懶吟詩。
欲將此意憑回棹,報與西湖風月知。
——《杭州回舫》
為我踟躕停酒盞,與君約略說杭州。
山名天竺堆青黛,湖號錢唐瀉綠油。
大屋簷多裝雁齒,小航船亦畫龍頭。
所嗟水路無三百,官係何因得再遊?
——《答客問杭州》
征途行色慘風煙,祖帳離聲咽管弦。
翠黛不須留五馬,皇恩隻許住三年。
綠藤陰下鋪歌席,紅藕花中泊妓船。
處處回頭盡堪戀,就中難別是湖邊。
——《西湖留別》
官曆二十政,宦遊三十秋。
江山與風月,最憶是杭州。
北郭沙堤尾,西湖石岸頭。
綠觴春送客,紅燭夜回舟。
不敢言遺愛,空知念舊遊。
憑君吟此句,題向望濤樓。
——《寄題餘杭郡樓兼呈裴使君》
關於白居易與杭州的故事,民間也有很多版本,陳德來選編的《西湖傳說》(浙江攝影出版社,2002年8月)有過一篇《白居易治湖留白堤》的傳說,不妨摘錄如下:
那一年,杭州大旱,一旱旱了九九八十一天。西湖邊幾千畝田都裂了口,稻秧像火燒過一樣。老百姓天天到衙門裏去求大老爺放西湖水救救稻子。可是,那個大老爺隻知整天在西湖上尋歡作樂,一直不理不睬。
有一天,老百姓又趕到衙門裏來,求懇之聲吵得大老爺睡也睡不安,吃也吃不香,隻好到衙門口,氣衝衝地對百姓說:“把西湖水放了,那湖裏的魚龍就沒有地方生息啦!”
這時,人群中走出一個留著五綹長須的老頭,不慌不忙地反問說:“魚龍與百姓的性命相比,哪一個要緊?”
大老爺一聽,又氣呼呼地說:“把西湖水放了,那菱茭就不會生長了。”老頭冷冷一笑,又反問說:“菱茭與稻米相比,哪一種貴賤?”大老爺一聽,更加氣急敗壞:“放了西湖水,對皇上洪福不利!”他把皇上抬出來,嚇唬老百姓。誰知那老頭一聽這話,更生氣了:“聖賢雲:‘民為貴,君為輕’,皇上與百姓相比,哪一個要緊?沒有百姓種稻穀給他吃,做衣服給他穿,他還當得成皇帝嗎?”周圍的百姓聽大老爺的話,條條無理;聽這老頭的話,句句有力,都講:“他說得對!他說得有理啊!”大老爺氣得渾身發抖:“你,你是哪一個?膽敢當眾頂撞老爺,煽動百姓!”那老頭微微一笑,說:“問我哪一個!我就是白居易!”大老爺一聽,原來是新上任的白居易到了。這老頭兒,當今皇上也怕他三分,不好硬頂,連忙打躬作揖:“原來是刺史白大人到了!下官有失遠迎,當麵謝罪。請,請到衙內休息一下。”老百姓聽說這老頭就是白居易,有的還讀過他的詩,都說:“白大人來做我們的父母官,我們有救了!”果然,第二天,碧綠綠的西湖水嘩嘩流進了農田,禾苗一下子直起了腰。百姓高興得流下眼淚來。白居易在杭州做刺史,對西湖湖水管得可嚴了。有一次,白居易去遊湖,看到南麵湖邊上,有人在挑土填湖。建造亭台樓閣。白居易傳問是哪一家,當差的回來說:“這是衙內二爺的老丈人在造一座花園。”白居易就把二爺的丈人傳來,對他說:“西湖是百姓的,你為什麼占用?現在,罰你開葑田一百畝。”二爺的老丈人曉得刺史說一不二,隻好雇了一批百姓,挖了一百畝湖泥。又有一次,白居易從白沙堤散步回來,看見有人從山上砍了兩株樹,背回來當柴燒。白居易就對那人說:“山上的樹砍光了,山泥就會流到西湖裏去,慢慢地就會把湖填平的。罰你補種十株樹!”那人隻好到山上補種了十株樹。
從此以後,再沒有人敢占湖造屋、上山砍樹了。白居易要離開杭州了,用人把剩餘的俸錢裝好了箱子,準備帶走。白居易看見了,說:“把它存到庫裏去吧,今後治西湖好用!”用人把別人送給他的綾羅綢緞裝好箱子,準備帶走。白居易看見了,又說:“把它們給杭州的百姓吧!”
白居易離開杭州那天,百姓心裏好難過,人們紛紛提了酒壺,托了糕點,扶老攜幼站在西湖邊送別。白居易看了十分感動,當即在馬上吟了一首詩,大意是說:我在杭州三年,慚愧沒有什麼政績,隻不過是不脫詩人的氣質,作了十多首詩歌;臨走還帶走了兩塊天竺山的石頭,這怕也有傷清白吧。
白居易離開杭州後,杭州百姓一直親切地呼他為“白舍人”。有的人還畫了他的像,供在家裏;有的人把他的詩抄寫了貼在牆上。白居易在西湖修的堤,早已湮沒。但是千百年來,杭州人一直懷念白居易,便將白沙堤稱作“白堤”。
(莫高 整理)
雖然這樣的故事不能作為曆史的佐證,但是從故事中可以很明確地感受到白居易在杭州民眾中頗受愛戴。因此,盡管今天的白堤也許早已不是白居易在杭州為官時所修,人們也願意在領略自然風光的同時,緬懷這位大詩人、好“市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