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清明前後,到杭州的遊客絡繹不絕,他們很多都為著一個共同的目的而來——龍井茶。於是,西湖西南群山的茶園和農家茶室裏便比平日更加熱鬧起來,采茶的、賣茶的、喝茶的,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
西湖西南的獅峰、龍井、五雲山、虎跑和梅家塢一帶,層巒疊翠、林木蔥鬱。這裏北有天竺諸峰環列,南有錢塘江水,氣候溫潤,漫射光豐富,是非常有利於茶樹生長的地方,所以在這裏的丘陵地帶,幾乎隨處可見大片小片的茶園。中國茶葉博物館就坐落在龍井的茶園旁。
當然,好茶要配好心情,西湖南部山區秀麗的風景讓人在品茗的時候分外舒適。這裏山光嵐影,林濤颯颯,修篁蕭蕭,茶園層層,行走在這一帶的山坳裏,耳畔鳥聲啁啾,山泉嗚咽,頓覺襟塵盡撣。若要登上低矮的山巒,放眼望去,則視野開闊,一片綠意,澄靜明秀。
在這一片群山裏,可遊賞的地方特別多,尤以自然風光取勝。龍井一帶春日和暖,茶園青青,不時可以看到采茶姑娘忙碌的倩影,秋日紅葉夾道,怡人眼目;九溪則迂回曲折,流水潺潺,高大的鬆林直衝天際,如行畫中;雲棲竹徑那裏幽篁遍布,翠竹成蔭;錢塘江畔,六和塔靜靜矗立,看江濤陣陣;虎跑泉水叮咚,它的傳說引人遐想。
龍井:春茶飄香,秋葉醉人
龍井:位於西湖之西翁家山的西北麓,原名龍泓,晉代葛洪曾在此煉丹。現在龍井周圍茶園遍布,是龍井茶的原產地,每到春季,茶香千裏。中國茶葉博物館就位於這一帶的茶園裏。清乾隆皇帝曾到此,老龍井還留有“十八棵禦茶”的遺跡。此外,這裏種有大片的楓香,深秋時節,龍井紅葉醉人。
西湖有兩麵,不是淡妝和濃抹,不是白天和黑夜,也不是晴天和雨季,而是內和外。外麵的西湖,隻要到過杭州的人都知道,白堤、北山路、蘇堤、南山路、湖濱路,以及這些路段上的斷橋、樓外樓、雷峰塔、柳浪聞鶯,等等,一圈下來,很多人以為已經把西湖兜遍了,因為這麼一圈也幾乎把“西湖十景”玩得七七八八了,於是他們圓夢似的回去,捎帶著一些相片。這一圈當然好,可是常常摩肩接踵,人滿為患,讓人靜不下心來。尤其是西湖及其附屬景點絕大部分免費開放之後,每到節假日和周末,到此遊玩的人更多。
媒體吹噓,說節假日杭州人把西湖讓給了遊客,其實躲到西湖深處享受去了。在青山綠樹之間,那裏有相對靜謐和優美的風光。茅家埠、龍井路、煙霞洞、滿覺隴、八卦田……這些外來遊客很少踏足的地方,其實更耐人尋味,而其中最令人流連忘返的便是龍井。
“龍井”一詞既是地名,也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西湖龍井的茶名,它們既相互區別又合二為一。龍井村位於西湖楊公堤以西,沿著龍井路鋪展開來,四周青山環繞,茶園遍布。而龍井茶,則說來話長。西湖龍井的生產地並不僅僅局限於龍井村一帶,由於西湖以西有著得天獨厚的生態條件,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壤又是適宜茶樹生長的沙質壤土,鬆而肥沃,再加上這裏林木茂密,所以整個西湖周邊甚至杭州市周邊都有龍井茶生長。早先有用“獅、龍、雲、虎、梅”五字來命名龍井茶的,其實分別指產於獅峰、龍井、雲棲、虎跑和梅家塢的茶葉,雖然它們都生長在西湖周邊,相距不遠,但依然有著微妙的區別。清初《玉幾山房聽雨錄》記載,西湖南北“兩山產茶極多,寶雲山為寶雲茶,天竺香林洞名香林茶,上天竺白雲峰名白雲茶,葛嶺名雲霧茶,龍井名龍井茶。南山為妙,北山稍次。龍井色香青鬱,無上品矣”。一句“龍井色香青鬱,無上品矣”,把龍井茶推到了至高無上的境地。
春之龍井,茶香襲人
踏訪龍井,最宜之際為春天。早春草長鶯飛的時候,也正是茶園鋪上新綠之時,幾場春雨過後,丘陵起伏處柔和的線條變得更加輕盈,嫩綠的新芽鮮而不豔,惹人憐愛。在無盡鋪展的綠色之中,偶爾有桃花盛開,讓春天的龍井更加美麗。這個時候,總有心急的茶客來到這裏踏看,希望喝上最新上市的純正龍井茶。新茶上市的時候,茶園裏埋頭采茶的婦女把本來空無一人的茶園裝點得活潑起來,也有喝茶的人,跟著來到茶園,欣賞美景和體會春之美好。農舍和茶莊裏,也都是休閑的人,他們都是衝著龍井茶而來的。
龍井茶逐漸被認可並奉為茶中上品,由來已久。明朝於若瀛有一首著名的《龍井茶》詩:
西湖之西開龍井,煙霞近接南山嶺。
飛流密汩寫幽壑,石磴紆曲片雲冷。
拄杖尋源到上方,鬆枝半落澄潭靜。
銅瓶試取烹新茶,濤起龍團沸穀芽。
中頂無須憂獸跡,湖州豈懼涸金沙。
漫道白芽雙井嫩,未必紅泥方印嘉。
世人品茶未嚐見,但說天池與陽羨。
豈知新茗煮新泉,團黃分冽浮甌麵。
二槍浪自附三篇,一串應輸錢五萬。
這首詩詳細記述了龍井茶的產地、自然環境和品質特點,也很明確地表示它的珍貴。當然,真正讓龍井茶聲名遠揚的是乾隆皇帝,他對江南的偏愛是出了名的,尤其是蘇州、杭州和揚州,更是留下他的很多足跡。他曾巡遊了杭州的上天竺、下天竺、龍井、雲棲等地,敕封了龍井“十八棵禦茶”,並留下了不少有關龍井茶的詩詞。自此,與另一著名茶葉——蘇州洞庭碧螺春一樣,因為皇帝的喜好龍井茶便聲名鵲起。
當然,美名要有好的品質與其相稱才能長久,龍井茶從栽種、采製到飲用,都非常考究。栽種環境前文已述,得益於西湖以西獨特的自然環境。而龍井茶的采摘,要做到早、嫩、勤。曆來龍井茶采摘以早為貴,茶農常說“早采三天是個寶,遲采三天變成草”。通常以清明前采製的龍井茶品質最佳,稱“明前茶”,穀雨前采製的品質尚好,稱“雨前茶”。另外,龍井茶的采摘十分強調細嫩和完整。隻采一個嫩芽的稱“蓮心”;采一芽一葉,葉似旗,芽似槍,稱“旗槍”;采一芽二葉初展的,葉形卷如雀舌,稱“雀舌”。龍井茶的采摘也要勤,一般春茶前期天天采或隔天采,中後期隔幾天必采一次,因此全年茶葉生產季節中要采摘三十批左右,采摘次數之多是龍井茶特有的。茶的炒製和飲用,向來是一門很深的學問,隻有技藝精湛的炒製高手,才能讓茶的優良品質發揮到極致,而飲用時的衝泡環節也十分講究,龍井茶是其中的代表。但龍井茶更為獨特的是品茶的環境,嚴繩孫《竹枝詞》中寫到過喝龍井茶時的美好情景:“龍井新茶貯滿壺,赤欄幹外是西湖;年時還有當壚女,青旌紅燈唱鷓鴣。”這種情調是隻有在龍井村喝龍井茶時才有的,會讓人真正體會到天人合一的感覺。康熙年間的陸次雲對龍井茶的味道有過非常高的評價:“啜之淡然,似乎無味,飲過後,覺有一種太和之氣,彌淪乎齒頰之間。此無味之味,乃至味也。為益於人不淺,故能療疾,其貴如珍,不可多得。”這也正符合茶道所追求的“清、靜、怡、真”的境界。所以,春天到龍井,是到杭州遊玩的絕佳選擇。到過很多城市,隻有杭州西邊深山裏的龍井村,真正讓人魂牽夢繞,有桃花源般的自然環境,又能保證便利而優質的生活。
秋之龍井,紅葉醉人
如果說春到龍井,重在品茶,那麼秋到龍井,則更宜觀景。全國有很多地方均以秋景聞名,如北京香山、南京棲霞山、蘇州天平山,等等,它們均以漫山遍野的深秋紅葉被人熟知。龍井因茶得名,因茶聞名,反倒是它的美景,常常被忽略。
深秋時分到龍井的人沒有春季那麼多,所以便更為清靜。沿著龍井路兩旁,茶園沒有早春那麼嫩了,青山也比春夏更深了,於是,兩旁的楓香和雞爪槭便顯得更為出挑,熱情似火。這裏的紅葉,不似香山等地成片鋪開,而是沿著小路悠然伸展,所以開車或步行都似行進在畫中,紅色之外有銀杏的金黃和茶園的蒼翠,顯得非常有層次。穿過這些紅色的走廊,可以走訪茶園圍繞著的中國茶葉博物館,這是全國研究和展示中國茶葉生產曆史、栽種、品種和飲茶等最專業的地方,人很少,可以盡情地參觀。也可以去人跡寥落的龍井寺閑坐,體會難得的清靜。當然,“茶人之家”、“綠茶”等茶莊和餐館以及龍井村村民自己開辦的茶室,都是深秋時分體會龍井美景的好地方,因為這些地方推窗即景。
連續幾個深秋,都會選擇周末去龍井一帶走走,目光所及,真如一幅畫:錦鯉在清溪中悠遊,翠鳥警覺地停留於蘆葦的枯枝上,紅葉順著溪流緩慢前行。這一切,都讓人忘了歸家。直至太陽落下,天邊泛起迷人的紅,夜空寶石般深藍,略帶一點緊張地穿行於灌木叢中,時有受驚的野禽撲騰而去。完了,萬籟俱寂,隻見蘆葦在夜風裏搖曳,晃得月亮也動了起來。回望走過的路,幽深而迷人。
九溪:曲水環繞,鬆林如煙
九溪:俗稱“九溪十八澗”,北接龍井,南抵錢塘江。溪水源自龍井獅子山和翁家山的楊梅嶺,途中彙合了青灣、宏法、渚頭、方家、佛石、雲棲、百丈、唐家、小康九塢之水。細流密布,流泉曲折。幽深的山穀中,還有大片水杉林,晨霧起時,煙樹迷蒙,故有“九溪煙樹”之稱。
沿著龍井路一直向前就來到了龍井村,這裏的村民幾乎家家戶戶開茶室,不時可以看到門口正在炒青的農家招呼遊客進去喝一杯新鮮的龍井茶。喝完茶之後還可以一路往前,將會是另一番景象。
房屋漸漸沒有了,像是來到了荒郊野外,幾棵參天大樹下,有一條碎石鋪就的小路蜿蜒向前,這就來到了九溪。別看溪流並不洶湧,隻是清清淺淺地這麼一直向南流去,事實上,它彙集了沿途的青灣、宏法、唐家、小康、佛石、百丈、雲棲、渚頭、方家等九條溪水,一路彙入錢塘江,所以稱作“九溪”。如果要用一句話來形容九溪的特色,南宋大詩人陸遊的“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大概是最合適的了。
九溪的妙處,自古就受到很多文人雅士的青睞,並用妙筆加以形容,元朝張昱有詩雲:“春山縹緲白雲低,萬壑爭流下九溪。擬溯落花尋幽徑,桃源無路草萋萋。”晚清大學者俞樾,在《春在堂隨筆》中對九溪更是讚頌備至:“西湖之勝,不在湖而在山。白樂天謂冷泉一亭,最餘杭而甲靈隱,而餘則謂九溪十八澗,乃西湖最勝處,尤在冷泉之上也。”這位曾經居於杭州人文和風光絕勝處——孤山的學者,竟然把九溪推崇到如此高的地位,可見九溪的魅力的確非同一般,他更以一首讀來頗有韻味和樂感的小詩來描述遊過九溪之後的感覺:“重重疊疊山,曲曲環環路,叮叮咚咚泉,高高下下樹。”看似信手拈來,充滿趣味,實則無比貼切地道出了九溪風貌區別於西湖周邊景致的特點。